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山甘草

山甘草,是一种中药称,野白纸扇,白纸扇、凉藤、白头公等。全年可采集,性味甘微苦,凉。生于山坡或灌木丛中。分布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要功能有解表,消,利湿,解毒,活。治感冒,中暑发热咳嗽咽喉肿痛,暑湿泄泻痢疾疮疡脓肿,跌打,蛇伤。土甘草为 木质藤本。棕黄色,有多数黄色状突起;嫩被锈色短柔毛。单数 羽状复叶互生,小11~15枚,对生; 叶轴叶柄均被......
目录

植物形态

甘草为 木质藤本。棕黄色,有多数黄色状突起;嫩被锈色短柔毛。单数 羽状复叶互生,小11~15枚,对生; 叶轴叶柄均被短绒毛;小叶片或卵状长,长5~7.5cm,宽2~2.5cm,先端短 渐尖而稍钝,基部斜钝形或斜,上面绿色,下面稍粉绿,两面均被短柔毛;束的总轴延伸成一有、长2~4mm的小3~10朵聚生; 花柄丝状,长4~5mm,与 花萼同被紧贴、黄色短柔毛;花萼杯状,5齿裂; 花冠,长10~12mm; 雄蕊10,合生成单体,不等长; 子房被长柔毛, 胚珠多数。 荚果线状长,长1~11cm,宽12~16mm,先端短尖,基部渐狭成一明显的柄,被紧贴稀疏柔毛,仅上荚缝有翅,翅宽约2mm。种子1~8颗,长约6mm,宽约4mm。期6~7月;果期9~10月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或灌木丛中。

产地分布

分布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药用价值

植物山甘草)亦供药用,此外,尚有 ,亦同等人药。参见" 白常山"条。

【异】野白纸扇(《广州植物志》), 白蝴蝶(《闽南民间草药》), 白(《泉州本草》), 白纸扇、凉藤、白头公(广州部队《常用草药手册》),凉藤、黄蜂藤、生藤、粘藤(《广西草药》),土甘草、水藤(《福建草药》),假忍冬藤蝴蝶藤(《实用草药》)。

【来源】为 茜草植物

【相药材】 甘草 甘肃甘草 云南甘草 藤子甘草 甜草 野甘草 山甘草 甘草 甘草

【采集】全年可采。

性味】甘微苦,凉。

①《广西中药志)):"涩,平,"

②广州部队《常用草药手册》:"甘淡,凉。"

③《福建草药》:"微甘苦,凉。"

【用法与用量】服:汤,0.5~1两(鲜品1~2两);或捣汁。外用:捣

功用

解表,消,利湿,解毒,活。治感冒,中暑发热咳嗽咽喉肿痛, 暑湿 泄泻痢疾疮疡脓肿,跌打,蛇伤。

①《广西中药志》:"水洗疮,有去腐生新之效。"

②《泉州本草》:"治 跌打损伤、瘀血作痛,恶疮肿毒。"

③广州部队《常用草药手册》:"清热解表。治流感,感冒,中暑气管炎,扁体炎,咽喉炎,肾炎水肿肠炎腹泻,蛇咬伤。"

④《广东草药》:" 清热解凉血解毒。治 大中毒,皮肤 湿疹。"

⑤《实用草药》:"治 深部脓肿。"

①治 急性肠炎:鲜 一至二两。水服。(《福建草药》)

②治暑湿腹泻二两, 桉树六钱。水,日分三次服。(《广西草药》)

③治伏下痢:山甘草一至二两。水服。(《闽南民间草药》)

④治 湿热 小便不利:一两, 银藤二两, 车前草一两。水服。(《广西草药》)

⑤治 恶疮肿毒:山甘草捣烂 患处。(《泉州本草》)

⑥治食物中毒:鲜山甘草,捣绞汁灌服。(《泉州本草》)

⑦治 断肠草砒霜、 磷化中毒三至四两捣汁,调鸡蛋白三至五个, 大蓟粉、 天门冬粉各五分,先 探吐后灌服,每十五分钟服一次。渴者多饮 绿豆汤。应用该品治解断肠草中毒时,宜严密观察病情,必要时配其他中西医抢救法。(《福建草药》)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樱桃红

下一篇 石榴红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