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山麻黄

山麻黄:Psilopeganum sinense Hemsl,其干全草或可入药。又裸芸香、虱子草、蛇咬药、蛇皮草,臭虫草、山麻黄河北山西)等。版本1:山麻黄多年生宿草本,高60-80cm。基部木化,自基部多分枝,直出,全株无毛,有腺点。三出复叶互生;总叶柄长达2cm;小无柄;小叶片卵形、倒卵状披针或长卵形,长0.7-2.5cm,宽0.3-1cm,中间小较大,先端钝,基......
目录

形态特征

山麻黄图册版本1:山麻黄多年生宿草本,高60-80cm。基部木化,自基部多分枝,直出,全株无毛,有腺点。三出复叶互生;总叶柄长达2cm;小无柄;小叶片卵形、倒卵状披针或长卵形,长0.7-2.5cm,宽0.3-1cm,中间小较大,先端钝,基部楔形全缘略反卷,上面绿色,下面灰白色,有细小腺点甚多。两性,单生腋;花柄细长;萼片4-5裂,卵形至卵状披针,长约1mm;花瓣黄色,4-5,卵状长,长4-6mm;雄蕊8-10,丝长短不一;子房上位,2室,花柱1,先端浅裂。蒴果,2室,端2裂,每室有种子5-6颗,,长约1mm,黑褐色,表面有乳头状凸体。春季结实

版本2:植株高30-80厘米。纤细。橘叶叶柄长8-15毫米;小或倒卵状,中间1最大,长很少达3厘米,宽不到1厘米,两侧2甚小,长4-10毫米,宽2-6毫米,端钝或,微凹缺,下部狭至楔尖,边缘有不规则亦不明显的钝裂齿,无毛,灰绿色。花梗蕾及结果时下垂,时挺直,蕾时长约5毫米,结果时长至15毫米;萼片卵形,长约1毫米,绿色花瓣时平展,卵状,长4-6毫米,宽约2毫米;雄蕊略短于花瓣黄色花药甚小;雄蕊心脏而略长,部中央凹陷,花柱淡黄绿色,自雌蕊群的中央凹陷处长出,长不超过2毫米。蓇葖果部呈状凹陷并裂,2室;种子长约1.5毫米,厚约1毫米。、果期5-8月。

山麻黄图册山麻黄图册

地理分布

产湖北西北部、四川东北部、贵州(赤水)。重庆、桂林有栽培。见于海拔约800米山坡,生于较温暖、湿润地

模式标本采自湖北西部宜昌地区。

药用价值

全株有清香气味,是一种香料原料植物。果用作草药,利水,消肿,驱蛔虫,贵州民间用以治气管炎。

性味】《四川常用草药》:性温,味微辛。

【功用治-山麻黄的功效】解表健脾水。

治感冒咳喘,呕吐水肿

①《四川常用草药》:解表,止呕,定喘。

治感冒,咳喘,水积病及蛇咬伤

②《广西植物录》:利水消肿

【用法与用量】服:汤,2~5钱。

命名参考

本词条:山麻黄 (《中国药植志》)

【异臭草(《植物实图考》),裸芸香(《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辞典》),蛇皮草(《植物分类报》6(1):140,1957),虱子草、蛇咬药、千垂乌(《四川常用草药》)。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异配生殖

下一篇 羽状脉序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