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山珊瑚

山珊瑚:Galeola faberiRolfe):山珊瑚匍匐,具节间,每6-7个节间发出1个斜出或下垂,多分枝。假鳞茎金黄色,扁纺锤,具1个节间生1枚革质,长披针或狭花序出自于腋,无明显的柄,基部被覆数枚鳞片状的鞘,通常具1-3朵质地薄,萼片花瓣黄色带淡褐色紫红色斑点,上部多少外反;花瓣披针,长9毫米,宽约2毫米,先端近锐尖,具3条......
目录

形态特征

山珊瑚匍匐,粗5-7毫米,具长7-8毫米的节间,每6-7个节间发出1个斜出或下垂,多分枝;第一级分枝之下的长6-9厘米,具3-4个节间。假鳞茎金黄色,扁纺锤,长3.5-6.5厘米,粗1-2.3厘米,具1个节间生1枚革质,长披针或狭,长10-20厘米,宽3-5厘米,先端稍钝并且微凹,基部稍收狭,具很短的柄。

花序出自于腋,无明显的柄,基部被覆数枚鳞片状的鞘,通常具1-3朵花梗和子房长约5毫米;质地薄,萼片花瓣黄色带淡褐色紫红色斑点,上部多少外反;中萼片卵状披针,长约9毫米,宽约2.5毫米,先端渐尖,具5条;侧萼片斜卵状披针,与中萼片近等长,先端渐尖,具5条,基部歪斜而较宽;萼囊与子房交成锐角,狭,长约7毫米

花瓣披针,长9毫米,宽约2毫米,先端近锐尖,具3条唇瓣长1.5厘米,基部收狭为楔形,3裂;侧裂白色面密布紫红色斑点,直立,半倒卵状,全缘;中裂扩展呈扇形,长约8毫米,宽7-8毫米,先端近平,两侧边缘皱波状或褶皱状;盘具2-3条黄白色的褶,从唇瓣基部延伸至先端,在侧裂(后)之间的褶平直,而在中裂上的呈鸡冠状;蕊柱粗短,长约4毫米,具长约7毫米的蕊柱足。期4-6月。

产地生境

生于海拔760-1700米的山地林中树干上或林下石上。产中国海南(三亚市、保亭、琼中)、广西西南部(龙州、靖西)、云南东南部(建水、西畴、麻坡)。分布于泰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的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模式标本采自印度尼西亚(爪哇)。

生长习性

兰花一般生长在深山幽谷的山谷壁,透水和保水性良好的倾斜山坡或石隙,稀疏的山草旁,次生杂木林阴下。或有遮阴,日照时间短或只有星漏光的地。空湿度大且空能流通的地,有时也生于山溪边峭壁之上。 兰花宜种植于空流通的环境。性喜阴,忌阳光直射,喜湿润,忌干,15℃至30℃最宜生长。35℃以上生长不良。5℃以下的严会影响其生长力,这时,兰花常处于休眠状态。如温太高加上阳光曝晒则一两天即出现子灼伤或枯焦。如温太低又没及时转移进屋里,则会出现冻伤的现象。

兰花肉质,适采用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排水性能必须良好,应选用腐土或含腐殖质较多的山土。微酸性的松土或含质的土壤,pH值以5.5-6.5为宜。

繁殖方式

在春秋两季均可进,一般每隔三年分株一次。凡植株生长健壮,假球茎密集的都可分株,分株后每丛至少要保存5个连结在一起的假球茎。分株前要减少灌水,用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栽植。栽植深度以将假球茎刚刚埋入土中力度,最后浇透水,置阴处10-15天,保持土壤湿,逐渐减少浇水,进正常养护。

栽培技术

兰房

兰棚及兰房应选择西朝东向的场所,东南向空旷,西向有高墙或大树。既能见初阳、又能挡烈日。周围小环境空清洁,有一定湿度保的院落。注意透、受、避烈日、忌烟等。若建在屋或楼层阳台,除上面遮荫外,靠西北要张挂帘子以防午后落日斜照灼伤草。兰棚下面最好用泥地或下设清水池,以保持兰棚周围空湿。并注意地面清洁,防止病虫害滋生。当室外温降至0℃左右,须将兰盆移入室,以防冻伤

冬季如天晴好,兰房中的温度可以超过15℃,仅是阴雨雪天气室温下降,此时应加温、加光照使室温保持15℃。夜间无需加温,保持5℃即可。加温可以在深秋和初冬进的是促使当年新株充分成熟。而在12月中旬以后至1月底则不用加温,保持室温不低于5℃即可,任其生长处于十分缓慢状态。从2月份始,加湿、加温、充分光照,使兰花提前进入生长期。加温后新提前萌发,一般加温45天新出土。再90天即可成株。到6月中旬第二次新又出土,从而取得一年长二批新苗的效果。冬季加温时应注意必须加光照,然而切不可24小时不断地加温以致无温差。另外,加温不宜过高,超过25℃则有害而无益。

浇水

浇水在兰花生长盛期,夏季一旦缺水,则盆兰生长不良,兰花需八分干、二分湿。浇水应本着“干则浇,湿则停,适当偏干”的原则。浇水必须浇透,不可浇半水。浇水次数可视盆兰的植料而定。如山石、红砖粒、浮水石等硬质疏水植料,每天可供水1次;塘泥、腐殖土等吸水性强的植料,则可两三天供水1次。浇水一般在清晨或傍晚进,切忌在中午浇水和当头倾注。应以清洁无污染、微酸性水(pH值5.5-6.5)为好。兰花面出现黑点,叶芽腐烂等病态,多与供水不当有

