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山梅花

山梅花 山梅花(拉丁:Philadelphus incanus Koehne),白毛山梅花、毛木通,是绣球山梅花灌木植物山梅花株高可达3.5米,卵形或宽卵形卵形或卵状披针,基部宽楔形,疏生锯齿总状花序有5-11朵花冠盘状,花瓣白色卵形或近蒴果卵形种子具短尾。期5-6月,果期7-8月。有短轴山梅花、米柴山梅花等变种。山梅花属于典型的北卉,耐性......
目录

形态特征

山梅花

灌木,高1.5-3.5米;二年生小褐色表皮落,当年生小褐色紫红色,被微柔毛或有时无毛。卵形或阔卵形,长6-12.5厘米,宽8-10厘米,先端急尖,基部较小,卵形至卵状披针,长4-8.5厘米,宽3.5-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或近,边缘具疏锯齿,上面被刚毛,下面密被白色长粗毛,叶脉离基出3-5条;叶柄长5-10毫米。

总状花序5-7(-11)朵,下部的分枝有时具花序轴长5-7厘米,疏被长柔毛或无毛;花梗长5-10毫米,上部密被白色长柔毛;花萼外面密被紧贴糙伏毛;萼筒钟,裂卵形,长约5毫米,宽约3.5毫米,先端骤渐尖;花冠盘状,直径2.5-3厘米,花瓣白色卵形或近,基部急收狭,长13-15毫米,宽8-13毫米;雄蕊30-35,最长的长达10毫米;花盘无毛;花柱长约5毫米,无毛,近先端稍分裂,柱头,长约1.5毫米,较花药小。

蒴果卵形,长7-9毫米,直径4-7毫米;种子长1.5-2.5毫米,具短尾。

期5-6月,果期7-8月。

生长环境

适应性强,喜光,喜温暖也耐耐热。怕水涝。对土壤要求不严,生长速度较快,适生于中原地区以南。

分布情况

山西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安徽四川。生于海拔1200-1700米林缘灌丛中。欧美各地的一些植物园有栽培。甘肃南部、四川西部均由自然分布,湖北西部及河南等地均有栽培

繁殖栽培

栽培

播种、扦插压条和分株法繁殖种子细小,覆以薄土。扦插压条。分株于春季萌前进。也可于雨季扦插。苗期应遮荫。移栽应于深秋或早春进

种植管理

性强健、管理粗放,可植株的长势和生理特点,理浇水和施肥。栽培植株可于冬季在植株周围20厘米至50厘米处挖浅沟,施入有机肥,封冻前灌一次透水。春季3月至4月,在植株周围挖浅沟,施以磷钾肥,以满足植株花芽分化所需养分。

病虫害防治

虫害要有刺蛾、大蓑蛾、蚜虫等。防治刺蛾应在冬春季杀死在土层中的茧;药杀应掌握在幼虫2龄至3龄阶段,常用药有90%晶体敌百虫800倍至1000倍液、80%敌敌畏乳1200倍至1500倍液。防治大蓑蛾应选用90%敌百虫1000倍液、50%马拉松乳1000倍液、50%亚胺硫磷800倍液。防治蚜虫可喷施20%绿保素2500倍液、10%安绿宝4000倍液、50%抗蚜威2000倍液、50%溴氰菊酯3000倍液。

病害要有锈病、枯病、斑病等。防治锈病可喷施1000倍至1500倍的15%粉锈宁可湿性粉、1000倍的65%福美湿性粉、1000倍的70%托布津可湿性粉,喷3次以上能基本控制。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

芳香、美丽、多朵聚焦,期较久,为优良的观赏木。宜栽植于园、景区。亦可作切材料。宜丛植、植于草坪、山坡、林缘地带,若与建筑、山石等配植效果也适。

药用价值

皮:用于挫伤,胁痛痛,头痛

称】山梅花

】毛木通

【来源】植物山梅花Philadelphus henryi Koehne,以入药。夏秋采集,晒干或鲜用。

性味归经】甘、淡,平。

【功能治】清热利湿。用于膀胱炎,黄疸炎。

【用法用量】 10~15克。

【摘录】《全国草药汇编》

相关物种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铁黄

下一篇 硫化镉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