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肺青霉病

青霉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某些青霉菌可产生抗生素青霉素及多种酶和有机酸,从而得到广泛应用,多数通常为污染菌,少数菌种在一定条件下可起青霉菌病(penicilliosis)和青霉病。近年来受到重视的马尔尼菲青霉菌病已在另一重点讨论。青霉菌感染(45%):青霉属大多数只有无性阶段,少数发现有性阶段,本属基本特征是养菌丝体无色,淡色或显鲜明的色,具横隔,为埋伏型或部分埋伏型,部分生型,生......
目录

病因

霉菌感染(45%):

青霉属大多数只有无性阶段,少数发现有性阶段,本属基本特征是养菌丝体无色,淡色或显鲜明的色,具横隔,为埋伏型或部分埋伏型,部分生型,生菌丝呈密毡状,松絮状或部分集结成菌丝索,分生孢子梗由埋伏菌丝或生菌丝生出,具横隔,单独直立或作某种程度的集乃至密集成一定的菌丝束或孢梗束,分生孢子端生有扫帚状的分支结构,称为帚状支,其由单轮或两次到多次分支系统构成,最后一分支即产孢细胞,称为瓶梗,着生瓶梗的细胞是梗基,支持基的细胞是副支,分生孢子自瓶梗上生出成不分支的链。

1.菌落特征

(1)生长速度:在25~28℃培养时,一般生长较快,培养12~14天通常菌落直径可达5~6cm。

(2)色:表面要表现在分生孢子区,大多数为蓝色灰绿色,生菌丝大部无色,少数有色,基菌丝体无色或呈各种色,色素渗于基质,可使基质表现相应色。

(3)菌落质地:典型可分4种类型,①绒状:很少有生菌丝,分生孢子梗几乎全由埋伏型菌丝或紧贴于基质的一层致密的菌丝层生出,②絮状:有较多疏松而纠缠的生菌丝团,分生孢子要由生菌丝分支而出,其着生点远离基质,③状:大部分生菌丝集成一缕缕索状,低倍镜下易辨认,④束状:分生孢子梗大部分由基质生出,非均匀分布,或多或少成簇,使菌落成粒状或粉状外观,甚至大部分分生孢子梗可集成一条条菌丝束,实际观察中可有过渡类型存在,有的菌种能产生渗出液或特殊气味

2.帚状支

(1)单轮青霉组:帚状支由单轮瓶梗构成。

(2)对称二轮青霉组:有紧密轮生的梗基,每个梗基上生着细长尖锐瓶梗,全部帚状支对梗而言大体对称,紧密如漏斗状,分生孢子多为

(3)不对称青霉组:包括一切帚状支作两次或更多次分支,对梗而言不对称,近于对称者亦无对称二轮组那样紧密结构及细长渐尖锐的瓶梗。

(4)多轮青霉组:帚状支极复杂,多次分支且常对称,此组菌为数很少。

原发性疾病(25%):

一般认为气管-青霉病系先有气管部损伤,以后因吸入含青霉菌孢子的灰尘而起感染,并可或其他部位,患者本身较严重的原发性疾病,广谱抗生素及皮质激素的应用等,也是造成青霉菌感染的重要诱因,艾滋病,癌症患者均有青霉菌感染的报道。

尸体解剖表面灰暗色,布多数小颗粒,切面为弥漫性潮红色和有沫,布多数呈数毫米至3cm苍白色颗粒和出区,损害中央常可见充满柔软凝块的坏死细气管管。

组织显示(20%):

损害为性梗死,动脉管为青霉菌丝阻塞,菌丝亦可进入坏死的肺实质和气管壁,局部无明显细胞浸润,但可有出纤维素沉着,HE染色,组织青霉菌呈嗜碱性,显25°~45°角分支的分隔菌丝,菌丝宽2~5μm,组织菌丝常呈放射状生长,亦可见菌丝从阻塞的管向外生长

症状体征

为非特异性的,类似结核或霉病,可出现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发热食欲不振消瘦全身衰竭症状

过敏气管青霉病系因短时间吸入较大量青霉菌孢子起,可表现为暂时性部浸润,外周中嗜酸细胞增多,同时有间歇性道阻塞,胸闷痒痛,哮喘,荨麻疹等变态反应表现。

部受累时,可出现眼底点状或焰状出精神错乱,抽搐昏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此外,青霉菌侵犯其他部位还可起非特异性膜炎,外耳道炎,中耳炎,尿路感染,皮肤肿,甲癣,足菌肿等。

由于各种青霉菌广泛存在于周围环境,故对青霉病的诊断必须慎重,有些气管疾病患者在其扩张的气管或细气管,常有活的青霉菌孢子存在,而未侵犯组织,当病人从中吐出孢子时,孢子仍活着;另有一些较严重疾病(如结核病)患者,其中偶然出现一次青霉菌,此种情况常是不重要的,只有在组织分离培养中均发现青霉菌,才能肯定诊断,如果在患者中多次直接镜检和培养出青霉菌,或由,尿,液等多途径培养出青霉菌,或在有真菌感染的活组织培养出青霉菌,这时结临床表现,便可诊断为青霉菌病,但还须进一步鉴定菌种,并给予适当的处理。

检查

1.取气管镜吸出物,脓液等标本,用10%氢氧化钾制镜检,可见分支分隔的菌丝及孢子

2.细菌培养在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和察氏培养基上,25~28℃孵育下迅速生长,菌落为绒状,絮状,状或束状,表面多为蓝色灰绿色,基质可有各种色。

X线胸呈现局灶性肺炎症浸润或空洞成,有报告X线征呈“皂”状,密度普遍很淡,下较集中,皂壁厚和大小极不一致。

诊断

青霉菌病需和霉病相鉴,在组织,青霉菌表现为分支分隔的菌丝,与霉相似,若在组织发现霉菌分生孢子头或青霉菌帚状支,则可明显区,取活组织分离培养在鉴诊断上有重要意义。

治疗

(一)治疗  

青霉病治疗可选用两性霉素B,局限性病灶可以手术切除加抗霉菌治疗,同时利于确立诊断。治疗原发疾病,增加免疫功能也有利于霉菌感染的治疗。   

(二)预后   

患有原发疾病伴免疫功能低下者一般预后差。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肺血吸虫病

下一篇 寄生植物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