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山梅花根皮

灌木,高1.5~4米。树皮黄褐色,呈薄状剥落;幼无毛,红褐色对生,椭卵形至披针状卵形,长5~11厘米,宽1.5~3.5厘米,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阔楔形或近,边缘有锯齿,上面疏生白色平贴硬毛或无毛,下面叶脉上被白色硬毛,腋间并簇生须毛,叶脉自基部5出,基部及叶柄常呈红色或青紫色总状花序生于侧杖端,长5~12厘米,5~11朵;径2.5~3厘米;萼筒杯状,端4裂,裂......
目录

简介

山梅花皮(《浙江中药资源录》)

【异土常山(《浙江山药植志》)。

【拉丁】Philadelphus sericanthusKoehne(原植物绢毛山梅花

【来源】为耳草植物绢毛山梅花皮。

植物形态

绢毛山梅花

灌木,高1-3米;二年生小黄褐色,表皮纵裂落,当年生小褐色,无毛或疏被毛。纸质,或椭披针,长3-11厘米,宽1.5-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阔楔形,边缘具锯齿齿端具角质小点,上面疏被糙伏毛,下面仅沿腋被长硬毛;叶脉稍离基3-5条;叶柄长8-12毫米,疏被毛。总状花序7-15(-30)朵,下面1-3对分枝端具3-5成聚伞状排列;花序轴长5-15厘米,疏被毛;花梗长6-14毫米,被糙伏毛;花萼褐色,外面疏被糙伏毛,裂卵形,长6-7毫米,宽约3毫米,先端渐尖,尖头长约1.5毫米;花冠盘状,直径2.5-3厘米;花瓣白色,倒卵形或长,长1.2-1.5厘米,宽8-10毫米,外面基部常疏被毛,,有时不规则齿缺;雄蕊30-35,最长的长达7毫米,花药,长约1.5毫米;花盘花柱均无毛或稀疏被白色刚毛;花柱长约6毫米,上部稍分裂,柱头或匙,长1.5-2毫米。蒴果卵形,长约7毫米,直径约5毫米;种子长3-3.5毫米,具短尾。期5-6月,果期8-9月。

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生于海拔350-3000米的林下或灌丛中。模式标本采自湖北。生于向阳的溪谷两旁或山坡林缘灌丛中。

的种

丽江山梅花 、尾萼山梅花 、滇南山梅花 、灰毛山梅花(变种) 、滇南山梅花(原变种) 、牯岭山梅花(变种) 、绢毛山梅花(原变种) 、毛柱山梅花浙江山梅花

功用主治

疟疾头痛,挫伤,胁痛胃气疼。

选方

①治疟疾、挫伤、胁疼痛、痛:山梅花皮八钱。同狗肉热,调白糖服。(《浙江山药植志》)

②治太阳头痛山梅花皮加白糖共捣烂,贴患处。(《浙江山药植志》)

性味归经

苦,微辛,平。入膀胱

相关药材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土黄

下一篇 金黄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