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左后分支传导阻滞

左后分支传导阻滞又称左后半阻滞。左后分支阻滞本身无明显症状,如其并右束支阻滞,则会出现晕厥抽搐等。左后分支阻滞常见的病因有冠病,在梗死时的发生率为1%左右,因为需多支管堵塞导致前壁并下壁及室梗死,或前降支病变导致室间隔广泛缺、坏死时才可能出现,并且极少单独出现。其他尚有压病、肌病炎、动脉瓣病变或室传导系统退性变、夹层动脉、急性病、动脉弓缩窄、钾等。......
目录

病因

左后分支阻滞常见的病因有冠病,在梗死时的发生率为1%左右,因为需多支管堵塞导致前壁并下壁及室梗死,或前降支病变导致室间隔广泛缺、坏死时才可能出现,并且极少单独出现。其他尚有压病、肌病炎、动脉瓣病变或室传导系统退性变、夹层动脉、急性病、动脉弓缩窄、钾等。也可见于健康人。

临床表现

左后分支阻滞本身无明显症状,如其并右束支阻滞,则会出现晕厥抽搐等。

依据左后分支阻滞电图特点:QRS波电轴为120°左右,为SⅠQⅢ型,QRS波时限不超过0.10s,排除其他可导致电轴显著右偏的原因,连续动态观察电图变化可诊断,单纯左后分支阻滞较少见,但可与右束支,左前分支或中隔支阻滞成双束支阻滞或三束支阻滞,故诊断时应特注意鉴,避免漏诊,此外亦可依据电向量诊断标准。

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可有原发疾病的相应实验室检查结果改变。

(二)其他助检查

1.电图检查特点

(1)左后分支阻滞的典型电图特点①QRS电轴右偏+90°~+180°。②Ⅰ、aVL导联呈rS型,Ⅱ、Ⅲ、aVF导联呈qR型,q波<0.02s。呈SⅠQⅢ型特点。③QRS不增宽或轻度增宽,时限RⅡ。⑤前导联QRS波无明显改变,V1导联可呈QS型,V2导联可呈rS型。⑥排除其他可导致电轴显著右偏的原因。

(2)对左后分支阻滞典型电图的详细描述①于QRS电轴右偏值,各报告不完全相同。有人认为在+90°~+120°;有人认为>+90°时即应考虑左后分支阻滞,>+120°时则可诊为左后分支阻滞。但大多数人认为还应结QRS波作出诊断。②V1导联呈QS或rS型,V5、V6导联常不出现q波。因为左后分支阻滞的QRS向量环仅在面上具有特征性变化,而在水平面上无明显变化,故胸前导联电图无特殊表现。但如果在较低水平部位描记,可出现q波,V5、V6导联有深的S波。③电图显示QRS电轴显著右偏时,必须结临床才能确定诊断。应注意下述情况:a.在室肥厚、肿、病、梗死显著的垂位、广泛前侧壁梗死等疾病时,电轴可出现右偏。亦可见于健康的青年人及体型瘦长者,应予以鉴。b.在老年人,尤其是患有压、冠病或室肥厚等时,其电轴不应右偏。如果电轴>90°时,应考虑有左后分支阻滞。如果电轴>120°时则可诊断。c.成年人患有冠病、压等病时,出现电轴显著右偏,而又无可起电轴右偏的其他原因时,应考虑为左后分支阻滞。d.当广泛前侧壁梗死伴电轴右偏时,因为该部位的梗死本身即可电轴右偏,此时Ⅰ、aVL导联呈QS型,故必须慎重诊断。④下述动态观察电图表现可帮助诊断:a.若间歇出现SⅠQⅢ波并同时伴有电轴为120°左右时,可明确诊断左后分支。b.若原来呈现SⅠQⅢ的电轴从基本正常(如130°~60°)逐渐右偏到120°左右时,并且QRS时限较前稍增宽约0.02s时,则可肯定诊断为左后分支阻滞。如果电轴突然又转至正常,则可更进一步肯定诊断。c.若发现有下述改变者,可提示或怀疑有左后分支阻滞:a.原来呈现为正常电轴的SⅠQⅢ图者,在动态观察中发现电轴逐渐右偏,增加达60°以上者,不论是否达到120°(有可能在90°)。b.电轴120°的SⅠQⅢ图者,在动态观察中,其QRS波的波幅有逐渐或突然地明显增高,Ⅱ、Ⅲ、avF导联的R波振幅增高,Ⅰ、aVL导联的S波加深,但是电轴不再进一步右偏。c.在动态观察中可以发现,有上述改变者当室率增快时或同时伴有QRS波稍宽(约0.02s),则左后分支阻滞的可能性增大,其机制系率加快可起左后分支的3相阻滞或左后分支型时相性室差异性传导。d.在有室器质性心脏病时,电图上出现电轴为120°左右的SⅠQⅢ图者,诊断左后分支阻滞的可能性更大。因为室病变(多伴室肥厚)的存在,其向左的电向量抵消了极显著的垂位肿、病、右室肥大或广泛侧壁梗死等所起的向右的电向量。此时的电轴120°即系左后分支阻滞所起。

