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布氏菌肺炎

布氏菌肺炎(pneumonia due to brucella species)是由布氏菌属(Brucella)细菌所起的部急性或慢性感染,属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病。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中国东北、华北、西北畜牧地区都有流。随着济贸易交往和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布氏菌被带入非畜牧区并蔓延的可能性亦会不断增加,本病在非畜牧区出现发或流的报道日益增多。布氏菌肺炎(pneumonia due ......
目录

概述

布氏菌肺炎(pneumonia due to brucella species)是由布氏菌属(Brucella)细菌所起的部急性或慢性感染属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病。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畜牧地区都有流

病因

(一)发病原因

布氏菌属由6个种20个生物型组成。要的有羊布氏菌(Br.melitensis)能感染山羊,为1887年Bruce在马他岛患者脾脏分离得到;牛布氏菌(Br.abortus)感染牛为1897年Bang从牛流产胎儿中分得;猪布氏菌(Br.suis)感染猪,为1914年Traum从猪流产胎儿中分得。其他还有犬布氏菌(Br.canis),它致病轻微,很少感染人类。此外,啮齿类还有森林布氏菌(Br.neotomae)绵羊布氏菌(Br.ovis)。

布氏菌系微小的需氧性革兰阴性球杆菌一般为(0.4~1.5)μm×(0.4~0.8)μm,不活动无鞭毛、荚膜,不孢。抗酸染色Ziehl-Neelsen法染成红色为其特点本菌养要求高需丰富的维生素清,在5%~10%二氧化碳环境中才能生长,在37℃和pH6.6~7.1时生长最好。实验室常用浸液培养或改良厚氏培养基。在含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2天后菌落有针尖大,4天后直径可达2~3mm。S型布氏菌菌落为无色、透明、、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凸起、均质样菌落中央有时有小的颗粒。本菌虽能利用糖类,但不产酸产。本菌在自然界中抵抗力较强,尤其在病畜的脏器和分泌物中一般能存活4个月左右。在食物中能生存2个月。对光、热和常用的化消毒均很敏感故常用的消毒法均有效。

布氏菌仅产生内毒素为一种类脂蛋白质。各种之间具有共同抗原,故可用毒力较弱的牛布氏菌制成活疫苗,以预防毒力较强的羊或猪布氏菌感染。本菌可在体和体外变成1型这可能与复发有

(二)发病机

布氏菌自皮肤黏膜侵入人体后,被吞噬细胞吞噬随淋巴液到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和淋巴结据人体的抗病能力和侵入菌的数量和毒力,病原菌或在局部被消灭,或在淋巴结生长繁殖成感染灶。当病原菌生长增殖达相当数量后,突破淋巴结屏障而进入流这一阶段为潜伏期一般为2~3周在血症期由于内毒素的作用,病人可有发热无力中毒症状,此期液培养阳性率高达70%以后阳性率逐渐降低。因细菌沿着流进入骨髓淋巴结等处成新的感染灶。其他如卵巢睾丸前列腺关节等处也受侵犯,成多发病灶。流中的细菌逐渐消失体温也渐消退细菌在细胞繁殖到一定程度时,再次进入流,又出现血症,体温再次上升。如此反复,表现波状发热。本菌寄生于吞噬细胞抗生素或抗体难以进入细胞,使本病较难治,易转为慢性及反复发作,在全身各处起迁徙性病变。晚近资料表明大多数肺炎患者呼吸道吸入染菌尘埃或颗粒可能是重要的感染途径。发病机制以迟发型变态反应为机体细胞免疫机能减弱将导致潜在布氏菌致病的作用,增加原发性感染的易感性及其严重程度。

本病病理变化极为广泛,几乎可侵犯机体每个脏器其中以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如淋巴结骨髓等最常见,部受累也较为普遍。在急性期常有弥漫性细胞增生在慢性期则可出现由上皮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及淋巴细胞组成的肿,此系组织病原菌的一种变态反应。这种肿和人类病的病变类似,无干样坏死,乃本病的典型病变脏在急性期呈出性卡他性炎症,慢性期呈纤维化或钙化,偶可出现胸膜炎。

