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表皮葡萄球菌肺炎

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SE)可以肺炎葡萄球菌有31种,有一半可以寄居于人体金黄葡萄球菌和SE都是最常寄居于人体和最易起疾病的菌种。据细菌对甲氧苯青霉素的敏感情况将葡萄球菌分成敏感和耐药两部分。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SE)可以肺炎。可致血症膜炎、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与金葡菌相比,CN......
目录

疾病概述

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SE)可以肺炎。可致血症膜炎、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

症状体征

与金葡菌相比,CNS 不产生α-毒素或中毒休克征毒素,因为不含超抗原。SE 的毒力因子比金葡菌少,很少起急性暴发性感染。SE 是早产儿出生18h 后血症病原菌血症的发病率与妊娠期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相,患有中性粒细胞减少,特病的病人,约有1/3 出现SE 性血症,其感染均与调理吞噬作用减少有。许多由SE 起的急性临床感染疾病,如瓣膜修补术起的膜炎、流致脑室炎,大约1/3 的病例持续有SE。林氏等报道1995 年后两年中的院获得肺炎61 例,培养56 例阳性(91.8%),41 株为革兰阴性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最高(20/56,35.7%),11 株为表皮葡萄球菌(11/56,19.6%)。患者发热,38℃以上者53 例(87%),啰音57 例(93%),咳嗽咳痰51 例(84%),外周白细胞>10×109/144 例(72%)。

疾病病因

葡萄球菌有31 种,有一半可以寄居于人体,金黄葡萄球菌和SE 都是最常寄居于人体和最易起疾病的菌种。据细菌对甲氧苯青霉素的敏感情况,将葡萄球菌分成敏感和耐药两部分。又据凝固酶情况分成阴性和阳性。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常见的就是SE。Kleeman 报道499 株CNS 中,SE 占64.5%,溶血葡萄球菌13.4%,人葡萄球菌7.4%,CNS 常是异物感染(如人工导管等)的病原菌。Mack 认为氨基己糖是糖原的要成分,对SE 起定居作用。Christensen 报道一种黏液层相抗原(SAA)也有此种作用。BaldassarriL 对50 株SE 的细菌表面的黏液层和(或)SAA 检测,结果37 株(74%)有或强或弱的黏液层,此37 株中22 株(59.4%)SAA 阳性,但未见黏液层阴性而SAA 阳性者,这也表明在黏液层中不止有一种抗原。CNS 的黏液物(ESS)与致病性有一定系,前研究认为:

①被黏液包裹的细菌得到保护;

②ESS干扰正常调理的吞噬作用;

③抑制植物凝集激发的淋巴细胞转化作用;

④阻挡有效抗生素的细菌的渗透,直接抑制某些抗生素。另有研究SE 对人工导管等的黏附是由其荚膜多糖/黏附因子(PS/A)所介导,PS/A 尚有很强的免疫原性。尚氏等认为异物感染及SE 起的膜炎、骨髓炎的致病机制均属于典型的表面感染。

病理生理

SE 致病机制的第一步是黏附,此菌通常黏附皮肤和黏膜表面,有黏附的中介作用,在无蛋白质的环境下黏附作用是无特异性的,若有异物进入人体组织管,将迅速被基质蛋白所包围。黏附作用中有两种物质非常重要,一种是被称为细胞间黏附素的线性同质聚糖N-乙酰氨基多聚葡萄糖;另一种是NOKD2 蛋白质。去除多糖或蛋白质的基因会使同基因菌株的功能发生明显改变,变异菌株仍有表面黏附能力,但丧失积聚功能,然后特异性机制介导细菌的粘连。在基质蛋白的表位和SE 结构之间发生受体和配基的相互作用。第二步是积聚:细菌在表面增生并向其他细菌表面发展,这是由于一种细胞间黏附机制使SE 可以积聚生长为细胞群落。

诊断检查

诊断: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确定都要遵同一个原则,SE 也不例外。SE 如为纯培养或2 次为同一菌株,对诊断很有用。但因SE 起的肺炎表现缺乏特异性,再加之多有混感染存在,所以在确定SE 培养阳性上还是要慎重的。王氏等报道培养CNS 阳性70 例患者,只有37 例为血症,其余均为污染标本。这37例的侵入门户中15 例(40.5%)为静插管及人工装置,8 例(21.6%)为术后感染,4 例为呼吸道,4 例为脐带,1 例为眼科,5 例不明。培养的判定尚且如此,培养则更须严格。Jarl 报道以植物凝素特异性结CNS 表面碳水化物残基法提高CNS 的分型率,法简便、价、重复性好,如能结其他法,则更能提高CNS 的分型率。

