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杆菌肺炎
病因
发病原因
黄杆菌属革兰阴性杆菌,它包括脑膜败血黄杆菌(F.menigosepticum),Ⅱb亚群黄杆菌(F.Ⅱb),芳香黄杆菌(F.odoratum)及多物寄生黄杆菌(F.multivocum)等,其中脑膜败血黄杆菌和Ⅱb亚群是主要致病菌,对人类可引起各种感染和败血症,本属细菌革兰染色呈阴性,菌体细长,末端略圆突,无动力,无芽孢,氧化酶阳性,可分解甘露醇,发酵糖的能力缓慢而微弱,显著特征是生长过程中产生黄色素。
脑膜炎败血黄杆菌可分为A,B,C,D,E,F6个血清型,引起人类感染的主要是C型,其次为B,D,F型等,黄杆菌的生化特征。
发病机制
本病的致病力不强,为条件致病菌,一般情况下不引起感染,但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能引起感染,本菌易致婴儿感染,尤其是早产儿,成人病例则常见于年老体弱的住院病人,或患急慢性疾病者,还有应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皮质类固醇,外科手术,气管切开等也常可招致感染,被污染的各种器械和工作人员的手是传播病菌的主要媒介。
并发症
临床表现
检查
诊断
治疗
治疗
有报道对米诺环素83%敏感,也有83%对氧氟沙星敏感,67%的菌株对舒巴坦(青霉烷砜)或头孢哌酮敏感。也有报道:部分菌株对万古霉素、新生霉素、克林霉素和氯霉素敏感。部分耐药菌株对阿米卡星也敏感。一般认为红霉素和利福平应用于治疗脑膜炎的效果较好。
预后
本病重在早诊断,因其大多数抗生素耐药,所以盲目用药必贻误病情,尽早确诊,给予相应较敏感抗生素,争取好的预后。巩氏等报道1例FM肺感染以舒普深治愈。张氏报告4例,年龄73~78岁。医院获得肺炎2例,社会获得肺炎1例,尿路感染1例、3例肺炎全部死亡,另1例痊愈。
预防
黄杆菌肺炎是机会致病菌,多发生在住院且处于衰竭状态的患者或住监护病室的危重患者,这些高危人群是临床预防黄杆菌肺炎的重点,尤其在进行呼吸机治疗,雾化吸入及气管内诊断治疗操作时要严格消毒各种器械,气管内套管要每天煮沸消毒1~2次,吸痰管最好使用一次性的,呼吸机管道要定期清洗浸泡消毒,病室空气也应定期消毒,医务人员或陪员有时呼吸道可带黄杆菌,所以对高危易感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时应严格要求戴口罩。
一旦发生黄杆菌感染或流行,应严密隔离感染患者,以防感染扩散,同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各种器具和器械,患者分泌物,空气等进行反复细菌培养,鉴定菌型菌种,指导临床防护和治疗。
在大量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时,一定要注意体内菌群失调,防止机会致病菌乘机繁殖,所以在没有明确指征时切忌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进行预防性治疗,对于大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应特别注意预防这类致命性感染的发生。
医院感染控制机构应定时定点对重点监护病房,黄杆菌易感病区进行病原学检查和预测,凡检出黄杆菌的病区内各种用具,空气应进行彻底消毒,防止感染发生。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