山柳菊
药用价值
来源: 菊科山柳菊属 植物山柳菊HieraciumumbelatumL.,以根及全草入药。 夏季采全草, 秋季挖根,除去杂质及泥土,晒干。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消积。用于痈肿疮疖,尿路感染,腹痛积块,痢疾。
选方:治痈肿疮疖,山柳菊9~15g,水煎服。另用(山柳菊)全草适量,捣烂熬患处
备考:《植物名实图考》“山柳菊一名九里明,一名黄花母,南赣山中皆有之。丛生细叶似石竹叶,绿茎有节。秋开黄花如菊,心亦黄。土医以洗肿毒,不可食。”
形态特征
山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茎直立,单生或少数成簇生,粗壮或纤细,基部直径2-5毫米,下部,特别是基部常淡红紫色,上部伞房花序状或伞房圆锥花序状分枝,通常无毛或粗糙,被极稀疏的小刺毛,极少被长单毛,但被白色的小星状毛,特别是茎上部及花梗处的星状毛较多。基生叶及下部茎叶花期脱落不存在;中上部茎叶多数或极多数,互生,无柄,披针形至狭线形,长3-10厘米,宽0.5-2厘米,基部狭楔形,顶端急尖或短渐尖,边缘全缘、几全缘或边缘有稀疏的尖犬齿,上面无毛或被稀疏的蛛丝状柔毛,下面沿脉及边缘被短硬毛;向上的叶渐小,与中上部茎叶同形并具有相似的毛被。头状花序少数或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花序或伞房圆锥花序,极少茎不分枝而头状花序单生茎端,花序梗无头状具柄的腺毛及长单毛,但被稠密或稀疏的星状毛及较硬的短单毛。总苞黑绿色,钟状,长8-10毫米,总苞之下有或无小苞片;总苞片3-4层,向内层渐长,外层及最外层披针形,长3.5-4.5毫米,宽0.8-1.2毫米,最内层线状长椭圆形,长8-10毫米,宽1毫米,全部总苞片顶端急尖,外面无毛,有时基部被星状毛,极少沿中脉有单毛及头状具柄的腺毛。舌状小花黄色。瘦果黑紫色,长近3毫米,圆柱形,向基部收窄,顶端截形,有10条高起的等粗的细肋,无毛。冠毛淡黄色,长约6毫米,糙毛状。花果期7-9月。
化学成份
地上部分含 芹菜素(apigenin), 槲皮素(quercetin), 山柰酚(kaempferol), 木犀草素(luteolin), 木犀草素7-β-D-吡喃葡萄糖甙(luteolin-7-β-D-glucpyranoside),金丝桃甙(hyperoside),蒙花甙(linarin)。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
资源分布:
1.分布于江西等地。
2.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和西南。
3.分布北京(百花山)、黑龙江(虎林)、辽宁(抚松)、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锡林郭勒盟)、河北(围场、涿鹿)、山西(娄烦、五台山)、陕西(太白山、山阳、阳县、汉中)、甘肃(康县)、新疆(阿勒泰、富蕴、特克斯)、山东(牟平)、江西(修水)、河南(卢氏)、湖北(利川、建始、兴山)、湖南(安江、新宁、武岗、黔阳)、四川(城口、巫溪)、贵州(遵义)、云南(丽江、德钦)、西藏(波密、林芝)。生于山坡林缘、林下或草丛中、松林伐木迹地及河滩沙地。
优点
(1)种类繁多目前广泛栽培的有196种。在这些宿根花卉中,有观花的,有观叶的,有观果的;植株有高大直立的(如地被菊),有葡匐的(如丛生 福禄考),也有攀缘的(如串子莲、 啤酒花);在色彩上更是多种多样,可以满足多种要求。