症状

临床表现较复杂,从单纯发热至急性血症表现不等,可早期出现休克。常有多器官损害,部受累普遍,一般牛型较轻,羊型和猪型大多较重其表现式可为急性有时呈爆发性血症迅速致命亦可为慢性

1.急性期 发病多徐缓,急骤起病者仅占10%~30%,多数患者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先兆症状。此期的要临床表现有以下几点:

(1)发热与多汗:以波状热型最具有特征性,亦可呈弛张热或不规则热。发热持续1至数周,间歇数天至2周少则2~3波,多则10余波。高热时多伴有畏寒寒战,较突出的是多汗较其他热性病为著,常常体温骤降,大汗淋漓,并伴有全身疲倦、烦躁不安、头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

(2)部表现: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症状均可出现。10%~33%患者为干咳,少数患者亦可咳痰为黏液性、脓性或性。偶有声嘶、胸膜炎。部可有干、湿啰音及实变体征。

(3)关节痛:游走性大关节肿痛(肩、膝、骶髂及髋关节)为其特征,有的小关节亦可发生,不对称、疼痛呈针刺样。有的可发生肉痛,多见于两大腿及部有时呈痉挛性痛。

(4)肿大:部分患者可有淋巴结肿大。

2.慢性期 呈低热、咳嗽咳痰常为黏液脓性或偶有丝,较常累及胸膜,发生胸膜炎。可伴有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疲倦、失眠关节痛、神经痛、淋巴结轻度肿大。病程数月至数年不等,有的长达2年以上。久病可发生关节僵直或挛缩。

近年来本病有逐渐减轻的趋势,表现在起病快,发热期短,高热患者明显减少,中毒症状轻微,没有明显的肿大,各系统、各器官损害较轻。其原因可能与流区较广泛的预防接种和抗生素的普遍应用有

并发症:

本病易血症,部分病例为爆发性、致命性常伴多发性脓肿。急性期常并发炎、心包膜炎膜炎、胆囊炎、脓肿骨髓炎、睾丸炎等,个孕妇患者可导致流产。慢性期可有关节柱僵直挛缩变硬等。

诊断

要依据:①流资料和职业对协助诊断本病有重要价值②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发热多汗、关节痛、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症状,多伴有淋巴结肿大等体征,但应排除其他疑似疾病。③液或液或组织标本中培养出布氏菌即可确诊④结临床表现作特异性抗体检测试验如凝集效价1∶160以上或效价升高4倍以上者更有诊断价值⑤组织骨髓淋巴结等活检以发现肿改变者有助于诊断。

诊断:

本病临床表现复杂,须与伴有发热关节炎、睾丸炎、膜炎及肿大等多种疾病相鉴,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结核 活动性浸润型结核、干肺炎与急性粟粒型结核,都可起急性发热部病变,但局限性症状关节痛和神经痛不著,中可找到结核杆菌,结核菌素试验阳性,抗结核药物治疗有效。

2.伤寒伤寒 稽留热玫瑰疹、出汗不著,肥达氏试验阳性,培养分离为伤寒伤寒杆菌。

3.疟疾 发热急剧,周期性寒战发热反复发作,脾大明显,液或骨髓可找到疟原虫。

4.湿热 白细胞增多,沉明显增快,心脏瓣膜及肌病变,环红斑抗链球菌溶血素“O”增高,对水杨酸的疗效好。

5.亚急性细菌性膜炎 通常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的基础上,新近出现的心脏杂音并有强度与质的改变,皮肤瘀点,栓塞现象培养阳性。

6.其他 应与湿关节炎、性感冒、血症热病钩端螺旋体病、淋巴肿、病毒性包虫病热病结核性睾丸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相鉴

检查

实验室检查:

