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哮病

哮病是由于宿,遇诱因或感触,以致道,失肃降,搏击所起的发作性气喘疾患。发作时中哮鸣有声,唿吸促困难,甚至喘息不能平卧为要表现。 哮病科常见病之一,在我国北更为多见,一般认为本病发病率约占人的2%左右。中医药对本病积累了丰富的治疗验,法多样,疗效显着,它不仅可以缓解发作时的症状,而且通过扶正治疗,达到祛除夙,控制复发的的。 《》虽无哮病,但......
目录

病因

哮病的发生,为宿伏于,每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诱因而触,以致道,失肃降,上逆,搏击而发出气喘声。 1.外侵袭外感风寒风热,失于表蕴于,壅阻不布津,聚液生。《临指南医案•哮》说:“宿哮……沉痼之病,……腧,肺系,宿。”他如吸人风媒粉、烟尘、异味体等,影响的宣发,以致津液,亦为哮病的常见病因

2.饮食不当具有特异体质的人,常因饮食不当,误食自己不能食的食物,如海膻发物,而致失健运,饮食不归正化,生而病哮,故古有“食哮”、“腥哮”、“卤哮”、“糖哮、“哮”等

3.体虚及病后体质不强,有因家族禀赋而病哮者,如《临指南医案•哮》指出有“幼稚天哮”。部分哮病患者因幼年患麻疹、顿咳,或反复感冒咳嗽日久等病,以致亏虚,不化津,痰饮生;或病后阴虚旺,热液聚,固而病哮。体质不强多以肾虚,而病后所致者多以脾虚

上述各种病因,既是起本病的重要塬因,亦为每次发作的诱因,如候变化、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过度等俱可诱发,其中尤以候因素为。诚如《症因治•哮病》所说:“哮病之因,痰饮留伏,结成巢臼,潜伏于,偶有七情之犯,饮食之伤,或外有时令风寒束其表,则哮喘之症作矣。”哮病病理因素以溪云:“哮病。”

症状

道,失肃降,搏击起的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等,是哮病的基本候特征。本病呈发作性,发作突然,缓解迅速,一般以傍晚、夜间或清晨为最常见,多在候变化,由热转,及深秋、冬春冷季发病率高。发作前或有鼻痒痒、喷嚏、流涕、咳嗽胸闷等先兆症状。发作时病人突感胸闷窒息咳嗽,迅即呼吸促困难,呼延长,伴有哮鸣,为减轻气喘,病人被迫坐位,双手前撑,张抬肩,烦躁汗出,甚则面青肢冷。发作可持续数分钟、几小时或更长。 

由于感受病的不同,发作时病人除具上述候特征外,还可呈现或或热的候。哮病反复发作,正气必虚,故哮病缓解期多表现为肾虚症状。 

检查

发作时,两可闻及哮鸣音,或伴有湿音。

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液涂可见嗜酸细胞。

胸部X线检查一般无特殊改变,久病可见肿影象改变,查体可见肿体征。

功能检查是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必要检查之一,对于早期检出道病变,评估疾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定药物或其它治疗法的疗效,鉴呼吸困难的原因,诊断病变部位、评估功能对手术的耐受力或劳动强度耐受力及对危重病人的监护等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诊断鉴别

诊断  

1.呈发作性,发无定时,以夜间为多,但有个体差异,发作与缓解均迅速,多为突然而起,或发作前有鼻塞、喷嚏、咳嗽胸闷等先兆。每因候变化、饮食不当、情志失调、疲乏等因素而诱发。  

2.发作时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张抬肩。不能平卧,或指甲紫绀。 

3.哮病的发作常有明显的季性,一般发于秋初或冬令者居多,其次是春季,至夏季则缓解。但也有常年反复发作者。  

4.缓解期可有轻度咳嗽、咯、唿吸急迫等症状,但也有毫无症状者;久病患者,缓解期可见咳嗽、咯自汗短气、疲乏、膝酸软等症状。  

5.大多起于童稚之时,有反复发作史,有过敏史或家族史。

诊断

1.喘病哮病与喘病都有唿吸急促的表现,哮必兼喘,而喘未必兼哮。喘以息言,以呼吸急促困难为要特征;哮以声响言,以发作时中哮鸣有声为要临床特征。哮为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证并发于急慢性疾病过程中。

