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松花

松花 松花:Pinus massoniana Lamb.),松科松属植物松花中国皆有种植。松花喜光,不耐庇荫,喜温暖湿候,不耐盐碱。松花乔木,高达45米,胸径1.5米;树皮褐色,下部灰褐色,裂成不规则的鳞状块平展或斜展,树冠宽塔或伞条每年生长一轮,但在广东南部则通常生长两轮,淡黄褐色,无白粉,稀有白粉,无毛;冬卵状褐色端尖,芽鳞边缘丝状,先端尖或成渐......
目录

形态特征

松花图册乔木,高达45米,胸径1.5米;树皮褐色,下部灰褐色,裂成不规则的鳞状块平展或斜展,树冠宽塔或伞条每年生长一轮,但在广东南部则通常生长两轮,淡黄褐色,无白粉,稀有白粉,无毛;冬卵状褐色端尖,芽鳞边缘丝状,先端尖或成渐尖的长尖头,微反。针2针一束,稀3针一束,长12-20厘米,细柔,微扭,两面有气孔线,边缘有细锯齿;横切面皮下层细胞单型,第一层连续排列,第二层由个细胞断续排列而成,树脂道约4-8个,在面边生,或面也有2个边生;叶鞘初呈褐色,后渐变成灰黑色,宿存。球花淡红褐色,弯垂,长1-1.5厘米,聚生于新下部苞腋,穗状,长6-15厘米;球花单生或2-4个聚生于新端,淡紫红色,一年生球果或卵,径约2厘米,褐色或紫褐色,上部珠鳞鳞脐具向上直立的短刺,下部珠鳞鳞脐平钝无刺。球果锥状卵,长4-7厘米,径2.5-4厘米,有短梗,下垂,成熟前绿色,熟时褐色,陆续落;中部种鳞状倒卵形,或近长,长约3厘米;鳞盾菱形,微隆起或平,横微明显,鳞脐微凹,无刺,生于干环境者常具极短的刺;种子长卵,长4-6毫米,连翅长2-2.7厘米;子叶5-8枚;长1.2-2.4厘米;初生,长2.5-3.6厘米,叶缘具疏生刺毛状锯齿期4-5月,球果第二年10-12月成熟。

生长习性

在长江下游其垂直分布于海拔700米以下,长江中游海拔1100-1200米以下,在西部分布于海拔1500米以下。

分布范围

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1500m以下山地。2.生于海拔100-2600m的山地。3. 生于温带沿海山地和平原。4.生于东部沿海山地。

资源分布:1.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2.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河南山东、江苏等地。3.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江苏。南京一带有栽培。4.分布于辽宁山东、江苏等地;武汉、南京、上海、杭州等地多有栽培

产于江苏(六、仪征)、安徽(淮河流域、大山以南), 河南西部峡陕西汉水流域以南、长江中下游各省区,南达福建广东台湾北部低山及西海岸,西至四川中部大相岭东坡,西南至贵州贵阳、毕云南富宁。越南北部有马尾松人工林。

繁殖栽培

为喜光、深性树种,不耐庇荫,喜温暖湿候,能生于干旱、瘠薄的红壤、石砾土及沙质土,或生于石缝中,为荒山恢复森林的先锋树种。常组成次生纯林或与栎类、山槐、黄檀等阔树混生。在肥润、深厚的砂质壤土生长迅速,在钙质土上生长不良或不能生长,不耐盐碱。

马尾松

(1).生物特性:属亚热带植物,要求温暖湿候,年平均温度13-22℃,年降雨量800mm以上的地区生长良好,温度过低的地区不适宜生长,能耐干旱瘠薄的土壤,怕水涝,不耐盐碱,喜阳光和酸性土壤,在pH4.5-6.5的山地生长最好。

(2).栽培技术:

