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山马兰

山马兰 山马兰(拉丁:Aster lautureanus(Debeaux)Franch.),俗为山鸡儿肠、紫菀,是菊科紫菀多年生草本植物山马兰单生或族生,被白色向上糙毛;近革质,中部披针或长披针淡蓝色,管状黄色瘦果倒卵,熟时淡褐色冠毛红色。生于山坡、草原、灌丛中。中国产自东北、华北、陕西等地。下级种类设有裂叶马兰马兰马兰蒙古马兰等。具有清热解毒、止......
目录

基本介绍

  种中文山马兰 种拉丁:Kalimeris lautureana (Debx.) Kitam.   种 :山野团花 科中文:菊科   科拉丁:Compositae   属中文马兰属   属拉丁:Kalimeris   国分布:产于东北、华北、陕西山东河南及江苏(云台山)。生于山坡、草原、灌丛中。模式标本采自山东烟台。   命来源:【Act.Phytotax.Geobot. 6: 22. 1937】   中国植物志:74:107   组中文马兰组   组拉丁:Sect.Kalimeris   族中文紫菀族   族拉丁:Trib,Astereae Cass.   亚科中文管状亚科   亚科拉丁:CARDUOIDEAE KITAM.   纲中文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DICOTYLEDONEAE   门中文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ANGIOSPERMAE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50一100厘米。直立,单生或2—3个簇生,具 沟纹,被白色向上的糙毛,上部分枝厚或近革质,下部期枯萎;中部披针披针,长3一6(9)厘米,宽0.5—2(4)厘米,端渐尖或钝,部渐狭,无柄,有疏齿或羽状浅裂,分枝上的条状披针全缘,全部两面疏生短糙毛或无毛,边缘均有短糙毛。头状花序单生于分枝端且排成伞房状,直径2—3.5厘米。总苞半球,径10一14毫米;总苞3层,覆瓦状排列,上部绿色,无毛,外层较短,长端微尖,层倒披针状长,长5—6毫米,宽2—3毫米,端钝,边缘有膜质褪状边缘。淡蓝色,长约1.5—2厘米,宽2—3毫米,管部长约1.8毫米;管状黄色,长约4毫米,管部长约1.3毫米。瘦果卵形,长3(4)毫米,宽约2毫米,扁平,淡褐色,疏生短柔毛,有浅色边肋或偶有3肋而果呈三棱冠毛红色,长0.5一l毫米。产地分布:产于东北、华北、陕西山东河南及江苏(云台山)。生于山坡、草原、灌丛中。模式标本采自山东烟台。

原形态

  桃金娘(《镜》),又金丝(《镜》),山菍(《本草求原》);娘、水刀莲、江棯、岗棯、当、棯子、豆捻、麦棯、山东棯、乌肚子、山多奶、多莲、苏园 子。小灌木,高1~2米。幼密被柔毛对生,具短柄,近革质,或倒卵形,长3~6厘米,宽1.5~3.6厘米,先端钝,基部全缘,下面密被短柔毛,基部具3条,很少5条。聚伞花序,有1叫,总梗较叶柄长;苞片,但较小;直径约2厘米;萼管长约6毫米,裂5,,不等长;花瓣5,玫瑰红色,外面被短柔毛;雄蕊多数,分离,排成数列;子房下位,2~6室。浆果,直径可达1.4厘米,熟时暗紫色。期5~7月。果期7~9月。   本植物山棯根)、山棯叶)、桃金娘)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布

  生于丘陵及旷野间。生于山阳坡、半湿草地、湿草甸子、林边、沟边、荒地等处。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河北山西蒙古、陕西山东河南、江苏,俄罗斯(东部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朝鲜也有分布。

基本简介

性状

  干果实呈长,一端稍尖,径约1厘米。外表土黄色或暗绿褐色。质较硬,端有宿存萼5枚及花柱之残迹。种子多数,黄白色,扁平。味淡微甜,微香。以个大、无虫蛀、干者为佳。

性味

  甘涩,平。①《本草求原》:甘,平。   ②《南宁市药物志》:甘涩。

功能

  养,止,涩肠,固。治血虚吐血鼻衄便血痢疾肛,耳鸣遗精崩,带下。①《生草药性备要》:健大肠,亦治蛇伤。’   ②《纲拾遗》:养,明。   ③《本草求原》:止痢、赤白带,生。   ④《南宁市药物志》:补收敛。治酸痛,水泻,疗妇人崩,痧麻夹。果浸酒。   ⑤《广东中药》:治夜多小便,耳鸣遗精黑治

用法用量

  服:汤,2~5钱(鲜者1~2两);或浸酒。外用:烧存性研末调。注意   《南宁市药物志》:大便秘结者忌服。

附方

  ①治孕妇贫血,病后体虚,神经衰弱: 岗棯干果三至五钱。水服。 (广州部队 《常用草药手册》)②治劳伤咳桃金娘干果人尿二星期,晒干,新瓦上存性,研细末。每次三钱,日二次, 童便冲服。(《福建草药》)   ③治山棯子干五钱,塘虱二条。以清水三碗,至大半碗,服之。(《岭南草药志》)   ④治便血山棯子干半两。水二碗,至八分服,日一次,连服数次。(《闽南民间草药》)   ⑤治痢疾山棯子一至二两。洗净,和水适量,临服时再加入蜂蜜和服。(《闽南民间草药》)   ⑥治肛:山棯子二至三两。猪肚肠服。(《岭南草药志》)   ⑦治崩、吐血、刀伤出山棯子晒干,黑如炭,研细末存贮候用。每服五钱至一两,以冲服外伤可作外用。(《岭南草药志》)   ⑧ 治烫伤山棯子干,存性,研细末和 茶油抹患处,日一次。(《闽南民间草药》)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春化

下一篇 光周期现象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