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杉木节

杉木节 常绿乔木,高达30m,胸围达2.5-3m。幼树树冠尖塔,大树树冠树皮褐色,裂成长条落。大平展,小近对生或轮生。上辐射伸展,在侧上排成二列状,条状披针,革质,微弯,坚硬,长2-6cm,边缘有细齿,上面中脉两侧有窄气孔带、下面沿中脉两侧各有1条白粉气孔带。雌雄同株球花锥状,簇生球花单生或2-4个集生,卵苞鳞珠鳞而生,珠鳞先端3裂,面具3......
目录

简介

杉木节 (《本草图》)

【异】杉(《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为杉科植物干上的结

植物态详杉木条。

详细

功用治-杉木节的功效

治脚块,疼痛,带下,跌扑瘀。

①《本草图》:汁,浸捋脚

②《生草药性备要》:浸酒,祛止痛。

③《岭南采药录》:治诸疮,心气痛,疼痛。

用法与用量

服:汤、入浸酒

外用:水浸烧存性研末调

①治脚,胁有块:杉木节一大升,橘叶(切)一大升(北地无,可以皮代之),大槟榔七枚(合子碎之),童子小便三大升。

取一大升半,分两服。

若一服得快利,即停后服。

(柳宗元杉木汤) ②治伤兼带下不止:杉木节(烧灰存性)、楮皮纸(烧灰)各等分

研令匀细,每服二钱匕,米次调下。

(《圣济总录》杉) ③治从高坠损,恶血杉木节(细锉)七两,苏枋木五两(细锉,以水一斗。

取一升,去滓),(入于苏枋木汁)。

杉木于一砂盆,以慢,旋旋滴苏枋木汁相和,令汁尽,停冷,捣细罗为

每服以童子热小便调下三钱,日三、四取,化下恶血

(《圣惠杉木节) ④臁疮黑烂:多年老杉木节烧灰,麻油,箬隔之,绢帛包定。

(《救急》)

杉木节 (《中华本草》)

【拼音】 Shā Mù Jié

】杉

【来源】药材基源:为杉科植物杉木干上的结杉木(6张)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Pinus lanceolata Lamb.]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广泛栽培于我国长江流域及秦岭以南地区。

性味】辛;性微温

【功能治】祛止痛;湿毒湿疼痛;痛;脚肿痛;带下;跌打损伤;臁疮

【用法用量】服:汤,10-30g;或为,或浸。外用:适量,浸泡;或烧存性,研末调

【各家论述】 1.《本草图》:汁,浸捋脚

2.《生草药性备要》:浸酒,祛止痛。

3.《岭南采药录》:治诸疮,心气痛,疼痛。

【摘录】《 中华本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热哮

下一篇 杉木油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