用育苗移栽法: 马尾松 球果10月中旬至12月上旬成熟,选冠匀称、干直、健壮、无病害、生于 向阳地段的母树采种,采下的球果堆积或加热干处理,使种子落。2-3月上旬播种育苗, 苗圃地选地势平坦、阳光充足的砂质壤土,早春进多次犁耙,施足底肥,沟作高畦,畦高15-21cm,宽100-115cm,畦面垫一层由地面0.3cm以下采挖的过筛黄心土,厚度为0.5-1.0cm。播种前用30℃温水或冷水浸种12-24小时,捞去浮子。为预防病害,种子用0.5% 硫酸铜溶液浸种4-6小时消毒,或用0.3%的甲醛溶液喷洒种 子后闷30分钟,选阴天播种,畦面横沟 条播,沟17-20cm,深0.5-0.8cm,播后覆土,每1hm2用种子105-150kg,稍镇压随即盖草,以保持床面湿润。移栽:苗床培育1年后,于1月中、下旬至2月下旬移栽,株1.7m ×1.7m或1m × 1.7m,每lhm2栽3600-6000株苗。应随起苗随栽植,严防苗木失水。

(3).田间管理

幼苗出土后分批揭去盖草,并注意鸟害,常松土除草,5月中、下旬间苗,7月上、中旬 定苗,苗4-5cm,雨天排涝防止立枯病,移栽成林后应修间伐,保持理的密度。

(4).病虫害防治: 要病害有松苗猝倒病(Rhizoctonia solani Kiiha.),可选择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土壤育苗,并可用 敌克松15-22.5kg/hm2,或用 硫酸亚225-300kg/hm2配制药土撒施。发病期可喷洒敌克松500-800倍液或苯扎溴铵5000倍液。虫害要是 松毛虫,可用 僵蚕、 苏云金杆菌等 微生物制防治,幼苗越冬期可用1000-1500倍50%马拉松乳或50% 杀螟松乳喷杀。

油松

(1).生物特性 属温带植物,适应性强,耐旱、喜光、耐,可耐受一25℃低温。适生于森林 棕壤、褐色土及黑炉土,喜微酸性及 中性土壤,不耐盐碱。 (2).栽培技术 育苗移栽 春、秋季播种,以春播为好。播前应进和消毒。育苗,苗床长10m,宽lm,高15-20cm。沟条播,条约20m,播幅3-7cm,覆土1-1.5cm,稍加镇压,每1hm2播种225-300kg。

(3)田间管理 油松幼苗期耐旱怕涝,要勤松土除草,追肥前期以氮肥为,后期追磷钾肥。春秋选2年生苗移栽,为0.7-1.5m或1.0m × 1.5m,每lhm2栽苗3600-6000株。

(4)病虫害防治 松苗猝倒病,苗床可用多菌灵消毒,或淋洒 敌克松,出苗后每隔7-10天喷0.5%-1.0%等量

式波尔多液或0.5%-1.5%硫酸亚溶液。虫害有 油松毛虫为害,幼虫可冬季捕杀,也可采用 白僵菌和 赤眼蜂进 生物防治。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成份

马尾松的松花味香、清甘,含油脂和丰富的微量元素,含人体所需的10多种矿物质, 其中以钾、镁、硫、锰、锌、的含量最多;含有抑制肿细胞的硒元素、酵素等 生理活性物质及其调解生理机能的激素、酶及生物碱等。松花自古以来即被称之为不老长寿的妙药,《本草纳》认为,松花有“润,益,除”等功效。宋代 苏东坡有歌曰:“一斤松花不可少,八两 蒲黄切莫槐花杏花各五钱,两斤白蜜一起捣;吃也好,也好,红白容直到老。”但是花粉过科技来进破壁,才能达到效果。

松花有祛、益燥湿、消肿、止清热解毒之功效。可头痛眩晕、泄泻下痢,湿疹湿疮,孩童痱子创伤,对动物咬伤夜盲症也有效好的疗效。但血虚热者慎服。

马尾松花粉中含油脂,并含丰富的微量元素,其中以钾、镁、硫、锰、锌、的含量较多。 赤松花粉中含去氢 分支酸(dehydrochoismic acid)和多种酶 苹果酸成酶(malate synthase),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异 柠檬酸裂酶(isocitrate lyase),羟基苯甲酸葡萄糖基 转移酶(hydroxybenzoate glucosyl transferase)。

炮制:《本草汇言》:。现,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略。饮性状:参见药材鉴项。 贮干容器,置通处,防受潮结块、虫蛀。

