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右室心肌梗死

右室梗死一般是由冠状动脉塞所致,往往在临床上同时并有下壁或后下梗死。研究冠状动脉的急性塞是导致透壁性梗死的要原因,右室梗死的急性缺性改变通常是冠状动脉急性塞的后果,尽管冠状回旋支塞也可产生右室梗死,但发生比例远远低于冠状动脉。右室前壁(占1/4~1/3)与室间隔相连接部分由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右室分支和冠状动脉起始部的锥支供,其余的右室壁......
目录

病理病因

发病原因

研究冠状动脉的急性塞是导致透壁性梗死的要原因,右室梗死的急性缺性改变通常是冠状动脉急性塞的后果,尽管冠状回旋支塞也可产生右室梗死,但发生比例远远低于冠状动脉

病机

右室前壁(占1/4~1/3)与室间隔相连接部分由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右室分支和冠状动脉起始部的锥支供,其余的右室壁由冠状动脉的右室支供。RVMI由于解剖系,病人多有左室下壁和室间隔下后段梗死。前壁梗死时受累管为左前降支,它灌注右室的范围很小,因此前壁梗死即使并发RVMI,其病灶也较小,很少出现RVMI的临床症状

据右室受累情况RVMI可分为4级:Ⅰ级,右室下壁梗死范围<50%;Ⅱ级,整个右室下壁梗死;Ⅲ级,除右室下壁外,波及部分前壁和右室游离壁;Ⅳ级,右室的下壁和前壁广泛梗死。在Ⅰ和Ⅱ级,常发现冠状动脉的远端或中段塞,而在Ⅲ和Ⅳ级,常有冠状动脉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塞,临床上低排综征和休克常常发生。

右室梗死几乎总伴有低量,这可能是由于右室因梗死而扩张,左室充盈不足所致。心包对总的心脏容量有限制作用,因而在RVMI时,则会出现右室和左室舒张压接近相等,临床上类似心脏压塞或心包缩窄。据左右室梗死范围的大小,临床可表现为:无力衰竭型、衰竭优势型、衰竭优势型、全衰竭型。

症状体征

急性右室梗死可因病变轻重、单独或并其他部位梗,就诊时间等因素而使临床表现不一。

1、功能不全征象

(1)Kussmaul征阳性(深吸颈静怒张):由于右室梗死,右室顺应性和收缩功能降低所起的右室舒张末压、右房压和静压增加所致。正常人吸时胸腔压降低,静压降低,回心血量增多,而此类病人由于右室舒张功能不全使静回流受阻,导致静压进一步增高。

(2)颈静怒张、肝大:此为静系统淤所致。

(3)心脏三尖瓣区出现S3或S4奔马律:系右室顺应性下降和右房排阻力增高之故。

(4)因右室扩大,可出现相对三尖瓣不全。

(5)严重者可出现压和休克

2、律失常各种类型的律失常均可出现,但以动过缓型律失常为常见。这是由于窦房结功能障碍和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为48%,其阻滞部位多在希氏束以上,可能与绝大多数房室结动脉起源于冠状动脉分支有

并发病症

急性室梗死可并发源性休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室上性律失常及机械并发症。

1、源性休克大约10%的急性右室梗死患者会发生严重低量和源性休克的临床征象。从起病到休克发生的间隔时间平均为44 h。休克在下壁梗死患者中常见,与病死率相,说明右室功能不良起决定作用。

2、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急性室、左室下壁梗死最常见的早期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远远高于单纯左室下壁梗死时的12%,可高达48%~58%。右室梗死患者因高度心脏传导阻滞所致的动过缓及房室协调性收缩丧失,使流动力恶化,因此是住院期间高病死率的一个独立预测因子。

3、室上性律失常下壁梗死伴功能不全的患者比右功能正常者更易发生房性律失常和房纤颤。

4、右室梗死时的机械并发症

(1)室游离壁破裂:右室游离壁破裂较左室破裂要少得多,发生率大约仅在1/7。右室游离壁破裂,可表现为梗死后病情突然恶化,出现中度右室力衰竭和轻度左室力衰竭,甚或严重全衰竭,可无典型的心包填塞征象。

(2)室间隔穿孔:室间隔穿孔后左室前向量迅速下降,来自左侧的压力作用于右室,而右室本身亦有梗死,于是很快导致衰竭;梗死的右室不能维持体量所必需的流水平,旋即陷入源性休克

(3)乳头断裂:冠状动脉塞可导致右室后乳头功能不全或断裂,起严重的三尖瓣反流。一般于急性梗死后的第2~7天突然发生严重的胸痛尖区全收缩期杂音,向腋下和部传导,同时伴有右衰或源性休克时须考虑乳头断裂。

