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山竹子

山竹子(GarciniamangostanaL.)莽吉、凤果、倒稔子,拉丁文:GarciniamangostanaL.。为多年生灌木植物,有150多个种,是热带多年生的常绿果树,有热带“果后”之美称。原产马来西亚、东南亚热带地区、云南、广西、广东海南福建。参照山竹黄耆(原变种) 灌木或小灌木,高40-80厘米。根系发达,主根深长,直立,多分枝,幼被灰白色柔毛;老常无毛,......
目录

形态特征

参照山竹黄耆(原变种)

山竹子灌木或小灌木,高40-80厘米。根系发达,主根深长,直立,多分枝,幼被灰白色柔毛;老常无毛,外皮灰白色长8-14;托叶卵状披针,长4-5毫米,棕褐色干膜质,基部合生,外面被贴伏短柔毛,早落;叶轴被短柔毛,小11-19,被短柔毛,小叶柄长1毫米左右;小叶片通常或长,长14-22毫米,宽3-6毫米,先端钝急尖,基部楔形,上面被疏短柔毛,面密被短柔毛。总状花序腋生,花序近等高,花序轴被短柔毛,具4-14朵;长15-21毫米,具2-3毫米长的花梗,疏排列;苞片三角状卵形,长约1毫米;花萼钟状,长5-6毫米,被短柔毛,萼齿三角状,近等长,先端渐尖,长为萼筒的1半,侧萼齿与上萼齿之间分裂较深,花冠紫红色,旗瓣倒卵,长14-20毫米,先端,微凹,基部渐狭为瓣柄,翼瓣三角状披针,等于或稍短于龙骨瓣的瓣柄,龙骨瓣等于或稍短于旗瓣;子房线形,被短柔毛。荚果2-3;,长5-7毫米,宽3-4毫米,两侧膨胀,具细网纹,幼果密被短柔毛,后逐渐变疏,成熟荚果具细长的刺。种子黄褐色,长约5毫米,宽约3毫米,期7-8月,果期8-9月。

蒙古黄耆(变种)

本变种与原变种的要区在于其荚果无刺。

黄耆(变种)

本变种与原变种的区在于小较狭;花序常超出;子房和荚果无毛和刺;其生态地理分布为更为干旱的西部地区。

塔落黄耆(变种)

本变种与原变种的要区在于子房和荚果无毛和刺。但本变种更接近木黄耆 (var. lignosum (Trautv.) Kitagawa) 其要区在于花萼明显浅裂,萼齿短三角,锐尖,长仅为萼筒的1/3;翼瓣短而尖,等于或短于龙骨瓣柄。

山竹子

山竹子树可长到7-25米高,树冠为树皮黑褐色,树皮汁液为黄色,至少需要5-6年才可结果,而大多数则需要8-10年。树对生,长8-15厘米,为常绿厚,光泽皮革质感。直径2.5-5厘米,雄花两性两性生于嫩短枝的前端,1或2个。萼片花瓣4枚,为肉质黄色杂有红色和淡粉色。一朵雄蕊数量多,雌蕊一个,柱头4-8裂。

山竹子果实成熟后,果实为直径4-8厘米的球,表面光滑,肉质萼片及外果皮层的柱头残存,果皮很厚且极为坚硬,需用刀才能切。其果皮为黑紫色红色,很厚,味苦,一般不食用;果肉为白色,瓣状,外观颇似蒜瓣,可食用,味道浓郁,清凉甜美,感柔和,有质感。

生长环境

山竹子生长慢,结果迟,影响其发育马来西亚用杂交手段育出的“美中8号”在良好的肥水条件下,4年可结果。山竹子在我国的热带地区可发,以增加水果的色品种。


山竹子需要生长在4 °C以上的环境中,否则植株无法成活。

山竹子灌木黄芪、山竹黄芪等。山竹子多年生灌木植物,株高110~150厘米,直立,多分枝紫红色,最显著的特点是具强壮,通过无性繁殖,这对山竹子种的繁衍、群丛的稳定、植被的更新及产草量的高低具有重要作用。山竹子颈上的定芽,一部分直接伸出地面发育成地上实生株丛,另一部分则变为棕褐色、在沙层中水平延伸的,这些由生活2~3年的实生苗产生,并由颈部向四周呈放射状扩展延伸,每个都可产生自己的分枝,从而层,集中分布在5~20厘米沙层,从每个上再萌蘖出许多新的根系和地上株丛,如此逐级产生出无性繁殖的强大网系统。在自然状态下,有90%以上的株丛发生于上,而实生株丛在其群落中不足10%,有时甚至于找不到。山竹子随着株龄的增长,木质化程度增加,越冬能力和分枝能力出显著提高,成年株在一个生长季中可产生5级分枝,不仅增加产量,而且固沙防风效应出大有增强。山竹子生活第3~4年结实,5~10年结实高峰,10年后结实逐渐年衰减。

分布范围

山竹子原产马来西亚,东南亚热带地区有数百年的栽培历史。我国台湾种植较早,海南的文昌、琼海、万宁和保亭有种植。我国南部省区,越南也有分布,生于海拔100~1200米的山坡疏林或密林中,沟谷边缘或次生林或灌丛中。山竹子养丰富,果宜鲜食,也可制果冻、果汁,树皮黄色树脂,可作商业藤黄原料。

我国食用的山竹子有9个种,分布在云南、广西、广东海南福建等地。

我国与山竹子同属的品种有:香港倒稔子、多山竹子、岭南山竹子和李氏藤黄等。

主要价值

储藏

来源;为藤黄藤黄植物山竹子Garcinia multiflora Champ.及岭南山竹子G. oblongifolia Champ.,以树皮(皮)入药。四季可采,砍伐干,剥取皮,切碎晒干备用。

注:山竹子Garcinia oligantha Merr.,分布于华南地区,其皮亦同供药用。

味性

归经苦、涩,凉。有小毒

【功能治】消炎止痛,收敛生。用于肠炎,小儿消化不良十二指肠溃疡溃疡病轻度出口腔炎,周炎;外用治烧烫伤,下肢溃疡湿疹

用法

用量;树皮干粉2.5~5克;外用适量,研末调患处。

栽培技术

摘录《全国草药汇编》

山竹子适宜在覆沙地、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及排水良好的沙质地上种种植,

育苗

法可直播或育苗移栽。播前应采用果皮、擦破果皮浸泡法提高发率,以雨季到来之前播种为宜,春季小、墒情好的地也可晚霜后播种。

直播

播、条播、撒播或播,播深2~3厘米。播株50~100厘米×150~200厘米,每亩0.6~1公斤,条播150~200厘米,每亩播量1~1.5公斤;撒播或播,每亩0.5~1公斤,种子用吸湿剂根瘤菌或稀土微肥拌种衣有利于播定植、发和保苗。

育苗地要选择排水良发的沙土壤土,先做畦再条播30~35厘米,每100平米苗床播种500~600克,以5月初至6月中旬播种为宜,

移栽

以1~2年生苗好。山竹子生长数年后结刈草进平茬,以减缓植株衰老,恢复生机,促进生长。一般在期刈割,此时调制的干草各种家畜均喜食;放牧时,马和骆驼终年喜食,绵羊和山羊喜食其嫩、细果实!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荷叶七

下一篇 山稗子根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