性味:甘;性温

归经

药用简介

1 .亦作"松华"。

2. 松树的

3.指 松花

4.指松花般的黄色

5.指松球。松子落时,松球上的木质鳞片如莲状,故称。

6." 松花蛋"的省称。

7." 松花粉"的省称。松花粉 松黄,是采自中国 乡土树种 松科植物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和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的纯净、干花粉。味甘,性温,无毒,益,除,也可以酿

8.日本古董 具。中国南部所做的壶,与松岛、 三日月并称天下三壶,从 村田珠光历 织田信长、 丰臣秀吉之手,最后流传至尾张 德川家。

功能

;益;收湿;止头痛眩晕;泄泻下痢;湿疹湿疮; 创伤

用法用量:服:汤,3-9g;或冲服。外用:适量,干撒或调

注意:血虚热者慎服。

1.《本草衍义补遗》:多食能发上焦热。

2.《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体弱便结,溺黄者忌用。

松花,又称松黄、 松笔头。一般人并不了解松树的特点,将松树的呈黄色球果松花混为一谈。其实松花是春天时松树雄抽新时的 朵,是一种珍贵的高级养食品原料。 李时珍认为:“久服令轻身,疗病胜似皮、、及脂。”每年二三月间, 花蕊抽长如猪心时为最好。

出处 松花,始载于《 新修本草》,谓:松花松黄,拂取似蒲黄正尔。

1.《本草图》谓:其上黄粉松黄,山人及时拂取,作汤点之甚佳。但不堪停久,故鲜用寄远。

2.《纲》谓:松树螺砢修耸多,其皮租厚有鳞,其后凋……二、三月抽蕤生,长四五,采其花蕊为松黄。结实状如猪心,叠成鳞砌,秋老则 子长鳞。并谓其有二针、三针、 五针之

【拼音】Sōnɡ Huā

】松黄、松粉、松花粉

来源:

药材基源:为松科植物马尾松、油松、赤松、黑松等的花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1.Pinus massoniana Lamb.2.Pinus tabulaeformis Carr.3.Pinus densiflora Siebet Zucc4.Pinus thunbergii Parl

采收和储藏:春季期间采收雄花穗,晾干,搓下花粉,过筛,收取细粉,再晒。

各家论述

1.《纲》:今人收白沙糖印为饼膏,充果饼食之,且难久收,恐轻身疗病之功,未必胜脂也。

2.《植物实图考》:东松干凌冬翠碧,结实香美,子为珍果。 永平亦有之。 凡北地松难长,多质坚,材任栋梁,通呼油松,盛夏节间汁即溢出。南松仅供樵薪,易生白蚁。惟水中椿,年久不腐。雩娄农曰:《尔雅》:枞,松叶柏身。《注》:今大庙 梁材,《尸子》所谓松柏之,不知堂密之有美枞;枞盖松类而异质。今匠氏攻木者,有灰松、 黄松二种。灰松易生,质轻速腐,有藉为薪,皆是物也。黄松亦曰油松,多脂,木理坚,多生山石间。北地巨室,非此不能胜任。余常至 卢龙试院,观所谓古松者,皆数百年物,棘身矗干,碧润多,与老松龙鳞,渺不相属。而长谡谡,巨浪撼空,审其钗,则皆七鬣,意谓即美枞也。湘中言,谓松为丛,简犊中或作枞,则松、枞果一类欤。结实之松,同而木驳,凸凹如刻画,惟燕、辽及滇有之。《演繁》以枞为丝杉。松、杉叶迥异,《尔雅》两载,恐非类也。园古寺有尘尾松、栝子松(即剔松)、金钱松、鹅毛松,皆盆几之玩,非栋梁之用,五大夫之庶孽。 塞外 五台有落松,蒙古取其皮以代。高落木,异乎后调,又其木坚有刺毒,能腐入肉。寄生白脂厚五六,光洁似,微软而坚,或有用为靴底。又有白松,直干盘,上短下长,望如浮图,质体独轻,非木公之族,则因地而异其性矣。论松花粉脾气的功效 天士:松花,其者,饮食入脾气,输于松花味甘益温能津液,输于,所以能润也。益者,温益之阳,味甘益脾气阴气也。,所以除,味甘和,所以止也。可以酿者,清香 芳烈,宜于也。(《本草解》)[附注]同属植物 高山松Pinus densata Mast.分布于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思茅松 P. kesiya Royle ex Gord. Var.langbianensis(A. Chev.) Gaussen 分布于四川云南;华山松P. armandi Franch.分布于山西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其花粉在产区亦作松花药用。