(4)右室室壁:患者通常无特异性体征,有1/3~1/2的患者有尖搏动弥尖搏动呈抬感,因收缩期室壁向外扩张反常运动所致。

疾病检查

1.清心增高

国外统计急性下壁梗死时清CK>2000U/L对并右室梗死诊断的预测值可达94%。同时异常显著增高的CK-MB、谷草转氨酶、乳酸氢酶也有预测右室梗死的功能。

2.房利钠因子分泌增高

急性下壁梗死时清心房利钠因子>100pg/ml,是右室受累的一项早期诊断指标。

3.电图

V3R~V7RST段抬高≥1.0mm,尤以V4R、V5R改变更有意义。发病2~3天逐渐恢复后出现异常Q波或QS波。其HC导联诊断右室梗死有以下优点:①正常人HC导联,V3R~V7R无病理性Q波;②急性右室梗死时HC导联ST段抬高较明显;③陈旧性右室梗死则HC导联在右胸可检出病理性Q波。

4.超声动图

径扩张≥23mm,右室舒张末期径/左室舒张末期径≥0.63,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呈同向运动;②右室段性运动障碍;③右室壁运动缺失或矛盾运动;④室腔可有附壁栓。

5.流动力特点

①右房压和室充盈压(RVFP)与左室舒张压相比,有不成比例的升高,PVFP/LVFP≥0.65,静息时或容量负荷后,右房压≥10mmHg(1.33kPa),右房压与PCWP之比≥1.0;②动脉舒张压和PCWP正常或略偏高;③排出量和周围动脉压降低。凡下壁,后壁和(或)前壁梗死后出现明显的右衰或压状态而无左衰征象时,多提示右室梗死。

6.胸部X线

右室扩大而无

疾病鉴别

概括起来,右室梗死的临床体征取决于右室坏死的程度,其要体征为:压;颈静压升高;Kussmaul’s征;颈静搏动图异常(Y降≥X降);三尖瓣反流;右侧第3音和第4音;奇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其中颈静压升高和Kussmaul’s征对诊断右室缺或坏死意义较大。

1.有急性下壁、后壁和(或)前壁梗死临床表现。

2.有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如颈静怒张、肝大、Kussmaul征阳性,重者可有压、休克,但部听诊清晰。

3.常规电图及HC导联示V3R~V7R,S-T段抬高≥1.0mm,其中V4R~V6R中任何一个或几个导联的ST段抬高>1.0mm以上,对右室梗死的诊断有高度的敏感和特异性。

4.流动力,因右室梗死房丧失了传递液的功能,从而导致搏量和动脉压显著降低。中压升高,右房平均压>9.35mmHg(0.98kPa)(10cmH2O);RVEDP≥PCWP(楔嵌压2mmHg(0.27kPa)以上;PAP(右房压)/PCWP>0.65。

5.二维超声动图,提示右室壁活动异常,右室扩大和右室射分数下降。

6.放射性核素腔造影,有助于室梗死的诊断。

7.胸,右室扩大而无明显淤征。

8.冠状动脉造影可确诊。

疾病治疗

右室梗死的一般处理与左室梗死基本相同,其要治疗特点在于早期预防并发症,保左室有适当的充盈压,从而增加输出量,改善外周灌注,特殊处理如下:

1.补充容量

通过输液以增加右室前负荷和输出量,改善流动力理的扩容治疗应在流动力监测下进,治疗中RAP轻度增高,PCWP不增高,左排出量增加,压回升,即可认为疗效满意,在无监测条件时,应严格定时监测压,率、啰音肝脏大小及尿量等。一般情况下忌使用利尿和硝酸酯类药物。

2.防止并发症

右室梗死常与左室下、后壁梗死同时存在,常发生在右室冠状动脉近段阻塞的基础上,因而易出现严重的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部分患者应用阿托品上腺皮质激素等治疗后可恢复。鉴于房收缩的重要性,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应选用房起搏或室顺序起搏。如右室梗死患者发生严重的三尖瓣反流,应采取三尖瓣置换术或瓣环成术和瓣修复术。

预防护理

预防

脂异常、糖尿病、压、肥胖是发生梗的最要因素,一般一年做一次预测性检查,但对于已发生过梗的病人,为预防再次梗的发生,可能半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要做一次检查,将危险降到最低点。

为了预防成,除了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和调生活式外,很键的是进抗栓治疗,心脏梗塞病人长期服小量的阿司匹林0.05~0.3g/d或双嘧达莫50mg 3次/d对抗的聚集和粘附,被认为有预防梗塞复发的作用。

绝对不搬抬过重的物品。搬抬重物时必然弯,这对呼吸、环系统的影响与用力屏大便类似,是老年冠病人诱发梗的常见原因。

洗澡要特注意。不要在饱餐或饥饿的情况下洗澡。水温最好与体温相当,水温太热可使皮肤管明显扩张,大量液流向体表,可造成。洗澡时间不宜过长,洗澡间闷热且不通,在这样环境中人的代谢水平较高,极易缺氧、疲劳,老年冠病人更是如此。冠病程度较严重的病人洗澡时,应在他人帮助下进