实验室检查:外周白细胞>10×109/L。

其他助检查:植物凝素皮试验JarlΦVJ.0报道以植物凝素特异性结CNS表面碳水化物残基法提高CNS的分型率,法简便、价、重复性好,如能结其他法,则更能提高CNS的分型率。

鉴别诊断

须与金黄色葡球菌相鉴

治疗方案

当20 世纪70 年代末尚未认识SE 的病原性时,Papapetropoulos 等分离了120 株CNS,其中SE 为76 株。分离率最高的标本创伤和化脓性感染,各是12/16、16/20,还有尿路感染18/34、血症17/35、腐生葡萄球菌10 株。那时SE 的67%耐青霉素G,52.6%耐链霉素,96%耐庆大霉素,多数对新型青霉素、先锋霉素、cephapirin(头孢匹林)敏感,磺胺甲噁唑(磺胺甲基异噁唑)对所有SE均有作用。20 年来SE 的耐药谱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人们发现了它的耐药机制。葡萄球菌对β-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的两大机制是产生可诱导的β-酰胺酶和对药物的亲和力降低。CNS 的耐药机制是β-酰胺类药物能与细菌细胞上的靶位,即青霉素蛋白(PBPs)共价结。PBPs 是成菌细胞壁的酶,由于被药结而失去其功能,均由一种低亲和力青霉素蛋白PBP2a 导致其与药物的结,仍能起成菌细胞壁的作用。CNS 耐药菌株的PBP2a 的基因Mec 与耐甲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MRSA)的Mec 相同,在β-酰胺酶过度产生的菌株中,SE 的产酶量要高于金黄葡萄球菌。甲氧西林(甲氧苯青霉素)敏感型与耐药型SE 在临床上的致病能力并无差。CNS 对其他抗菌药物的异型耐药性比金黄葡萄球菌更重要,由于CNS 的耐药性菌株亚群数比金葡菌少,给检测带来一定困难.应做PCR 反应以检测Mec 基因。

糖肽类抗生素治疗CNS 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很可能SE 的耐药性与菌体39KD 蛋白有,而溶血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则与35KD蛋白有。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是葡萄球菌的要耐药问题。MRS 是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分离率为60%,在ICU 病房可高达90%。NCCLs 药敏指南规定,凡MRS 菌株不管体外药敏结果是否耐药,均应对全部β-酰胺类抗菌药物报道耐药,其中包括青霉素类、头孢类、含酶抑制的复碳青霉烯类、单酰胺类抗生素,即使体外试验是敏感的,但体疗效也是不佳的。张氏等做的8 种临床分离菌耐药现状中,对金黄葡萄球菌(MRSA)、表皮葡萄球菌(MRSE)进了15 种抗生素的敏感试验,结论是无论是MRSA,还是MRSE 对青霉素类、头孢类、亚胺配培南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菌)显示了高度耐药率;而且对庆大霉素红霉素及环丙沙星也显示了47.6%-88.5%的耐药率,充分显示了MRS 菌株的多重耐药性。二者对万古霉素尚都敏感。

钱氏等人对江苏省吴县市地区1998 年度的509株细菌检出金葡菌103 株(20.2%)和表皮葡萄球菌65 株(12.8%),MRSA 和MRSE分是79.6%和60.3%,红霉素是83.3%和77.8%,氧氟沙星是70.4%和10%.也是对万古霉素无1 例耐药。郑氏等对广东省东莞市1255 株致病菌耐药的调查中,表皮葡萄球菌是28 株(5.96%),总体耐药率是35%。对青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100%耐药。ICU 病房一向是耐药菌多发的场所。张氏报道的ICU 病房中的57 例葡萄球菌中,14 例金葡菌中4 例仅对万古霉素敏感,占29%,26 例腐生葡萄球菌中19 例仅对万古霉素敏感(73%),17 例表皮葡萄球菌中1 例仅对万古霉素敏感。连同其他细菌,作者的药敏结果,敏感率大于50%的抗生素万古霉素、泰能、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和氧氟沙星5 种。前临床常用的头孢三代抗生素耐药率极高,青霉素、头孢一代、磺胺甲噁唑磺胺甲唑、红霉素耐药率最高,氨基甙类素敏感性尚较高。梁氏等报道ICU 的感染123 例的革兰阳性球菌的分离率1996 年是18.75%,1997 年是27.50%,1998 年是48.75%,并以八种代表性抗生素做了药敏试验。表皮葡萄球菌作为最多见细菌是42 例(42/89,47.19%),其对青霉素的耐药是78.51%,对苯唑西林是71.43%,对头孢拉定是69.05%,对头孢松是52.38%,对头孢他啶头孢他定是64.29%,对环丙沙星是64.29%,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泰能)是26.19%。李氏等报道一组406 株(1998 年标本)的24 种抗菌药物的临床分离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性结果,其中有271 株SA,135 株CNS。CNS 中包括SE、溶血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等。作者认为在治疗葡萄球菌感染时,首先应明确病原菌对甲氧西林或苯唑西林是否敏感。

