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松脂

松脂 松脂割松树树体后流出来的树脂,也称松香、松膏、松、松液、松肪,是树木生理活动的产物,含松香松节油要由树脂酸和萜烃组成,此外还含有少量杂质和水分。树脂可分为天然树脂和成树脂两种。本身只有天然树脂这一种,但随着化工的发展,有很多由人工成的聚物产生,当中有些聚物的化性质及物理性质会和天然树脂很相似,因此,聚物会被称为成树脂。松脂广泛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湖南等地,其特殊的化......
目录

基本介绍

松脂(pineoleoresin)[sōngzhī]割松树树体后流出来的含油树脂。树木生理活动的产物,要由萜类化物组成。刚流出的松脂是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暴在空中后随萜烃化后物的逐渐挥发而变稠,最后成为白色黄色的固态物质──毛松香松脂是制造松香松节油的原料。

形成采集

松树针作用生成的糖类,再过复杂的生物化变化,在木材的薄壁细胞中松脂,它通过泌脂细胞壁渗入树脂道树脂道是松树特有的结构,在木质部、针和初生皮层成3个独立的系统。木质部树脂道有纵生和横生两种,它们在木材中互相沟通树脂道系。采割松脂时,只要割伤树干外缘木质部松脂就会通过树脂道系外流。

松脂形态

松脂是松属树木分泌出来的树脂,刚从树干流出时,无色透明,松节油含量可达30%以上,与空接触后,松节油逐渐挥发,加上外界水分的侵入,因而使其中的部分树脂酸呈结晶状态析出,松脂逐渐变成蜂蜜状的半流体。松脂要由树脂酸和萜烃组成,此外还含有少量杂质和水分。

树脂酸和萜烃的含量因树种、产地、采脂法和贮存期而异。马尾松松脂一般组成为:松香72-75%,松节油16-20%,水分4--6%,杂质0.05-0.3%。

态特征:

松脂图册1.乔木,高达45m,胸围1.5m。树皮褐色,下部灰褐色,成不规则长块状裂。小常轮生,淡黄褐色,无白粉,无毛;冬卵状褐色,先端尖,芽鳞边缘丝状,先端尖或有长尖头。,2针一束,稀3针一束,长12-30cm,细长而柔软,叶缘有细锯齿树脂道约4-8个,在面边生,或面也有2个边生;叶鞘初呈褐色,后渐变成灰黑色,宿存。球花淡红褐色,弯垂,长1-1.5cm,聚生于新下部苞腋,穗状;球花单生或2-4个聚生于新端,淡紫红色。球果锥状卵形,长4-7cm,径2.5-4m,有短梗,下垂,熟时粟褐色;中部种鳞近长状倒卵形,长约3cm;鳞盾菱形,微隆起或平,鳞脐微凹,无刺。种子长卵,长4-6mm,连翅长2-2.7cm。期4-5月,果熟期翌年10-12月。

2.乔木,高达25m,胸围可达1m以上。树皮褐色,呈不规则鳞甲状裂,裂隙红褐色轮生,小粗壮,淡橙黄色或灰黄色;冬,先端尖,红褐色,2针一束,深绿色,粗硬,长10-15cm,径约1.5mm,边缘有细齿,两面有气孔线;叶鞘初时淡褐色,渐变成暗灰色球花,长1.2-1.8cm,在新上聚生成穗状;球花序阔卵形,长7mm,紫色,着生于当年新上。球果卵形卵形,长4-9cm,有短梗,向下弯垂,熟时淡黄色或淡褐黄色,宿存数年之久;中部种鳞近长状倒卵形,长1.6-2cm,鳞盾肥厚,隆起或微隆起,扁菱形状多角,横显著,鳞脐凸起有尖刺。种子或长卵,淡褐色,有斑纹,连翅长1.5-1.8cm。期4-5月,果熟期翌年10月。