2.支饮支饮虽然也有气喘症状,但多系部分慢性咳嗽久不愈,逐渐加重而成,病势时轻时重,发作与间歇界限不清,咳和喘重于哮鸣,与哮病间歇发作,突然发病,迅速缓解,哮吼声重而咳轻,或不咳,两者有显着的不同。

并发症

哮病反复发作,寒痰伤及之阳,热伤及之阴,则可从实转虚。于是,肺虚不能不布津,则蕴,并因皮毛,卫外不固,而更易受外的侵袭诱发;脾虚不能转输水津上归于,反而积湿;肾虚精气亏乏,摄纳失常,则阳虚水泛为,或阴虚虚火灼津生,因肾虚所生之上贮于,影响之宣发肃降功能。可见,哮病为本虚标实之病,标实为浊,本虚为肾虚。因浊而导致肾虚衰;肾虚衰又促使浊生成,使伏痰益固,且正虚降低了机体抗御诱因的能力。本虚与标实互为因果,相互影响,故本病难以速愈和治。发作时以标实为,表现为气喘;在间歇期以等脏器虚弱之候为,表现为短气、疲乏,常有轻度哮症。若哮病大发作,或发作呈持续状态,实与正虚错综并见,两虚而浊又复壅盛,严重者因不能治理调心血的运命门不能上济于,则心阳亦同时受累,甚至发生“喘”危候。

预防

预防面,注重宿成及诱因的作用•,故应注意候影响,做好防保暖,防止外诱发。避免接触刺激性体及易致过敏的灰尘、花粉、食物、药物和其他可疑异物。防止过度疲劳和情志刺激。鼓励患者据个人身体情况,选择太圾拳、养功、八段锦、步或慢跑、唿吸体操等法长期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在调摄面,哮病发作时,尚应密切观察哮鸣、喘息咳嗽、咯等病情的变化,哮鸣咳嗽多、声漉漉或粘难咯者,用拍、雾化吸人等法,助排出。对喘息哮鸣,中悸动者,应限制活动,防止喘

治疗

哮病西医治疗

西药治疗:

1、糖皮质激素:是最有效的抗炎药物。常用丙酸倍氯米松、氟替米松、布他奈德。用于哮喘发作时,激动茶碱用。轻-中度以者需长期吸入治疗。安全量为200ug-400ug,年长患儿可短期用至每日600ug-800ug.服用药:急性发作病情较重的患儿应早期服糖皮质激素,以防病情恶化,使有半衰期短的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1-7日,1-2mg/kg,一般不超过30mg/d,分2-3次服。静用药:严重哮喘发作时应及时早期通过静给予琥珀氢化可的松氢化可的松,每次5-10mg/kg,或甲基氢化泼尼松,每次1-2mg/kg,每日2-3次。极严重病例需在短期(3-5天)使用较大量糖皮质激素,最好应用琥珀氢化可的松或甲基氢化泼尼松

2、白三烯受体拮抗:是新一代非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适有于12岁以上儿童哮喘的长期预防治疗。不宜用于哮喘发作期的解痉治疗。

3、β2激动:短效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5-10分钟超效,维持4-6小时,多用于治疗哮喘急性发作和预防运动性哮喘。如需要增加使用次数和量才能控制病情,提示哮喘加重,此时忌过分或盲增加次数。过量使用可起危及生命的律失常和猝死。长效如沙美特罗福莫特罗,持续8-12小时。