敏感菌株宜选用β-酰胺类抗生素苯唑西林、第一代头孢菌素治疗,也可据药敏选用其他抗菌药。耐甲氧西林株所致重症感染,应选用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必要时可采用联磷霉素利福平。夏氏等报道82 例葡萄球菌感染,其中耐甲氧西林金葡菌30 株(MRSA)、甲氧西林敏感的金葡菌(MSSA)35 株、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有萄球菌(MRCNS)24株、甲氧西林敏感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SCNS)10 株。82 例中12 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其中气管切5 例,手术后3 例,器官插管及机械通气2 例,病1 例,中性粒细胞减少1 例,液分离出14 株葡萄球菌,但无1 例SE。表皮葡萄球菌14 株,其中创面分离4 例,标本3 株,静导管2 株,流液3株,尿1 株,液1 株。本组MRCNS 发生率占70.6%,说明它已成为临床重要机会致病菌。CNS 中是以表皮葡萄球菌及溶血葡萄球菌为的。现已知应用40年的老药——夫西地酸(褐霉素)(fucidin)是一种抗葡萄球菌的窄谱药,要对葡萄球菌高度敏感,即使产生耐药性,也会短时间恢复敏感性,所以,在表皮葡萄球菌感染时,可以应用该药,它的MIC50 是0.03~0.25mg/L,MIC90 才是0.06~0.39mg/L。

并发症

可致血症膜炎、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

预后及预防

预后:表皮葡萄球菌肺炎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

预防:积极治疗皮肤疖肿化脓性骨髓炎及深部脓肿等感染,医院采取措施严格消毒及规范操作以防止交叉感染,慢性患者应加强养支持及增加免疫力,尽量避免滥用抗菌药物及免疫抑制等,均为预防本病的必要措施。

流行病学

CNS(要是SE)在20 世纪70 年代被认为是致病病原菌只是个案报道,80 年代就成了5 种常见病之一,感染率达9%左右,可致血症、人工瓣膜膜炎、尿路感染、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及各种异物感染。在1998 年7 月至1999年6 月,李氏持的全国细菌耐药性监测协作组,所收集的2081 株细菌中金黄葡萄球菌98 株,表皮葡萄球菌134 株,溶血葡萄球菌62 株。张氏总结20世纪90 年代以来葡萄球菌感染逐渐增多的趋势时,认为:

①多发生在医院,且常与医用装置有

②以SE为代表的CNS成为具重要临床意义的病原菌,在感染中甚至超过金葡菌;

③无论是SE 抑或金葡菌耐药程度均日益增多,即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MRSA)在葡萄球菌中所占的比例是升高趋势。张氏报道ICU 病房的病原菌,在1997 年8 月至1999 年7 月的597 份标本中,阳性标本236份,其中标本157 份,各种流液、脓性分泌物41 份、深静导管尖端、皮下、周围皮肤与分泌物24 份,中段尿10 份,4 份,所有病原菌葡萄球菌57 份、占23%。在各种流液和分泌物及导管标本中占相当大的比例,是导管性感染和外科术后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其中金黄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SE 数量基本相当。在罗氏等统计的“217 例难治性呼吸道感染临床分析”的文章中,他们给“难治性"定的标准是常规治疗(包括抗生素)3 周无效、恶化、死亡,或半年同一部位复发急性感染。在这种感染中,表皮葡萄球菌也占有一定的比重,达8.2%(13/158),仅次于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白杆菌,居第五位。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花轮和彦

下一篇 着生植物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