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
概述
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post pericardiotomy syndrome)是指心脏手术1周后出现发热、心包炎、胸膜炎等临床症状群。此综合征首先发生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手术患者,认为是风湿热的复发,随后,在非风湿性心脏病的患者进行心脏手术后亦会出现这一综合征。在埋藏式心脏起搏器起搏导管引起心脏穿孔、胸部钝挫伤、心外膜植入心脏起搏器及冠状动脉成形术导致冠状动脉穿孔时,可同样出现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发病率在l0%~40%,儿童发病率高于成人。5%的病人复发常出现在手术后的头3 个月内。
病理生理
多发生在心脏手术后2~3周。曾认为与心包内的血液引起炎症反应或与病毒感染有关,但均未能得到充分的证实。目前认为可能与高敏反应或自身免疫有关。Engle等研究证实,在一些心包切开术患者的血浆内有抗心肌抗体存在:大约70%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患者血浆抗心肌抗体效价升高,而无此综合征的心包切开术后患者仅8%升高。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的心包组织无特异性病理改变,心包损伤及积血可能引起心包粘连和增厚,偶有纤维化致心包腔消失,引起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的心包液可呈草黄色或粉红色。
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二)发病机制
多发生在心脏手术后2~3周,曾认为与心包内的血液引起炎症反应或与病毒感染有关,但均未能得到充分的证实,目前认为可能与高敏反应或自身免疫有关,Engle等研究证实,在一些心包切开术患者的血浆内有抗心肌抗体存在:大约70%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患者血浆抗心肌抗体效价升高,而无此综合征的心包切开术后患者仅8%升高。
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的心包组织无特异性病理改变,心包损伤及积血可能引起心包粘连和增厚,偶有纤维化致心包腔消失,引起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的心包液可呈草黄色或粉红色。
症状体征
通常在心脏手术后2~3周急性起病,其特征为发热、乏力和胸痛。有些病例手术后1周内即持续发热。胸痛是急性心包炎的特征,胸痛的性质类似胸膜炎。其他非特异性的炎症表现包括血沉加快、多形核白细胞升高。几乎所有的病人在心脏手术后头几天可闻及心包摩擦音,大多数于1周内消失而不发生此综合征。心脏手术后心包渗血极为普遍,术后10天内有56%~84%病人有心包积液。不典型的病例可仅有发热、心电图改变和血沉加快,无胸骨后痛和心包摩擦音。此综合征可以复发,5%的病人复发常出现在手术后的头3个月内。
并发病症
相关检查
诊断鉴别
治疗方案
发热和胸痛可用阿司匹林或非激素类抗炎药加以缓解,用药后48小时内无效可使用激素治疗。心脏压塞行心包穿刺处理,反复的心脏压塞需要进行心包切除术。发生缩窄性心包炎罕见,多出现在心包切除术后综合征后的数月至数年。
预后
预防护理
预防
目前尚无特殊的预防方法,术前预防性应用类固醇类药物并不能有效地阻止术后的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的发生。
护理
1.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
2.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3.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多食水果及高纤维素食物。
4.避免寒冷刺激,注意保暖。
饮食保健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