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肺钩虫病

钩虫病是一种寄生虫感染的疾病。由钩虫丝状蚴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农田作业是感染的重要来源。要表现为接触污染物的手、足部位常出现小出点、丘疹、小疱疹,甚痒,即钩蚴性皮炎,或有低热、痒、疼痛、干咳中带,甚至咯血。钩虫丝状蚴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后,淋巴道或道到,并穿破毛细管进入点状出炎症细胞浸润其病理改变与蛔虫病相似,重症感染可实变及气管炎。钩虫虫卵......
目录

病因

钩虫虫卵脱皮发育为具感染力的丝状蚴,从皮肤黏膜侵入人体,农田作业是感染的重要来源。中国广大农村除西藏高原地区外几乎均有钩虫病,钩虫感染率一般为5%~30%。

临床表现

患者接触污染物的手、足部位常出现小出点、丘疹、小疱疹,甚痒,即钩蚴性皮炎,或有低热、痒、疼痛、干咳中带,甚至咯血,部分患者可出现一过性气急胸闷喘息等哮喘样发作症状。体检或可有在干或湿啰音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检查外周白细胞计数增高甚至有病反应,嗜酸粒细胞数轻至中度增多。检或可找到丝状蚴。

2.其他助检查

X线胸可出现门阴影模糊或增大、纹理增多、状或小结状阴影等改变,部X线表现多在半至1个月消失。

诊断

在流区有赤足下田和粪毒史,临床有贫血咳嗽等表现应疑诊钩虫病,通过粪便检查可明确诊断。

治疗

1.钩蚴性皮炎

可用2%~4%碘酒、15%噻苯达唑软膏或悬加0.1%地塞米松局部涂

2.药物驱虫治疗可选用

(1)阿苯达唑(肠虫清) 对肠道线虫有选择性及不可逆性抑制葡萄糖摄取,使虫体源性糖原耗竭,且抑制延胡索酸还原酶阻碍ATP产生,起虫体死亡。本药服后吸收良好,12岁以下儿童用量减半,孕妇、哺乳期妇女忌用,有癫痫病史者慎用。

(2)左旋咪唑 本品抗虫活性为四咪唑的2倍,选择性抑制虫体肉的琥珀氢酶,使虫体麻痹,随肠蠕动排出。

(3)奥苯达唑 本药不良反应少。

预防

重点加强卫生宣传,推广粪便无害化处理,改革施肥与耕作法,在流区定期进普查普治。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冠毛

下一篇 冠檐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