植物栽种后,第一次浇水被称为“定根水”。定根水必须浇足浇透。一般上盆后要连续浇水两次,第一次浇水,见水从盆底孔流出后,再重浇一次。选择适宜的浇水法。通常采用喷浇法,既能增加空湿度,又能冲洗面灰尘。但对于叶片有绒毛或正在卉,不宜喷浇,而应将整个盆放在水盆里,做到水不淹盆,利用盆底孔渗水,使盆土湿润。注意水温。如果水温与土壤温度相差较大(超过6℃),冬季先将水放置在室一段时间,或稍加温水,使水温升到15℃左右再浇;夏季应避免在烈日暴晒下和中午高温时浇水。浇水时间。在春、秋、冬三季,上午10点左右和下午4点以后是浇的最适宜时间。

施肥

农家肥是很好的有机肥,但一定要堆放腐熟一年以上才能施用。可用这种肥液对水10-20倍浇施,尽量施在盆沿处,不接触部,不沾兰。施用化肥时,要注意氮、磷、钾的平衡,并严格控制浓度,艺苗要控制绿素的成,不宜施氮肥,也不可施含锰、镁的肥料(如钙镁磷肥等),因为锰、镁元素能加速绿素的成对艺兰,如果培育大瓣型,可适量增施氮肥。 以面喷肥为面喷肥既可通过兰吸收补充兰株的养,又不会使肥接触起肥害,对兰花来说是一种最好的施肥式。只要在生长发育期,坚持10天左右进一次面喷肥,完全可以养好兰花,不需要往盆里施肥。可用1∶1000的磷酸二氢钾和1∶1000的硼肥,也可用芦荟液。因为芦荟中含有大量的多糖和氨基酸养物质,并含有二十多种矿物质,可满足兰花所需要的养分,且芦荟里含有遥芦荟酊几乎可杀死所有的病菌和病毒,施用后无需再施农药防病。 施肥要勤施薄施,少吃多餐:兰花发育生长期需要的肥料不多,对生长旺盛的健壮兰株,可每隔10-15天施一次稀薄液肥。以天然有机物为。天然有机肥养元素比较全面,不必再施其他肥料,且性情平和,对植物没有副作用,而化肥容易使基质结,且化肥大多为酸性,长期施用,会造成基质过酸,起病害。

病虫防治

鞘锈菌

通常在的上下表面,较少在上出现凸起的小疱,黄色橙色、锈色或甚至紫黑色的粉状孢子。锈病并不致命,亦不至死亡,但使植株生长衰弱。防治法除剪去病外,可用65%代森锌粉500-600倍液或含铜杀菌喷洒。

白绢病

多发生于霉雨季。初发病时、叶基布满白色茵丝.导致腐烂。防治法:去掉带菌盆土,撒上五氯硝基苯粉石灰法:注意通透光,盆土排水良好。严重的病株要烧毁。

终年都有,高温多雨季更为猖撅,而以建兰感染尤多。病斑先从叶尖处延伸,初为褐色,然后逐渐扩大增多,出现许多干黑点,严重时导致整株死亡。防治法:除积极改菩环境条件外,在发病期,可先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800-1500倍液喷治,每7-10天一次;然后再以1%等量式波尔多液,每半月一次,连续喷3-5次。

介壳虫

俗称“兰虱”。在高温多湿、空流动不畅的情况下,繁殖最快。可于孵化期用1%氧化乐果或1500倍50%马拉硫磺喷治。如盆数不多,亦可人工刷除。

植物文化

兰花是中国最古老的卉之一,早在帝尧之世就有种植兰花的传说。古人认为兰花“香”、“”、“”三美俱全,又有“清”、“色清”、“清”、“韵清”四清,是“理想之美,万化之奇”。最早赋予兰花一定人文精神的是孔子,据东汉蔡邕《琴操》载:孔子自卫反鲁,隐谷之中,见幽兰独茂,蔚然叹曰:“兰当为王者香”。真正的兰花文化则起源于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他种兰、爱兰、咏兰,以兰花为寄托,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后人。后世诗人在咏兰时,也有许多的句,比如陈子昂的“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刘克庄的“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涛”。诗人们将兰花的高洁与人格的完美联系起来,使得兰花文化不断得以拓展和延续。 兰花以高洁、清雅、幽香而著称,姿优美,香幽远。自古以来,兰花都被誉为美好事物的象征,已广泛在民间人格化了。兰花对社会生活与文化艺术发生了巨大的影响。父母以兰命以表,画家取兰作画以寓意,诗人咏兰赋诗以言志。兰花象和质久已深入人,并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代舞剧以“兰步”、“兰指”为优美动作,把优秀的文作品和书法作品称为“兰章”,把真挚的友谊叫做“兰交”,把人的芳洁、美慧喻为“兰蕙 质”。又把杰出人物的去世比作“兰摧拆”。兰花在中国人民中,已成为一切美好事物的寄寓和象征。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石榴红

下一篇 枣红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