4、肥大细胞膜稳定色甘酸钠吸入用药用于预防哮喘发作,也可预防运动、冷空起的急性道收缩及季性哮喘发作。

5、茶碱用用药:控释型适用于夜间哮喘发作。医教`育网搜集整理需慎于服β2激动用。因易诱发律失常,如欲用要减少量。与糖皮质激素、抗碱药用具有协同作用。静用药:用于哮喘急性发作。24小时未用过茶碱者,首3-5mg/kg加入5%葡萄糖溶液30ml中,20-30分钟滴注。重症病例继以0.6-0.9mg/(kg.h)维持,如不维持给药,每6小时可重复给原量一次。<2岁,或6小时用过茶碱者,首应减半。注意药物浓度不能过高,速度不能过快,以免起不良反应,推荐用输液泵注射使用。

哮病中医治疗法:(仅供参考,详细请询问医生)。

哮病中医辨证治疗:

1、发作期:

热哮症状粗息涌,中哮鸣,胸高胁胀,咳呛阵作,咯色黄或白,粘浊稠厚,排吐不利,烦闷不安,汗出,面赤,口苦渴喜饮,舌质红,苔黄腻弦滑或滑数。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气郁哮:症状:咳喘不已,呛咳,或喘鸣气逆,伴胸胁胀满,脘闷纳减,中懊恼,发病与情志有,女子则与月经系密切。苔薄腻,弦。治法:疏肝理气,降逆平喘。

哮:症状呼吸急促中哮鸣有声,胸满闷如塞,咳不甚,少咯吐不爽,面色晦暗带青,不渴,或渴喜热饮,天冷或受易发,怕冷,舌苔白滑,弦紧或浮紧。治法:温化痰平喘。

2、缓解期:

脾虚症状:平素多,倦怠无力,食少便溏,或食油腻易腹泻,每因饮食不当而发,面色萎黄不华,舌质淡,苔薄腻或白滑,脉象细软。治法:健脾化痰

肾虚症状:平素短气息促,动则为甚,吸不利,腰酸腿软,耳鸣,劳累后喘哮易发,或畏寒肢冷。治法:补摄纳。

肺虚症状气短声低,咯清稀色白,面色黄白,平素自汗,怕,常易感冒,每因候变化而诱发,发作前喷嚏频作,鼻塞流清涕淡苔白,细弱或虚大。治法:补固卫。

中医

1.脾气虚 症状咳嗽短气白清稀,面色苍白自汗,食少便溏,淡苔白,濡弱。治宜健脾培土生金。君子汤加减:党参白术、法半夏麻黄僵蚕防风陈皮各10克,黄芪茯苓各15克,生姜大枣各6克。日1,水服,每次100~150毫升,每日3次。  

2.两虚 症状:久病哮喘,咳嗽短气自汗,动则促,呼多吸少,腰酸耳鸣舌苔薄白,细弱。治宜补,止咳平喘。用《金匮》加减:熟地、山药淫羊藿茯苓党参各15克,萸肉、附子杜仲、法半夏各10克,丹参30克,陈皮12克。日1,水服,每次100-150毫升,每日3次。

按摩疗法:

1.搓擦涌泉 盘膝而坐,双手掌对搓发热后,从三阴交过关节至拇外一线往返摩擦至透热,然后左右手分搓擦涌泉发热为止。  

2.摩俞 两手掌紧贴俞穴,双手同时作环抚摩,共32次(顺转为补,逆转为泻。俞穴宜补不宜泻。如有肾虚痛诸症者,可适当增加次数。  

3.揉命门 以两手的食、中两指点命门上,稍用力作环的揉动,顺、逆各32次。  

4.擦骶 身体微前倾,屈肘,两手掌置于两侧骶部,以全掌或小际着力,向下至尾骶部作快速地往返摩擦,以透热为度。  

5.摩丹田 用左或右掌以丹田为轴,做顺、逆时针向的摩动各32次,然后随呼吸向向下丹田1分钟。  

6.擦少 双手掌分置两胁下,同时用力斜向少部推擦至耻处,往返操作以透热为度。 

7.震双 先用双手掌上做前后推擦各32次,然后双手拇、食指捏住两耳垂抖动各32次,再将两食指插入孔,做快速的震颤数次后,猛然拔出,重复操作8次。  

8.缩二阴 全身放松,用式呼吸法,并在呼时稍用力收缩前后二阴,吸时放松,重复32次。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低等植物

下一篇 假菌丝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