(3)左后分支阻滞的特殊类型①二度Ⅰ型左后分支阻滞:与二度Ⅰ型左前分支阻滞相似。表现为周期性出现QRS电轴逐搏右偏,伴相应的QRS波态、振幅改变。亦分为3种类型,即直接显示文氏型左后分支阻滞、不完全隐匿性文氏型左后分支阻滞及完全隐匿性文氏型左后分支阻滞。②二度Ⅱ型左后分支阻滞:表现为间歇或交替出现左后分支阻滞图,无频率依赖现象。③左后分支阻滞掩盖下壁梗死:急性下壁梗死,可毁坏大量左后分支纤维,则Ⅱ、Ⅲ、aVF导联可出现宽达0.04s的Q波,QRS波宽度也可达0.12s以上,R波波幅也增大,此系下壁梗死并左后分支阻滞。④间歇性左后分支阻滞:此与率快慢无。在电图上可见到左后分支阻滞时而出现,时而消失。

2.电向量特征

(1)起始向量向左、向前和向上,面环呈顺钟向转位。

(2)起始向量之后为室下后部激动,环向下向右展

(3)由于后下部激动延缓,表现为终末向量传导延缓。朝向右下,因而成电轴右偏。但是单纯性左后分支阻滞较少,诊断时应除外室肥厚、慢性病和侧壁梗死。

3.希氏束电图特征

如仅左后分支阻滞时,A-H和H-V间期在正常范围,即激动从房室结下传希氏束,右束支和左前分支抵达室。如果H-V间期延长,提示左后分支阻滞伴左前分支和右束支不完全性传导阻滞

诊断

依据左后分支阻滞电图特点,排除其他可导致电轴显著右偏的原因,连续动态观察电图变化可诊断。单纯左后分支阻滞较少见,但可与右束支、左前分支或中隔支阻滞成双束支阻滞或三束支阻滞。故诊断时应特注意鉴,避免漏诊。此外亦可依据电向量诊断标准。

鉴别诊断

1.左后分支阻滞与下壁梗死的鉴

左后分支阻滞时,Ⅱ、Ⅲ、aVF导联R波很高,q波很小,时间<0.02s;而下壁梗死时,Ⅱ、Ⅲ、aVF导联出现宽而深的Q波,R波很低或消失。

2.左后分支阻滞与前侧壁梗死的鉴

前侧壁梗死时可有电轴右偏,但在相应导联上出现病理性Q波。而左后分支阻滞有电轴右偏(120°左右),但无病理性Q波。

3.左后分支阻滞与室肥厚的鉴

室肥厚的电图Ⅱ导联呈RS型,R波等于S波,胸导联有室肥厚图。左后分支阻滞Ⅱ导联呈qR型,胸导联QRS波群正常。

4.功能性左后分支阻滞

SⅠQⅢTⅢ综梗死时可表现为SⅠQⅢTⅢ图,此称功能性左后分支阻滞。

治疗

治疗要是针对原发病,但应定期随访,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需安置心脏起搏器。但当左后分支阻滞进展为双支或三支阻滞时,或同时伴有明显有症状晕厥抽搐等,应考虑安置心脏起搏器。并发症:如同时右束支传导阻滞,可出现晕厥抽搐等。

预后

左后分支阻滞一旦出现,其病理意义比左前分支阻滞更严重,常表示有弥漫性损害,病变严重,常伴有右束支或左前分支阻滞,构成双束支或三束支阻滞,并易发展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导致晕厥、阿-斯综征、跳骤停等,预后差。急性梗死并发左后分支阻滞者预后不佳,急性期病死率高。绞痛发作及梗死时可出现二度Ⅱ型左后分支阻滞。

预防

1.积极治疗病因,如针对冠状动脉疾患、压、病、炎等进治疗,可防止室阻滞的发生和发展。

2.适当劳逸,饮食有时起居,适当参加体育锻炼。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花瓣

下一篇 花粉块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