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蔓石松
概述
植株高15-30厘米。主茎长而匍,圆柱形,分枝斜升或直立。叶螺旋状排列,稍密集,反折或开展,无柄,线状披针形至倒披针形,长6-8毫米,宽0.8-3.2厘米,粗5-8毫米;孢子叶干膜质,广卵形,先端尾状,锯齿缘,覆瓦状排列。孢子囊圆肾形,单生于孢子叶腋。孢子球圆四面体形,表面具网状纹饰。
生于山坡阔叶林下岩石上,海拔1000米处。 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俄罗斯(西伯利亚) 、蒙古、朝鲜、日本、欧洲及北美洲也有分布。
基本信息
化学成份
含石松碱(lycopodine),石松定碱(lycodine),石松诺亭碱(lyconnotine),石松灵碱(lycodoline),尖叶石松碱(acrifoline),乙酰基尖叶石松碱(acetylacrifoline),α-及β-玉柏碱(obscurine),杉蔓碱(annotine),杉蔓宁碱(annotinine),杉蔓波定碱(annopodine),杉蔓叶碱(annofoline),法氏石松碱(fawcettine),石松法星碱(lycofawcine),利佛灵碱(lyfoline),乙酰基利佛灵碱(acetyllyfoline)以及代号为L10和Ⅳ-Ⅻ的生物碱。还含21-表千层塔烯三醇(21-episerratriol),21-表石松隐醇(21-epilycocryptol)等萜类。又含类脂,其中主成分有: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另含甜菜碱类脂,内有:二脂酰甘油基三甲基高丝氨酸(diacylglyceryltrimethyl homoserine),二脂酰甘油基羟甲基三甲基-β-丙氨酸(diacylglycerylhydroxymethyl trimethyl-β-alanine)。
药理作用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