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肺放线菌病

放线菌病(pulmonary actinomycosis)系由厌氧的以色列放线菌感染起的慢性化脓性肿性疾病。这菌为正常人口腔、龋齿、扁体隐窝中的常存菌。多数由于口腔卫生不良,吸入含有放线菌颗粒的分泌物而发病。也可来自部病灶的直接蔓延。本菌在厌氧条件下琼脂培养,生长菌落。在组织呈色黄颗粒,通称“硫磺颗粒”,系由菌丝缠结而成。镜检为革兰阳性的0.5~1.0μm的菌丝团,......
目录

发病原因

放线菌属原核生物,具有细菌的特征,其增殖不是孢子成或丝状生,而是通过细菌分裂复制,绝大多数为厌氧菌或兼性厌氧菌,因此在无氧环境中生长最好,在组织生长则紧密聚集在一起,肉眼可见,称为颗粒,以色列放线菌是最常见病原菌,其他如赖氏放线菌、粘放线菌等也可致病。

放线菌常寄生于人体口腔黏膜、牙龈、扁体、结肠等处。当机体抵抗力下降,可因口腔分泌物吸入而侵入呼吸道,首先在气管起病变,再侵入肺实质,亦可由于食管病变向纵隔蔓延,或部感染穿过膈肌波及胸膜,在起化脓性肺炎,并间隙、胸膜侵犯胸壁、肋骨成窦道。也可侵入环,起全身播

发病机制

本病的病理特征是多发性脓肿、瘘管、肉增生和纤维性变。病原菌入侵后,在组织最先起白细胞浸润,成多发性小脓肿脓肿穿破成多个窦道,在脓液和窦道分泌物中可以见到硫黄颗粒,病变晚期,慢性肉组织增生,病变邻近组织纤维性变。。病变累及胸膜胸膜炎或脓胸,并可穿破胸壁成瘘管。本病特点为破坏和增生同时进,在病变结疤痊愈的同时,仍可向周围组织扩展。

临床表现

多为缓慢起病。始有低热或不规则发热咳嗽,咳出少量粘液。随着病变的进展,成多发性脓肿时,则症状加重。可出现高热、剧咳、大量粘液脓性、且中带咯血,伴乏力、盗汗贫血体重减轻。病变延及胸膜起剧烈胸痛,侵入胸壁有皮下脓肿及瘘管成,常排出混有菌块的脓法。瘘管周围组织有色素沉着。瘘管后在其附近又可出现瘘管。如纵隔受累,可致呼吸或困难,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可有脓肿胸腔积液体征。

诊断

早期在临床和X线上无特征性改变,故较难诊断。确诊要依靠微生物组织检查。从脓汁、液或瘘管壁的组织中找到硫磺颗粒,或厌氧培养出致病菌可确诊。

本病较易与结核、气管癌及脓肿相混淆;与奴卡氏病菌病在临床、X线表现及致病菌的面颇相似,应注意鉴。奴卡氏菌常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很少成胸壁瘘管,无硫磺颗粒,属需氧菌。

单侧或双侧在不规则斑状浸润阴影,可融成实变,其中有不规则透亮区,亦可伴有胸腔积液。病变蔓延到肋骨椎时,可见到膜炎征象,肋骨椎破坏。

检查

1.液检查白细胞升高,沉增快。

2.病原检查从、脓液或窦道分泌物中可见直径为0.25~3mm的黄色颗粒。低倍镜下观察呈,中央色较淡,排列成放射状,类似孢子。将颗粒压碎作革兰染色,油镜下可见革兰阳性Y分支细菌丝。将含有硫黄颗粒标本在厌氧条件下,置于无抗生素的培养基上,可见病原菌生长,结合生化反应和菌种鉴定。将培养的菌株注入小白腔,4~6周后可见有许多小脓肿,切可见“硫黄颗粒",镜检可见革兰阳性分支菌丝。

3.X线表现为气管肺炎肺实变,其间有多个小透光区。亦可表现为团块状阴影,若,则表现为粟粒性病变。晚期有纤维化、胸膜增厚。病变蔓延到肋骨椎时,可见到膜炎征象,肋骨椎破坏。

治疗

青霉素为首选药,量宜大。多数病例治疗有效,部分由于硬结变化广泛,纤维变性部位的管较少,故疗效较差,疗程应长。青霉素1000万~2000万U/d,静滴注,2~3周或病情改善后减量200万~600万U /d,6周后给予苄星青霉素(长效青霉素)或红霉素服。轻症病例总疗程2~4月,重症病例6~12月,能减少复发。青霉素阳性者可选择头孢唑林、林可霉素、红霉素。药物治疗同时应进外科流和清创术。慢性病灶可手术切除。胸壁脓肿脓胸必须切流。久治不愈的放线菌性肿、纤维化、气管扩张、胸壁或肋骨病变、瘘管等可采用手术切除。

并发症

脓胸脓肿,逐渐扩胸膜瘘或脓胸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贮藏根

下一篇 离瓣花冠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