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肾实质性高血压

实质性压(renal parenchymal hypertension)是由各种实质疾病起的压,占全部压的5%~10%,其发病率仅次于原发性压,在继发性压中居首位。多种实质疾病都可压,不同实质疾病压发病率有所不同。1、能压的单侧实质疾病 包括反流性肾病慢性肾盂肾炎肾盂积水及脏腺癌等,如果检测发现患侧素水平高,早期切除患有可能治......
目录

病因

发病原因

多种实质疾病都可压,不同实质疾病压发病率有所不同。

1、能压的单侧实质疾病 包括反流性肾病慢性肾盂肾炎肾盂积水及脏腺癌等,如果检测发现患侧素水平高,早期切除患有可能治愈或显著改善压,先天性单缺如(发育)患者压多见,而后天单切除(切除病或做移植供体)却未增加压危险,机制未清。

2、能压的双侧实质疾病很多 包括原,继发性小球疾病,慢性间质性肾炎,成人型多囊等,一般而言,原,继发小球疾病的压发生率高于慢性间质性肾炎及成人型多囊,而在原,继发小球疾病中,病理呈增殖和(或)硬化表现者压发病率最高,此外,无论哪种脏病当其出现功能损害时,压发病率都随之增加,文献统计,约90%以上的终末期脏病患者具有压。

病机

急性实质疾病导致压的要机制为水钠潴留,容量增加,利尿常能使压下降,乃至正常,而慢性实质疾病压的发病机制却较复杂,可由多种因素导致。

1.导致钠潴留,容量增加的因素

(1)导致容量增加:有如下因素可导致水钠潴留:①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下降,水钠排泄减少;②素-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化,醛固酮促进远端小管及集管钠重吸收;③交感神经系统活化,促进近端小管钠重吸收;④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生成减少,小管排钠减少;⑤功能不全导致胰岛素抵抗,体胰岛素水平增高,刺激钠泵(Na -K -ATP酶)增加近端小管钠重吸收,明显的水钠潴留即可导致容积性压发生。

(2)导致管阻力增加:有如下机制可导致外周及动脉收缩,管阻力增加:①素-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化,交感神经系统活化及皮素成增加,均刺激管收缩;②NO生成减少,拮抗管收缩因素减弱;③GFR下降导致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细胞外容积膨胀刺激源性喹巴因释放,甲状旁腺素及喹巴因都能增加细胞Ca2 浓度,促进管收缩,并提高管壁平滑对缩管因子敏感性;④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水平刺激管平滑肥大,使管应答性增强,管壁增厚,管腔变窄,管阻力增加,这些因素均能导致阻力性压。

实质性压中,单纯的容积性压或单纯的阻力性压均少见,绝大多数患者系两种致病因素并存,与原发性压比较,实质性压的容积因素常更明显。

从上面叙述可以得知,无论容积性或阻力性压发生,都与许多神经体液因子参与相,表2做了简要概括。

2。导致压的因素

(1)素-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nin-angiotensin aldosterone system,RAAS)活化:已有大量资料实,在实质性压发生及发展中RAAS起着重要作用,实质疾病时缺即可导致RAAS活化,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Ⅱ)能直接刺激管收缩,又能通过中枢增加交感神经活性,及作用于交感神经末梢促进儿茶酚胺释放,进一步使管收缩;醛固酮能增加远端小管及集管钠重吸收,加重水钠潴留,因此,RAAS活化既能参与阻力性,又能参与容积性压发生。

(2)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交感神经实质性压发病中也起重要作用,在实质疾病时交感神经能通过传入反射(afferent renal reflexes)活化,AⅡ增多也将从中枢及外周增加其活性,交感神经系统活化能刺激管收缩,增高管阻力;能促进近端小管钠重吸收,增加容量,故能从阻力及容积两面参与压发生,交感神经系统活化又能使管收缩,流量减少而刺激

素分泌,进一步活化RAAS增重压。

(3)源性洋地黄样物质释放:能与洋地黄抗体起交叉反应源性洋地黄样物质(endogenous digitalislike substance,EDIS)具有如下特性:抑制Na -K -ATP酶,促钠排泄,当实质疾病导致细胞外容积膨胀时,即能反射刺激视丘下部组织释放EDIS,抑制近端小管上皮细胞Na -K -ATP酶,减少钠重吸收,起排钠效应,但是,另一面EDIS将抑制管平滑Na -K -ATP酶,增加细胞钠浓度,减少跨膜钠梯度,使Na /Ca2 交换减少及电压依赖Ca2 通道去极化,故而胞浆Ca2 增加,这就促进了阻力性压发生。

