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山橙

山橙:Melodinus suaveolens Champ. ex Benth.)是夹竹科、山橙属攀援木质藤本,长达10米,近革质,或卵深绿色而有光泽;叶柄长约8毫米。聚伞花序生和腋生;或钝,白色浆果,直径5-8厘米,成熟时橙黄色或橙红色种子多数,长约8毫米,干时棕褐色期5-11月,果期8月至翌年1月。山橙分布于中国广东、广西等省区。山橙常生......
目录

形态特征

山橙是攀援木质藤本,长达10米,具乳汁,除花序被稀疏的柔毛外,其余无毛;小褐色近革质,或卵,长5-9.5厘米,宽1.8-4.5厘米,端短渐尖,基部渐尖或深绿色而有光泽;叶柄长约8毫米。山橙

聚伞花序生和腋生;或钝;白色花萼长约3毫米,被微毛,裂或钝,边缘膜质;花冠筒长1-1.4厘米,外披微毛,裂约为花冠筒的1/2,或与之等长,基部稍狭,上部向一边扩大而成镰刀状或成斧,具双齿花冠钟状或筒状,端成5裂,伸出花冠外;雄蕊着生在花冠筒中部。浆果端具钝头,直径5-8厘米,成熟时橙黄色或橙红色种子多数,犬齿状或两侧扁平,长约8毫米,干时棕褐色期5-11月,果期8月至翌年1月。

产地生境

山橙分布于中国广东、广西等省区。山橙常生于丘陵、山谷,攀援树木或石壁上。山橙喜温暖、向阳的环境,以肥沃而排水良好的土壤为佳,在中国北地区盆栽冬季室冬温度不低于5℃。在中国华南地区可地栽植。

繁殖方法

山橙可用种子繁殖。但由于山橙种子繁殖速度慢,加上野生山橙的数量不断减少。因此组织培养是繁殖山橙法。组织培养山橙的材料为授粉后4个月果实中的

培养条件

萌发培养基: MS基本培养基。

定芽诱导培养基:MS+6-BA6毫克/升+NAA0.2+椰子乳(CM)50毫克/升。

增殖培养基:MS+6-BA4毫克/升+NAA0.1毫克/升。

培养基:1/2MS+IBA2毫克/升+NAA0.2毫克/升。

上述培养基中均添加30克/升,蔗糖和6.5毫克/升卡拉,pH值为5.8。培养温度为(25±2)℃,光照强度为40微摩尔/平米/秒,光照时间为12小时/天。

生长分化

无菌外植体的获得:取山橙授粉后4个月的果实,除掉果柄,洗涤浸泡30分钟,流水冲洗10分钟后,在超净工作台上吸干水分,75%擦拭果实表面,吹干后,小心去掉果皮和果肉,剥出种子,接种于萌发培养基上。

定芽的诱导:种子萌发培养基中培养70天后萌发,剥取带了接种于定芽诱导定芽诱导培养基上,诱导培养40天后,白色性愈伤组织,转入增殖培养基中培养30天后,产生绿色定芽

的增殖:定芽增殖培养基上培养60天后,定芽丛,长1-3厘米。每40天将定芽切段转到新鲜的增殖培养基中,促使定芽连续增殖,增殖系数平均为2。

的诱导与移栽:取2-3厘米的定芽苗转接到生培养基上诱导20天左右,苗基部可见成。50天左右,伸长3-5厘米,生率接近100%。将生苗移栽到河沙、椰糠、腐熟有机肥(5:3:2)配成的基质中,保湿遮阴15-20天,成活率达90%。

栽培技术

山橙管理较粗放,平时要注意盆土不宜过湿,尤其在冬季山橙的盆土宜偏干。在山橙生长期每半个月追施液肥1次,以磷、钾肥为。每两年对山橙换盆一次,换盆在春季进,换盆时要掺以饼肥和粉作为基肥。

主要价值

药用:山橙果实可药用,有治疝气腹痛小儿疳积消化不良睾丸炎等。

济:山橙的藤皮纤维可编制麻、麻袋。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山橙叶

下一篇 山橘叶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