1.象白细胞计数在正常范围或偏低,淋巴细胞相对或绝对增多有时可见到异常淋巴细胞。沉增速部分病例可有正色素大细胞性贫血

2.细菌培养 培养和骨髓培养可分离出病原菌,牛布氏菌初分离时不易生长需有适宜的二氧化碳环境绵羊布氏菌的培养阳性率较高,急性期或复发时可达70%~80%,骨髓培养可更高。胸腔积液气管灌洗液,肿大的淋巴结肿活检也能分离到病原菌。其他如液(膜炎病例),关节滑囊液、乳汁、阴道分泌物尿液、粪便等均可分离到病原菌慢性期各种培养阳性率均很低。

3.检查

(1)布氏杆菌凝集试验

①玻凝集反应:本法快速、简便、敏感性强用未稀释的清在玻上同染色抗原直接反应凡5~10min发生明显凝集者视为阳性。

②试管凝集试验:是一种相对的定量试验,有较高的特异性此反应一般在感染后7天可获阳性结果,至第2周常呈强阳性单份清凝集效价在1∶100以上或双份清凝集效价升高4倍以上者有助于本病诊断。急性期阳性率80%~90%,慢性期仅30%~60%。曾接种霍乱热病菌苗作布氏菌素皮试验或耶尔森菌肠炎者,凝集试验均可呈假阳性。

③封抗体:系不完全抗体,能使试验在清低稀释度时为阴性(前带现象),但在较高的稀释度中为阳性反应。可用Coombs抗球蛋白试验检出之,阳性标准为1∶160~1∶320,此法为慢性期布氏菌病(brucellosis)中一种重要的实验诊断法。

④含巯基化物处理清凝集反应:用二巯基乙醇或半胱氨酸等含巯基的化物处理清,以破坏IgM,测定清中IgG抗体。如处理后清效价比处理前总效价降低20%~30%以上即有诊断意义。此法只需检查单份清,对布氏菌病与菌苗免疫效果的鉴定有一定意义。

(2)补体结试验:补体结抗体(要为IgG)出现较晚,约在发病后20~25天出现其滴定效价1∶16以上者为阳性。敏感性不及凝集反应,但特异性高,在布氏菌病诊断中起决定性作用

(3)迟发性皮肤变态反应:以布氏菌素或布氏菌蛋白提取物做皮注射以测定皮肤变态反应。24~48h观察结果,浸润1~2cm为弱阳性,2~3cm为阳性4~6cm为强阳性,如红肿在6~8h以消失者为假阳性。皮试可使清抗体升高,或产生全身反应。患者皮肤反应出现较抗体为迟,但持续时间长,有的可维持数年,个病例可达10年,因此对追溯诊断有帮助,也适用于流调查判断结果时要排除由于免疫接种而导致的假阳性结果。

其它助检查:

X线胸改变通常表现为门和气管周围浸润性阴影或单个肿病变,单侧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少见。慢性期可有纤维化或钙化关节表现为髋关节间隙变窄关节两侧质稀疏,伴有质增生或硬化

并发症

本病易血症,部分病例为爆发性,致命性,常伴多发性脓肿,急性期常并发炎,心包炎,膜炎,膜炎,胆囊炎,脓肿骨髓炎,睾丸炎等,个孕妇患者可导致流产,慢性期可有关节柱僵直,挛缩变硬等。

预防

1.控制和消灭传染源 包括:①采取“屠宰病畜”“病健畜分群放牧”等法,外地输入的牲畜须和细菌检查实无病群放牧。②流产胎羔和犊牛应加生石灰后深埋。③患者应住院隔离直至症状消失,培养阴性为止。病人的尿液应予消毒

2.切断传播途径 包括:①加强粪水管理,防止病畜或病人的排泄物污染水源②加强畜产品的卫生监督③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3.保护易感人、畜 对健康牲畜的预防接种应有连续性(连续性免疫3~5年)和连性。疫区常接触牲畜或有职业的人群,用冻干减毒活菌苗104-M作皮上划痕接种,接种后10~20天始出现凝集素,3个月时达高峰,6个月后始下降,有效期为1年每年须加强接种1次。近年来多不张广泛使用而只限于本病活动性疫区皮变态反应阴性的受威胁的人群。

