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节
简介
详细
功用主治-杉木节的功效
用法与用量
选方
①治脚气,胁有块:杉木节一大升,橘叶(切)一大升(北地无叶,可以皮代之),大腹槟榔七枚(合子碎之),童子小便三大升。
共煮取一大升半,分两服。
若一服得快利,即停后服。
(柳宗元杉木汤) ②治血伤兼带下不止:杉木节(烧灰存性)、楮皮纸(烧灰)各等分。
研令匀细,每服二钱匕,米次调下。
(《圣济总录》杉节散) ③治从高坠损,心胸恶血不散:杉木节(细锉)七两,苏枋木五两(细锉,以水一斗。
将杉木于一砂盆内,以慢火炒,旋旋滴苏枋木醋汁相和,炒令汁尽,停冷,捣细罗为散。
每服以童子热小便调下三钱,日三、四取,化下恶血。
(《圣惠方》杉木节散) ④臁疮黑烂:多年老杉木节烧灰,麻油调敷,箬叶隔之,绢帛包定。
(《救急方》)
杉木节 (《中华本草》)
【拼音】 Shā Mù Jié
【来源】药材基源:为杉科植物杉木枝干上的结节。 杉木(6张)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Pinus lanceolata Lamb.]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广泛栽培于我国长江流域及秦岭以南地区。
【性味】辛;性微温
【功能主治】祛风止痛;散湿毒。主风湿骨节疼痛;胃痛;脚气肿痛;带下;跌打损伤;臁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或为散,或酒浸。外用:适量,煎水浸泡;或烧存性,研末调敷。
【摘录】《 中华本草》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