(4)皮素:皮素是迄今发现的体最强缩管肽,它可能通过分泌途径,以及自分泌和旁分泌途径发挥作用,皮素能刺激管收缩;能促进RAAS活化;能减少流及GFR,减少尿钠排泄,因此,它也可能从阻力及容积两面参与实质性压发病。

(5)氨酸加压素:氨酸加压素对正常机体及原发性压患者压影响不大,但是已有临床试验表明,给慢性肾衰竭者应用氨酸加压素拮抗药能使压有效下降,提示氨酸加压素能通过缩管效应参与肾衰竭者压的发生,不过仍需更多研究肯定此观察及明确作用机制。

(6)降压因子减少:脏能产生多种降压因子,如前列腺素E2及I2,激肽(远端小管上皮细胞产生激肽释放酶,进而将浆中激肽原转换成激肽),房利钠肽,利钠肽,NO及质降压脂等,正如前叙,实质疾病时N0生成减少,拮抗管收缩能力减弱,而且NO减少还能减少小管排钠,加重水钠潴留,故它能从阻力及容积两面参与压发病,可是,至今仍未获得上述其他降压因子参与实质性压发病的确凿据。

临床症状

与同等水平的原发性压比较,实质性压较原发性压更易进展成恶性压,发生率约为后者2倍。其中,IgA肾病、特是增生硬化硬化性IgA肾病继发恶性压尤常见。并且,与原发性恶性压比较,实质性恶性压预后更差,有作者统计,前者5年脏存活率为60%,而后者1年半脏存活率仅4%。

实质性压的眼底病变常较重,管并发症常更易发生。这是因为实质疾病时除压外,还常常存在其他复心血管危险因素,如肾病征时的脂代谢紊乱,糖尿肾病时的糖代谢紊乱,功能不全时的贫血高尿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尿毒症毒素、代谢性酸中毒及微炎症状态等,这些复因素将明显升高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在此,还需特强调实质性压对基础脏病、尤其是慢性小球疾病进展的影响。慢性小球疾病时小球前小动脉呈舒张状态,系统压很易传入小球,造成小球高压、高灌注及高滤过,此“三高”即能加速残存小球硬化;同时,长期压又能导致脏小动脉硬化,包括入球小动脉玻璃样变,小动脉及弓状动脉膜增厚,使小动脉壁增厚管腔变窄,继发实质缺

损害(小球呈缺性皱缩至缺硬化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所以未能很好控制的实质性压将明显加速实质疾病进展,成恶性环。

尿蛋白量多的小球疾病,压的损害作用更明显,因为二者作用叠加。现知蛋白尿、尤其大量蛋白尿能致成小球高压、高灌注及高滤过,促进小球硬化;并且,滤过的蛋白质(包括补体及生长因子等)及与蛋白结的某些物质(包括脂质及等)被小管重吸收后,可活化小管细胞,释放致病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等)促进间质纤维化。因此,对蛋白尿实质性压患者,更需严格控制压。

实质性要诊断要点有:病人一般年龄较轻;既往有肾病史;肢体往往湿冷、苍白的多;压以舒张压较高、压小、压波动小为特点;常有肾病的迹象如贫血血尿蛋白尿、夜尿、功能不同程度损害;B超检查显示双实质呈弥漫性病变,皮质变薄等。

并发症

可并发功能衰竭、脑病等并发症。

诊断

检查化验

据具体的实质病变不同,实验室检查各有特点、如急性小球肾炎:尿中血尿蛋白尿伴短暂氮质血症。慢性小球肾炎:患者尿中大量蛋白,常有红细胞及管型,出现贫血功能受损。慢性肾盂肾炎:有尿路感染史,尿中有微量或少量蛋白,少量红细胞及白细胞,尿细菌培养阳性。

1、脏B超显示双实质呈弥漫性病变,皮质变薄等;有原发疾病的相应影像变化特点。

2、眼底 可有网膜、渗出及视盘水肿等改变。

诊断

实质性需与管性压、压继发的脏病变及其他继发性压鉴。有些病人肾病症状潜隐,而压表现很突出,易被误诊为原发性压。

1、管性

系由各种原因导致单侧或双侧动脉干或分支狭窄起的压,常见的病因动脉炎、纤维结构不良和动脉粥样硬化。如具有以下临床特征之压应疑有本病:发生于30岁下或50岁以上病人,无压家族史;压病程短、进展快,多数呈现恶性压表现;网膜可有出、渗出、视盘水肿等;头颈、上及(或)角区可闻及管杂音;X线及B超检查显示双大小、密度有差检验患侧素活性增高,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核素图检查呈阳性。动脉或选择性动脉造影有管狭窄,可以确定诊断。