治疗

1.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以减轻全身肉、关节疼痛。高热、出汗,宜补充足量的液体及注意电解质平衡,适当应用些镇痛和解热镇痛药,补充维生素咳嗽咳痰,宜用祛止咳。常用溴己新(必嗽平)8~16mg3次/d;川贝枇杷10m1,3次/d;喷托维林(咳必清)25mg3次/d;必要时可用可待因0.03。

2.抗菌治疗 在急性期,为提高疗效,防止耐药,宜联给药。四环素每天2g,分4次服加链霉素每天1g(老年人750mg),分2次注。为减少复发,疗程常需较长。一般3周为1疗程。也有人张多疗程治疗,即连用2~3个疗程,每疗程之间间隔5~7天。亦可用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TMP-SMZ)成人每天2~3次服,每次2,加链霉素每天1g,分2次注或加利福平,成人每天15mg/kg。晨间顿服,疗程共6周。1986年,WHO推荐选用多西环素(强力霉素)加利福平治疗布氏菌病疗程为6周。其他抗革兰阴性杆菌的抗生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索、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红霉素氯霉素等亦有相当疗效。慢性期抗菌药物仍有效但四环素疗程应延长至6周以上,链霉素以4周为宜,在较长期用药中应密切注意药物的毒副反应尤其是氯霉素骨髓的抑制作用。Ariza等采用氧氟沙星400mg加利福平600mg服,每天1次,持续用药6周,结果显示治疗有效率达97%~100%,1年复发率仅3.2%除部不适占6.5%外,未见其他不良反应且对患椎炎病人也获成功。由于喹诺酮类药物在胞浓度较高,对胞寄生的布氏菌属具有很强的抗菌作用故前认为喹诺酮类药物是治疗布氏菌病很有前途的药物之一,应列为首选,并配其他药物治疗。

3.菌苗治疗 一般用于慢性期。菌苗疗法的应用法很多,静皮下、皮法均可采用。其中以静法疗效最好。菌苗疗法近期疗效较好,一般可达72%~75%,但远期疗效较差,一般仅20%~30%。为了减轻菌苗疗法的反应,有人倡用水解素或溶菌素疗法。此乃弱毒菌经水解或溶解制成一般反应较轻,但可能损害,个病人可出现神经耳聋

4.中药治疗 本病急性期多属湿热,治宜清热解毒、利湿,可采用解毒汤加减慢性期要表现为气滞瘀和气虚阴虚,治宜活化瘀和扶正固本,如表现一般性关节痛者,则可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中药与菌苗用可使菌苗反应明显减轻。

5.并发症的治疗 布氏菌性膜炎及膜炎在治疗上有其特殊之处,值得注意。

(1)布氏菌性膜炎:治疗时应考虑药物是否易于透过屏障。到前为止,对革兰阴性杆菌有效的抗生素中,以磺胺、氯霉素及甲氧苄啶(TMP)透过最好。从临床治疗效果看,亦似以氯霉素链霉素效果较好。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TMP-SMZ)也值得试用,但用量似宜偏大,疗程亦应较长。

(2)布氏菌性膜炎:病死率很高,许多药物的联应用均告失败。包括氯霉素青霉素链霉素、磺胺、四环素。仅Spink报告1例羊种患者应用链霉素四环素利福平动脉瓣置换人工瓣膜而治愈。本病应用抗生素的时间必须很长除临床症状消失,栓塞现象消失,培养多次阴性之外,IgG抗体效价的明显下降,常揭示病原菌的彻底清除。

6.其他治疗 包括:①为减轻中毒症状,改善全身状况,加速渗出吸收,故对严重毒血症胸膜炎,等重要器官有并发症的患者在有效的抗生素治疗的同时短期使用上腺皮质激素。一般给泼尼松(强的松),每天30~40mg,分3~4次服,连用3~5天②左旋咪唑或特异性转移因子,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③理疗、针灸等局部治疗。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树头芭蕉

下一篇 树头发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