3.乔木,高达30m,胸围达1.5m。树皮橘红色,不规则鳞片落。一年生淡黄色或红黄色,微有白粉,无毛;冬状卵暗红褐色,针2针一束,长5-12cm,径约1mm,先端微尖,两面有气孔线,边缘有细锯齿,横切面半树脂道约4-6个,边生。球花淡红黄色,5-12mm,聚生于新下部呈短穗状;球花淡红紫色,单生或2-3个聚生,一年生球果种鳞先端有短刺球果熟时暗黄褐色或淡褐黄色种鳞,易落,有微隆起的横鳞脐平或微凸起,有短刺种子倒卵状或卵,长4-7mm,连翅长1.5-2m,种翅宽5-7mm。期4月,果熟期翌年9-10月。

4.乔木,高达30m,胸围可达2m。幼树皮灰色,老时灰黑色,粗厚,不规则块裂。一年生淡褐黄色,无毛;冬银白色,柱状尖,芽鳞披针,边缘白色丝状。针2针一束,深绿色,有光泽,粗硬,长6-12cm,边缘有细锯齿,两面均有气孔线,横切面有树脂道6-11个,中生。球花淡红褐色,长1.5-2cm;球花单生或2-3个聚生新端,直立,卵,淡紫红色。球果熟时褐色锥状卵或卵,长4-6cm,径3-4cm,有短梗,向下弯垂,中部种鳞卵状鳞盾稍肥厚,横显著,鳞脐短刺种子倒卵状,长5-7mm,连翅长1.5-1.8cm,种翅灰褐色期4-5月,果熟期翌年10月。

松脂图册松脂图册

地理分布

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江西浙江安徽等地。

主要分类

松脂中树脂酸有两类:

①枞酸型酸,包括枞酸、左旋海松酸、长松酸、新枞酸、去氢枞酸,是树脂酸中的要部分。

②海松酸型酸,包括海松酸、异海松酸。

马尾松松脂中含有较多的左旋海松酸,但在加工过程中受热异构成其他枞酸型酸,所以松香中基本上不含左旋海松酸,而含较多的其他枞酸型酸,特是枞酸。

南亚松松脂含有二羧基树脂酸。松脂中的萜烃要是a-蒎烯和β-蒎烯。

两者含量随树种和地区等变化较大。此外还有β-水芹烯、莰烯、香叶烯、双戊烯、长烯、石竹烯等。中国产松脂含蒈烯甚少。松脂要化成分是树脂酸和萜烯,还有少最脂肪酸等物质。马尾松松脂中的树脂酸有极酸型(要是极酸、左旋海松酸、长松酸和新枞酸)和海松酸型(要是海松酸和异海松酸)两大类;萜烯有单萜和倍半萜(要是长烯);脂肪酸有饱和脂肪酸(月如桂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

采集方法

割松树树干,收集泌出松脂的全部作业,简称采脂。中国采脂用的要树种有马尾松(Pinusmas-soniana)、云南松(P.yunnanensis)、思茅松(P.kesiyavar.langbianensis)和南亚松(P.latteri)等。

采脂

一般在松树胸径达20厘米以上始采割。割期长短分长期采脂(10年以上)、中期采脂(6~9年)和短期采脂(3~5年);采割特征有常规法、化法和强度法。

常规法有两种:

1、下降式采脂,中国以此法为。在疤较少的向阳面树干上刮去粗皮,制作供中沟和侧沟用的刮面。粗皮刮到无裂纹即可,残留粗皮厚度不超过0.4厘米,然后在刮面正中中沟,长约25~35厘米,宽约1.5~2厘米,沟槽外宽窄,笔直而光滑,深度以不伤及皮为宜。第1对侧沟在中沟端,侧沟夹角为90°,沟深0.3~0.4厘米,宽度不超过0.2厘米。第2对侧沟在第1对侧沟的下,依次由上往下侧沟,此法因而得。两次割侧沟的间隔时间随树种而异,马尾松1~2天,云南松2~3天,要求所侧沟等长、等深、平。侧沟所占部位称割面,割面比刮面每边窄2厘米,割面长度约20厘米。第2年的割面紧接在上一年割面的正下。如此逐年采割,直到离地面20厘米左右为止。第一个割面在树干上的高度采脂期限决定,如以10年为期,应地面220厘米以上。10年以后,割面可配置在树干的另一或第一年割面的上。割面宽度占树干周长的百分率叫割面负荷率,据采脂年限、树干直径和外确定。采脂年限在10年以上者,负荷率为40%;6~9年者为60%以下;3~5年者为70%以下;1~2年者为80%以下。一般一树一个割面。树径大当一个割面超过50厘米时,配置两个平的割面,割面间留有不小于10厘米宽的垂直养带。用下降法所得的松脂质量较好。

