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萝卜
简介
山萝卜 scabious
亦作scabiosa。
一年或 多年生草本植物统称。原产於欧亚大陆温带、地中海地区和 东非山地。有些为重要的园艺花卉,包括 南欧的一年生针插花(S. atropurpurea),亦称 紫盆花、甜山萝卜、圆山萝卜或 轮锋菊。
所有的植株均有基生叶莲座状,茎生叶亦多。 头状花序,边花较大有的为雌花;总苞叶状。鬼咬山萝卜为骤断属植物(参阅bluebonnet)。
川续断目(Dipsacales)川续断科(Dipsacaceae)山萝卜属(Scabiosa,亦称 蓝盆花属)植物,约100种,一年或多 年生草本,原产于欧亚大陆温带、地中海地区和 东非山地,有些为重要的园艺花卉。基生叶莲座状,茎生叶亦多。 头状花序,花小,数多,多为两性,花冠5裂,边花较大有的为雌花;总苞叶状。针插花(S. atropurpurea, 即紫盆花、甜山萝卜、圆山萝卜、轮锋菊)一年生,高约1公尺(3呎),基生叶深裂,茎生叶羽状;花序直径5公分(2吋);花芳香,白色、玫瑰色、深红色、蓝色或深褐紫色;原产欧洲南部。小山萝卜(S. columbaria, 即鸽状山萝卜)多年生,高60公分(23.6吋);基生叶长卵形,齿裂,茎生叶深裂,花序直径3.5公分,花鲜蓝色;原产於欧亚大陆和非洲。高加索轮锋菊(S. caucasica)多年生,高75公分(29.5吋); 基生叶狭窄、全缘,茎生叶深裂;花序直径达8公分,花鲜蓝色;原产於欧洲东南部。鬼咬山萝卜为川续断科 骤断属(Succisa)植物。
![]() | ![]() |
详情
‧学 名: | Scabiosa lacerifolia Hayata |
‧科 名: | 续断科(Dipsacaceae)山萝卜属(Scabiosa) |
‧别 名: | 高山山萝卜、台湾蓝盆花(大陆) |
‧原产地: | 台湾固有种 |
‧分布: | 生长于台湾全岛高海拔 2,500~3,900 公尺的高山上;以南湖中央尖山、大霸尖山、雪山、玉山、关山、秀姑峦山、马勃拉斯山、向阳山、合欢山主峰山顶及东峰避风向阳处最为常见。 |
‧用 途: | 1.尚未开发利用:在高山上由于水份与养份都缺乏,植物的根部只好往土壤层侵入,使主根愈深入愈大,因此限制了支根的生长,形成状似萝卜的根部;山萝卜就是此根部粗大的一种植物,可惜比平地的萝卜略为逊色,而且木质部太多,故不能食用。 |
‧茎: |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根甚长,呈棒状,高 10~20 公分。 |
‧叶: | 叶长于根的上部,为线状披针形,长 10~14 公分,宽 5~9 公分,有不明显的羽状裂或呈撕裂状,偶亦呈钝锯齿状、纸质,先端渐尖,基部狭而无柄,表面呈有光泽的绿色,背面略带白粉状。 |
‧花: | 花大,淡紫色,长于花茎先端,呈头状花序排列;花茎抽自于叶丛,直立,上面生有白色绒毛,长 10~20 公分;总苞片排成 3 列,革质、离生,近似披针形,长 1.5~2 公分,宽 0.2~0.3 公分,先端钝;花萼小,先端有 5 条细毛状的裂片;花冠长 1.5~2 公分,2 唇裂,5 裂,裂片不整齐,下唇裂片较大,先端钝;雄蕊 4 枚,花柱细长,线形,光滑或略有毛茸;七月中旬至九月上旬为其开花期。 |
‧果: | 果实为瘦果,卵形,长 0.3~0.5 公分,包围在总苞内,先端有残存的花萼。果实于八月中旬至十月中旬成熟。 |
‧特征: | 高山山萝卜为多年生草本,属于阳性植物,茎直立,性喜近锋顶的岩屑地或岩原上;对土壤需求性不高,但需要长时间的阳光照射,以东南、西南及南向的山坡地最适宜;根甚长,呈棒状,高 10~20 公分。叶对生,半抱茎,基生叶线状披针形,羽状浅裂至撕裂,无托叶,叶长 5~12 公分,宽 0.5~0.6 公分,茎生叶长 0.4~0.5 公分。花小,两性,密集成头状花序,花序具一长 5~6 公分柄;总苞片 3 列,草质;苞片线状披针形;小总苞 4 角形,4~5 裂;萼刚毛状,与子房合生;花冠 5 裂;雄蕊 4,生于花冠筒上,与花冠裂片互生;子房下位。瘦果,由具 8 稜及被微毛之小总苞包被。 |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