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山莴苣

山莴苣 山莴苣:Lagedium sibiricum (L.)Sojak),菊科山莴苣植物山莴苣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新疆,欧洲、俄罗斯(欧洲部分、西伯利亚、远东地区)及日本、蒙古也有分布。山莴苣喜温、抗旱、怕涝,肥沃且适度适宜的地块生长良好。高50~130厘米,垂直直伸;直立,通常单生,常淡红紫色,上部伞房状或伞房锥状花序分枝,全部光滑无毛......
目录

形态特征

山莴苣(中国植物图像库)多年生草本,高50-130厘米。垂直直伸。直立,通常单生,常淡红紫色,上部伞房状或伞房锥状花序分枝,全部光滑无毛。中下部披针、长披针或长椭披针,长10-26厘米,宽2-3厘米,端渐尖、长渐尖或急尖,基部收窄,无柄,心形或箭头状半抱,边缘全缘、几全缘、小尖头状微锯齿或小尖头,极少边缘缺刻状或羽状浅裂,向上的渐小,与中下部

全部两面光滑无毛。头状花序小花约20枚,多数在端排成伞房花序或伞房花序,果期长1.1厘米,不为卵形总苞3-4层,不成明显的覆瓦状排列,通常淡紫红色,中外层三角、三角状卵形,长1-4毫米,宽约1毫米,急尖层长披针,长1.1厘米,宽1.5-2毫米,端长渐尖,全部苞片外面无毛。小花蓝色蓝紫色。

瘦果褐色橄榄色,压扁,长约4毫米,宽约1毫米,中部有4-7条线形或线状的不等粗的小肋,端短收窄,果颈长约1毫米,边缘加宽加厚成厚翅。冠毛白色,2层,冠毛刚毛纤细,锯齿状,不落。果期7-9月。

生长习性

山莴苣山莴苣喜温、抗旱、怕涝,肥沃且适度适宜的地块生长良好。喜微酸性至中性土壤。在水肥条件充足的情况下,6月~8月生长旺盛,再生力强。

分布范围

山莴苣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蒙古(呼伦贝尔盟、哲里木盟、昭乌达盟、林郭勒盟、大青山)、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新疆。欧洲、俄罗斯(欧洲部分、西伯利亚、远东地区)及日本、蒙古也有分布。

繁殖栽培

整地施肥

栽培地块做畦,在畦表土层施入腐熟的有机肥10cm左右,深翻25cm,耙平。

温室育苗

育苗土用4份田土、4份腐熟有机肥、1.5份草炭、0.5份河沙调配过筛,放入育苗盘,压实四周,再用木条刮平,使土面低于盘1-2cm,撒播,间0.5cm左右,覆土1cm,播后浇透水,盖塑料薄膜,温度保持在25-30℃,见有叶尖土后,打塑料薄膜通。苗高2cm时分苗定植,移栽前2-3天控水。移栽时在畦上插2cm深的坑,间4cm,放入小苗,培土压实,浇透水,适当遮光,缓苗后撤去遮光网。

栽培

选地:选肥沃、湿润、疏松、有机质含量高、向阳的沙质壤土播种,播前翻耕土壤,施入有机肥,整细、耙平;做畦,可条播,点播,撒播。以点播和条播为好,便于管理,使其高产。

播种:先将种子用50℃水浸泡,搅拌30分钟,控净水,用干净的纱布包好,在30℃条件下催,每天用净水淘洗2-3次,发后再进直播,每1-2粒种子,覆土1-2cm,稍镇压,盖塑料薄膜,使其保湿,保温,有利于种子生长,小苗出土后撤去塑料薄膜。

收获管理

山莴苣据市场需要及时采收和上市。采收可采取剥或收割法。小面积种植可剥利用,即只剥大,留下部小继续生长。大面积种植多为收割,采收及时,适性好,又有利于再生,而且还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每割1次追肥1次,并做好中耕除草,以提高产量。最后1次收割要贴近地面,以免积水烂,不利于下一年生产。

主要价值

成份

全草含α-香树脂醇,β-香树脂醇(α-amyrin,β-amyrin),羽扇豆醇(lupeol),伪蒲公英甾醇(pserdotaraxasterol),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计曼尼醇(germanic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豆甾醇(sitgmasterol)。

食用价值

山莴苣中含粗蛋白,还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山葛首也可作为人的一种蔬菜直接食用,生食清新鲜美,是一道有凉血、败作用的佳肴。

每100g山莴苣鲜菜含胡萝卜素4.88mg,VB20.63mg,VC29mg,粗蛋白2.25g,粗脂肪0.74g,粗纤维2.62g,钙0.7g,磷0.3g。

饲用价值

山莴苣由于粗纤维含量少,畜禽的采食率和消化率都很高。鲜中所含有的白色乳汁清鲜爽,有促进食欲、帮助消化、祛防病、消炎止痛等作用,对提高母猪泌乳力、仔猪增重、提高禽产蛋率和防病均有良好效果。

过饲喂试验表明,用山葛芭喂蛋鸡,产蛋率提高11.2%,料12.3%,又维生素、矿物质添加支。用山莴苣喂猪养效果更佳。可切碎后直接饲喂或打桨后直接饲喂。

药用价值

山窝芭全草均可入药,夏秋季采收,性,味苦,有清热解毒,活祛瘀,健之功效,可治疗阑尾炎、腺炎、疮疖肿毒、宿食不消、产后瘀血

药理作用:山莴苣所含的豆甾醇可明显降低小鸡血固醇,而对无明显影响。

观赏价值

山莴苣头状花序生,淡黄色或带白色,中午放,夜晚总苞下部膨大,苞片多列,呈覆瓦状排列;淡黄色。绿色、绿白色紫色等,紫红、红、褐红等色。山莴苣可以作为一种观赏蔬菜在园林绿化中广泛应用。

鉴别方法

显微鉴

横切面:最外层偶见呈切延长的表皮细胞,黄棕色皮层很窄,由3-10数列切微延长的薄壁细胞组成;皮层明显,细胞径向壁上有时可见凯氏点。皮部薄壁细胞靠近皮层处赤呈切向延长,向侧为类筛管群与乳管群交错呈放射状,排列成一狭,乳管多角,直径约至24μm。成层明显。

木质部宽阔,导管大多呈一列性放射状排列,为多角多角,直径约至36μm。射线宽5-19列细胞。

粉末鉴

白色

①菊糖大量存在,巨大,类扇形,纹理清晰。

②木栓细胞呈长,长60-90μm,宽40-60μm。

③乳管分枝状或成碎,多与薄壁细胞共存,充满乳汁。直径约16-28μm。

导管多为网纹和梯纹,单独或成束存在;赤可见螺纹导管,细小。直径12-20μm。

纤维较少,呈长梭,胞腔明显,壁木化,单个或成碎段。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侵染循环

下一篇 野生抚育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