2、上升式采脂。与下降式相反,第1对侧沟配置的刮面的下部,以后由下向上顺次割新侧沟,侧沟夹角60°,不中沟。侧沟间留有不带皮的条纹,以利松脂过它流入受脂器。上升式沟较易,割面处于有利于养物质供应的位置,产量较下降法采脂的高。但松脂易流割面,且较长时间停留在割面上,松节油挥发量大、松脂质量较差。

3、化采脂是用化药品刺激松树,使其多分泌松脂,延长流脂时间,提高松脂产量和劳动生产率。法有:

①以亚硫酸盐制浆废液生产后的醪液(简称亚硫酸盐醪液)等刺激松脂分泌。即在下降式采脂的每对侧沟上喷0.5~1.0克比重约为1.05的亚硫酸盐醪液,可提高松脂产量30%左右,适用于10~15年采脂期。

②以硫酸黑膏刺激松脂分泌。即用具有涂嘴的聚乙烯瓶将硫酸和载体配成的黑膏挤成条状涂布在割沟上,割沟深0.2~0.3厘米,宽1.0~1.5厘米,割沟间留2.5~3.5厘米的树皮带,排成状。割面负荷率可提高到70~80%,割沟流脂期长,间隔期马尾松取6~8天,云南松取15~20天。此法适用于伐前1~3年采脂,又叫强度化采脂。

强度采脂采用加大割面负荷,增割面,缩短间隔期等办法,适用于伐前1~3年松林。

采脂季

据当地候条件而定。在中国一般以日平均温在12~15℃以上为宜。刮皮最好在冬季或早春进,这时树液流动量少,不易伤及皮。夏季温升高、雨量多、湿度大、作用强、树液流动快、产脂量增加,是最好的采脂季

采脂工具

除刮皮刀外,还有割刀导脂器和受脂器。导脂器安在刮面底部或中沟下端,受脂器在导脂器的正下

产量

松树单株脂产量因树种品系、树龄生长地区的候和环境以及采脂技术等而有很大差。马尾松、云南松用常规法的单株年产脂量为3~5千克,思茅松为4千克,南亚松8~10千克。松脂质量色、含油量、杂质和水分等划分等级。优等松脂外观为微黄色白色液体,不夹杂块状松脂,含有较多的松节油,少量的水分和机械杂质。

贮运加工

松脂贮运

时应注意防止松节油大量挥发损失和氧化变质;最好勿与器接触,以防松脂色变深。贮脂地点应严

加工

中国要有两种加工法:①法。先将松脂与适量松节油加热溶解成含油量达38%左右的脂液,同时加水洗去有色物质。如脂液的色深,需加少量草酸等色,过滤、澄清除去杂质和水分。最后进间歇式或连续式水馏,馏出的挥发组分冷凝后为松节油。馏余物松香,趁热放出。此法生产的松香质量好,生产安全,适于大、中型工厂。②直接法。将松脂装入馏锅,用直接加热至一定温度后滴入适量清水,水受热成松节油出,最后将锅松香趁热放出,滤除杂质即为成品。此法简易,适用于就地加工松脂,但产品质量较难控制,生产不太安全。

生产情况

生产脂松香要国家有俄罗斯(年产20万吨左右)、葡萄(10万吨左右)、西哥和印度等。国外普遍采用化采脂,劳动生产率较高。美国最早采用割皮硫酸刺激采脂(伐前强度采脂),湿地松每株年产松脂6千克,每一工人每年生产松脂20吨。苏联要用亚硫酸盐醪液刺激采脂,每人每年采脂可达5吨。葡萄推广窄割面化采脂,以硫酸黑膏为刺激,每株松树年产松脂2千克。世界松香年耗量长期维持在110万吨左右。由于浮油松香和木松香的原料日趋短缺,有依靠脂松香来满足需要之势。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