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草药名】:山稗子
【内容介绍】:
山稗子(《滇南本草》)
【异名】红果莎、乌禾、旱稗(《滇南本草》整理本),红稗、野红米草、水高粱、野鸡稗、红米、野高粱(《云南中草药》),土稗子、山高粱(《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为莎草科植物山稗子的果实、根或全草。
采集
性味
①《滇南本草》:米:味甘;壳:涩;根叶:苦涩,性微寒。
②《云南中草药》:果:甘微辛,微寒。
功用主治
凉血,止血。
治月经不调,崩漏,鼻衄,消化道出血。
①《滇南本草》:专治妇人散经败血之症。
②《云南中草药》:果:透表止咳,补中利水;根:止血调经。
用法与用量
选方
①治妇人气血亏损,肾肝血虚,行经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腰疼,肚腹冷疼,气胀,心慌怔忡,血行淡黄色,或三天巳止,或五天再行,七八天又行方止,故有散经败血之名;或月水过多,将成崩症,或已成血崩:山稗子五钱,煎汤点水酒服。
(《滇南本草》)②治崩漏,月经过多,产后出血:山稗子根二两。
红糖、胡椒为引,水煎服。
③治水痘,百日咳,鼻衄,消化道出血:山稗子全草五至八钱。
水煎服。
④治麻疹:山稗子果五钱。
水煎服。
⑤治脱肛:山稗子果二两。
炖猪大肠服。
(②方以下出《云南中草药》)
各家论述
1.《滇南本草》:专治妇人散经败血之症。
2.《云南中草药》:果:透表止咳,补中利水;根:止血调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