候变化时要当。在严或强冷空影响下,冠状动脉可发生痉挛并继发栓而急性梗死。候急剧变化,压低时,冠病病人会感到明显的不适。国资料表明,持续低温、大、阴雨是急性梗死的诱因之一。所以每遇候恶劣时,冠病病人要注意保暖或适当加服硝酸甘油类扩冠药物进保护。

及时而积极地治疗先兆症状 先兆症状的出现可能为梗塞濒临的表现。宜建议病人住院,及时而积极地治疗梗塞的措施处理,可减少这些病人发生梗塞的机会。

护理

日常生活注意:

(1)应对肌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如肌病病因、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危害及前的诊疗手段,另外还包括如何预防肌病等。

2、生活应有规律性,应注意劳逸结,生活上应采取平淡、从容的态度,事业上应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

3、认识自我,量力而,积极参加适自己的文化娱乐活动,如练书法、绘画、种、养鸟、垂钓、听音乐等。只要出现疲劳惑,肌病患者都应该中止活动,立即休息。过度劳累使身受到损害,耗氧量增加,极易诱发力衰竭。对患炎和肌病的老年人来说,避免过度劳累,特精神疲劳尤其重要。

4、加强体育锻炼,如气功步、慢跑、打太极拳等,可据自身病情、体质等情况选择。

5、情绪对肌病的影响很大,肌病患者应尽量避免情绪激动,注意休息,设法保持良好的睡眠,也可从事一些轻体力劳动,以转移注意力。

6、避免长时间阅读、写作和用

3、避免长时间会晤、交谈。交谈时不但消耗体力,更消耗力,故炎和肌病患者应注意交谈的。

4、少量饮炎和肌病患者无害甚至是有利的,但大量酗易诱发力衰竭和律失常。另外长期大量饮可致中的脂肪组织增加,继而心脏扩大。炎和肌病患者既往有饮习惯且不希望放弃者,可少量、间歇饮,以饮葡萄为宜。

饮食保健

梗死的食疗

一、急性期梗死

梗死发病后3天,必须绝对卧床休息,一切活动(包括进食)皆需专人护理。起病后1~3天,以流质饮食为,可予少量菜水、去油的肉汤、米汤、稀粥、果汁、藕粉等。凡胀、刺激的溶液不宜吃,如豆浆、牛奶、浓等。避免过热过冷,以免律失常。食物中的钠、钾、镁,必须加以注意。一般应低盐饮食,尤其是并有力衰竭的患者。但由于急性梗死发作后,小便中常见钠的丢失,故若过分限制钠盐,也可诱发休克。因此,必须根据病情适当予以调整。

二、缓解期梗死

梗死发病4天至4周,随着病情好转,可逐步改为半流食,但仍应少食而多餐。膳食宜清淡、富有养且易消化。允许进食粥、麦、淡奶、瘦肉、类、家禽、蔬菜和水果。食物不宜过热、过冷,常保持肠通畅,以预防大便过分用力。3-4周后,随着病人逐渐恢复活动,饮食也可适当放松,但脂肪和固醇的摄人仍应控制。饱餐f尤其是进食多量脂肪)应当避免,因它可梗死再次发作。但是,饮食也不应限制过分,以免造成养不良和增加病人的精神负担。

三、恢复期梗死

梗发病4周后,随着病情稳定、其活动量的增加,一般每天热量可保持在1000千卡-1200千卡左右。足量的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有利于病损部位的修复,乳类蛋白、瘦肉、类、蔬菜、水果等均可食用,特是绿蔬菜和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性质疏利通导,宜常摄食。每天的饮食中还要含有一定量的粗纤维,以保持大便通畅,以免排便费力。此外,恢复期后,应防止复发,其膳食原则还应包括维持理想体重,避免饱餐。戒烟、,如伴有压和慢性力衰竭者应限钠。

四、梗死患者的饮食

梗死患者,应忌暴饮暴食和刺激性饮料。暴饮暴食会加重耗氧,加重或诱发梗死。特是高脂饮食后,还易脂增高,液黏稠度增高,局部流缓慢,易于聚集凝,而诱发梗死。此外,还应注意少食易产生胀的食物,如豆类、土豆、葱、蒜及过甜食物等,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浓、白辣椒、可可粉、咖啡等。

五、梗注意高发季的饮食调配

深秋和冬季是梗死的易发季,除了保暖防外,还瘀功能和养丰富的食物,尤以各种药粥最为适宜。陈旧性梗塞病人的饮食,可一般冠病患者的饮食安排。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树萝卜

下一篇 花粉粒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