2、压性脏病 实质性压与原发性压继发损害鉴,病史对其鉴非常重要。是压在先,还是蛋白尿在先,对鉴诊断起键作用,后者诊断要点如下:

①中年以上多见,可有压家族史;

②出现损害以前已有10年以上持续性压;

③病情进展缓慢,小管功能损害(尿浓缩功能减退,出现夜尿增多)早于小球功能损害;

④尿改变轻微(尿蛋白轻,尿镜检有成分少);

⑤常伴随网膜病变、并发症;

⑥诊断本病尚需除外各种原发、继发脏疾病。临床诊断确有困难时可穿刺活检,组织病理检查对鉴诊断有帮助。

3、其他继发性

分泌性压:分泌疾患中皮质醇增多症、嗜铬细胞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绝经期等均可有压发生。一般可分泌的病史、特殊临床表现和分泌试验检查做出相应诊断。

动脉缩窄、先天性动脉缩窄或多发性动脉起降动脉动脉狭窄,都可导致压。临床特点常有上肢压高而下肢压不高或降低;动脉动脉和其他下肢动脉搏动减弱或不能触及;肩间区、腋部和中上部,可有侧支动脉的搏动、震颤和杂音;有左室肥大和扩张征象。

③颅脑病变:某些炎或肿高压等常有压出现,本类病变的神经系统表现多具有特征性,诊断一般并不困难。

妊娠压综征:多发于妊娠后期3~4个月、分娩期或产后48h,以压、水肿蛋白尿为特征,重者有抽搐昏迷

治疗

1.控制饮食

低盐饮食:每日摄盐6g以下;大量蛋白尿(>1g/d)及功能不全者,宜优质低蛋白饮食,即选择高生物价蛋白,蛋白量控制在0.3~0.6g/kg体重。

2.病因治疗

据原发脏疾病进病因治疗是本。

3.对症治疗

控制压。据最新2013欧洲压指南,实质性压患者压<140/90mmHg,蛋白尿糖尿病患者压<140/85mmHg。各类抗压药物均可用于实质性压患者,且大多数需多种药物联治疗才能达标。

(1)素-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抑制包括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ACEI)和张素II受体拮抗(ARB),通过降压与抑制RAS,是据最多的延缓脏病发展的降压药物,而成为首选。除了ACEI和ARB外,近年还出现了两类阻断RAAS的新药:素抑制阿利吉仑和醛固酮受体拮抗酯和依普利酮均能降压,降尿蛋白,保护脏。

(2)钙通道拮抗(CCB)具有良好的降压疗效,近年许多临床试验均已实,只要能充分降压,即能改善小球“三高”,对病肯定有益,最终降低心血管的危险性。

近年又问世一些能阻断T型通道的新型双氢吡啶类CCB,如同时阻断T、L及N型钙通道的贝尼地平,同时阻断T及L钙通道的马尼地平、依福地平及尼伐地平。T型钙通道在入球及出球小动脉壁上同时分布,扩张入、出球小动脉作用相同,不会增加小球“三高”,在治疗实质性压上更有优势。

(3)其他降压药物其他降压药物如利尿、β受体阻滞及α受体阻滞等,都具有压依赖性脏保护作用,一般仅作为降压药物与前述药物联治疗。

(4)降压药物的联应用实质性压常需3~4种降压药联用才能降达标值,首选ACEI或ARB联利尿。如压未达标可再联CCB、β受体阻滞或α受体阻滞等。当eGFR<30ml/min或有大量蛋白尿时,宜选用袢利尿药。近年来出现的单复方固定制在联治疗中越来越受到重视。降压治疗中,应注意监测功能,并进药物量相应调整。

4.功衰竭药物治疗无效者

常需液透析,透析时不需停用降压药。

预后

慢性脏病(CKD)和实质性压常提示预后不良,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高。酐水平是预测实质压患者心血管事件一个重要指标,终末期肾衰竭患者有50%死于心血管并发症,为第一死亡原因。

预防

积极治疗原发脏疾病是防治实质性压的键。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