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指数,是指作物收获时
经济产量(籽粒、
果实等)与
生物产量之比。其生理本质反映了作物同化产物在籽粒和
营养
器官上的分配比例。
收获指数反映了作物群体光
合同化物转化为
经济产品的能力,是评价作物品种产量水平和
栽培成效的重要指标。随着作物新品种的定向选育和
栽培措施的不断改善,禾谷类作物的
收获指数已由过去的0.3左右提高到0.4〜0.5,有的甚至达到了0.6。
收获指数有着较高的遗传力,同时也受到环境条件的制约......
基本内容
其生理本质反映了碳素从源到子粒库的分配比例,该性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源器官光合产物转运到库器官的能力大小,即流的畅通性。
收获指数(H I)反映了作物群体光合同化物转化为经济产品的能力, 是评价作物品种产量水平和栽培成效的重要指标。随着作物新品种的定向选育和栽培措施的不断改善, 禾谷类作物的收获指数已由过去的0. 3左右提高到0. 4~ 0. 5, 有的甚至达到了0. 6。H I有着较高的遗传力, 同时也受到环境条件的制约。作物光合特性、输导组织的结构、穗部性状、N 素水平以及水分等都对H I有显著的影响。
例如,玉米抽雄前茎杆储藏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和抽穗后光合产物向穗部转移水平是H I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