鉴别方式

1.性状鉴

本品为淡黄色的细粉,质轻易扬,手捻有滑润感,不沉于水。微香,味有油腻感。 以匀细,色淡黄,流动性较强者为佳。

2.显微鉴

花粉,长45-55μm,直径29-40μm,表面光滑,两侧各有一膨大的气囊,长25-37μm,宽20-40μm。外壁有明显的网状纹理,网眼多角

3.乔木,高达45m,胸围1.5m。

树皮褐色,下部灰褐色,成不规则长块状裂。小常轮生,淡黄褐色,无白粉,无毛;冬卵状褐色,先端尖,芽鳞边缘丝状,先端尖或有长尖头。,2针一束,稀3针一束,长12-30cm,细长而柔软,叶缘有细锯齿树脂道约4-8个,在面边生,或面也有2个边生;叶鞘初呈褐色,后渐变成灰黑色,宿存。 球花淡红褐色,弯垂,长1-1.5cm,聚生于新下部苞腋,穗状;球花单生或2-4个聚生于新端,淡紫红色。球果锥状卵形,长4-7cm,径2.5-4m,有短梗,下垂,熟时粟褐色;中部种鳞近长状倒卵形,长约3cm;鳞盾菱形,微隆起或平,鳞脐微凹,无刺。种子长卵,长4-6mm ,连翅长2-2.7cm。期4-5月,果熟期翌年10-12月。

4.乔木,高达25m,胸围可达1m以上。

树皮褐色,呈不规则鳞甲状裂,裂隙红褐色轮生,小粗壮,淡橙黄色或灰黄色; 冬,先端尖,红褐色,2针一束,深绿色,粗硬,长10-15cm,径约1.5mm,边缘有细齿,两面有气孔线;叶鞘初时淡褐色,渐变成暗灰色球花,长1.2-1.8cm,在新上聚生成穗状;球花序阔卵形,长7mm,紫色,着生于当年新上。 球果卵形卵形,长4-9cm,有短梗,向下弯垂,熟时淡黄色或淡褐黄色,宿存数年之久;中部 种鳞近长状倒卵形,长1.6-2cm, 鳞盾肥厚,隆起或微隆起,扁菱形状多角,横显着, 鳞脐凸起有尖刺。种子或长卵,淡褐色,有斑纹,连翅长1.5-1.8cm。期4-5月,果熟期翌年10月。

5.乔木,高达30m,胸围达1.5m。

树皮橘红色,不规则鳞片落。一年生淡黄色或红黄色,微有白粉,无毛; 冬状卵暗红褐色,针2针一束,长5-12cm,径约1mm,先端微尖,两面有气孔线,边缘有细锯齿,横切面半树脂道约4-6个,边生。 球花淡红黄色,5-12mm,聚生于新下部呈短穗状; 球花淡红紫色,单生或2-3个聚生,一年生球果种鳞先端有短刺球果熟时暗黄褐色或淡褐黄色种鳞,易落,有微隆起的横鳞脐平或微凸起,有短刺种子倒卵状 或卵,长4-7mm,连翅长1.5-2m,种翅宽5-7mm。期4月,果熟期翌年9-10月。

6.乔木,高达30m,胸围可达2m。

树皮灰色,老时灰黑色,粗厚,不规则块裂。一年生淡褐黄色,无毛; 冬银白色,柱状尖,芽鳞披针,边缘白色丝状。针2针一束,深绿色,有光泽,粗硬,长6-12cm,边缘有细锯齿,两面均有气孔线,横切面有树脂道6-11个,中生。球花淡红褐色,长1.5-2cm; 球花单生或2-3个聚生新端,直立,卵,淡紫红色。 球果熟时褐色锥状卵或卵,长4-6cm,径3-4cm,有短梗,向下弯垂,中部 种鳞卵状鳞盾稍肥厚,横显着, 鳞脐短刺种子倒卵状,长5-7mm,连翅长1.5-1.8cm,种翅灰褐色期4-5月,果熟期翌年10月。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久疟

下一篇 急性细支气管炎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