(2)适应性强在宿根花卉中,有许多种具有耐早、耐寒、耐水湿、耐瘠薄、耐盐碱和 石灰质 土壤等较强的适应能力。许多种在北京地区露地越冬可不防寒。但要使宿根花卉生长优良,还必须按不同种的 生物学待性,进行 科学的种植和管理。如宿根福禄考是喜阳的,应栽在阳光的充足的地方;玉簪喜阴,可栽在 建筑物的北侧或阳光较少的环境;景天具有较强的耐干旱能力,而水生鸢尾则必须种在水边等等。
(3)栽培容易宿根花卉的 繁殖、栽培大多没有特殊要求,一般采用 播种繁殖,也可用 扦插、分根繁殖法。掌握好栽培季节和方法,均能成活。
(4)养护简单宿根花卉的病虫害较少,只要依 季节和 天气的变化,对其进行必要的肥水管理即可正常生长和开花结果。但若要求其定期开花或二次开花,提高其观赏效果,延长其观赏时间,则必须进行科学的修剪与抹芽,并配合适当的肥水,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5)成本低,收效快宿根花卉一次种植,管理得当,可以连年多次开花。而且一般说来,种植宿根花卉成本较低,据北京 园林科学 研究所统计,平均每栽植1平方米园地,种植宿根 花卉仅需几元钱,如种植其他花卉,则需更多。而且年年重复管理,浪费更多人力、物力。种植 宿根花卉收益也较快,一般 春季播种,夏秋季即可开花。如用作背景材料,或作为 花坛、花径、 花境的组成部分,一般种植后2-3个月即可收效。
(6)群体功能强宿根花卉作为单株种植,一般观赏效果稍差,但作为群体,成丛、成片或与其他花卉、其他植物材料进行合理搭配种植,则可收到极好的效果。因为科学的种植 设计,既考虑了各种不同植物材料的生物学特性,又考虑了不同植物种间的关系,使整个群体生长茂盛,从而收到非群体所能收到的效果。
(7)环境效益大由于宿根花卉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有的可以生长在土层薄的贫土壤上,有的可以生长在干旱的山坡上,有的可以生长在水边、潮湿地上,大量种植宿根花卉,扩大了绿化和美化的面积,提高了园林绿地的覆盖率,改善了环境,提高了 生态效益和 社会效益。
苗木猝倒病
苗木猝倒病是园林苗圃中发生最普遍最严重的病害,主要发生于林木花卉植物的幼苗期。
猝倒病主要是由真菌中的 立枯丝核菌、 腐霉菌、 镰刀菌引起。病菌在土壤内或病株残体上越冬,腐生性较强,能在土壤中长期存活,称为土壤习居茵。苗圃土层或育苗浅、盆内湿度大浇水不当、播种过密、 温度不适、幼苗生长瘦弱等均有利于猝倒病的发生。连作苗床或花圃由于土壤带菌量积累较高而发病严重。该病是一种典型的土壤传染病。
防治苗木猝倒病,首先要做到及时清沟排水。春夏两 季雨水过多、沟渠排水不良、圃地积水、苗床过湿均会引起病菌在土壤中蔓延,很容易发生猝倒病侵害幼苗。因此,对苗床高低不平、地下水位高的苗圃,应做到疏通排水沟系,做到雨住田干,苗田不渍水,以利 苗圃土壤疏松通气。其次要及时除草、间苗、清除病苗。苗圃的杂草要及早清除.苗木过密,要结合除草进行间苗,以促进幼苗茁;I士成长,提高抗病力,发现病苗应立即拔除.防止相互交叉感染。苗床过湿时,每亩可用50—75公斤过筛的 草木灰或火土灰撒施,这样既是施肥,又能促使苗根发达,苗茎提早木质化,增强抗病力。再次是及时施药。在发病前,苗木细嫩期,可用石灰粉20公斤与草木灰80公斤混合均匀,每亩撒施100—150公斤.有很好的防病效果。以后每隔7—10天用0.5% 波尔多液喷雾1次,也可用卜20%的 硫酸亚铁药液喷雾。发病后可用 敌克松、 托布津、 百菌清稀释500—8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10天1次,连喷2—3次,防治效果也很好。
管护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