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脚气病性心脏病

病性心脏病为维生素B1(硫胺素)严重且长时间缺乏而起的一种高排量型心脏病。若以神经系统表现为干性脚病,以力衰竭为则称湿性脚病。前本病少见。前者表现为上升性对称性周围神经炎,感觉和运动障碍,力下降,部分病例发生足垂症及垂症,走时呈跨阈步态等。后者表现为软弱、疲劳心悸气急等。脚心脏病(beriberi heart disease)为维生素B1(硫胺素)严重且长时间缺乏......
目录

概述

心脏病(beriberi heart disease)为维生素B1(硫胺素)严重且长时间缺乏而起的一种高排量型心脏病,周围动脉阻力降低、量增加为其特征性改变。

病因

(一)发病原因

维生素B1缺乏是脚心脏病的病因,常见于:①长期食用白米或米饭洗不当者;②慢性肠炎吸收不良者;③长期养缺乏者;④慢性消耗性疾病者;⑤慢性中毒者。

(二)发病机

1.发病机维生素B1转变为TPP后,作为辅酶参与丙酮酸氢和α-酮戊二酸氧化羧过程。维生素B1缺乏减少丙酮酸转化为乙酰辅酶A,减少α-酮戊二酸转化为琥珀辅酶A,最终损伤糖的氧化磷酸化过程,使高能磷酸盐生成减少,造成神经系统和能量供应不足。

湿性脚病表现为高力衰竭的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交感神经受损和中丙酮酸、乳酸含量增加导致周围动脉扩张有。周围管阻力下降,环加速,回心血量增加,使量增加。同时,导致动静分流增加,动静氧差值减小。

病理

维生素B1缺乏常罹及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以神经系统病变为,无力衰竭者称为干性脚病;以心血管病变为,出现力衰竭者称为湿性脚病。干性脚病侵犯周围神经,为非炎症性鞘变性。严重者侵犯中脑上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丘下部、第三脑室、第四脑室小脑,表现为管扩张、管增生、管周围点状出细胞坏死和质增生。湿性脚心脏病理变化属非特异性改变。尸检示肥厚、细胞和传导系统呈退性变、水肿和坏死。大量淋巴细胞浸润,间质水肿明显。双室扩张肥大,以室受累为

临床表现

1.干性脚病 表现为上升性对称性周围神经炎,感觉和运动障碍,力下降,肉酸痛尤以腓肠为著,部分病例发生足垂症及垂症,走时呈跨阈步态。神经中迷走神经受损最为严重,其次为视神经、动眼神经、展神经和前神经。重症病例可见出性上部灰质炎综征或性脚病(Wernicke脑病),表现为眼球震颤健忘、定向障碍、共济失调精神错乱、意识障碍谵妄昏迷。还可与Korsakoff综征并存,有严重的记忆和定向功能障碍。

2.湿性脚病 表现为软弱、疲劳心悸气急。因衰竭和水钠潴留病人出现厌食恶心呕吐、尿少及周围性水肿。体检阳性体征多为体环静压高的表现。率快速但很少超过120次/min,搏搏动明显,压低但压差增大,周围动脉可闻及枪击音。叩诊心脏相对浊音界可以正常,或轻至重度扩大。尖部S3奔马律,前区收缩中期杂音,两湿啰音,可查见肝大胸腔积液腹水心包积液体征。

3.急性暴发性心脏管型脚病(Shoshin脚病) 表现为急性环衰竭,烦躁压下降,严重的周围型发绀率快速,心脏扩大明显,颈静怒张。有轻度或无周围性水肿。病人可在数小时或数天死于急性力衰竭。

摄入缺乏维生素B1饮食3个月以上,或有长期腹泻、酗、服用利尿药及透析病人,短期出现心脏扩大、体环静压升高、水肿,无其他心脏据者应疑及本病。可同时伴有或不伴有周围神经炎和糙皮病。转酮醇酶活性下降。补充维生素B1后心脏缩小,水肿消失,转酮醇酶活性上升,则进一步确诊为本病。

检查

1.测定全或红细胞转酮醇酶(transketolase)活性,是诊断维生素B1缺乏较为可靠的指标。若给予硫胺二磷酸盐后该酶活性增加15%,则提示体维生素B1缺乏。

2.维生素B1缺乏病人丙酮酸含量(正常值57~125µmol/L)和乳酸浓度升高。

3.电图检查 病人电图可正常也可异常,但无特异性改变。表现为窦性动过速,QRS波低电压,T波倒置,电轴右偏。晚期Q-T间期延长。

4.胸部X线检查 常可见心脏扩大,胸腔积液

5.导管检查 常表现为房压升高,嵌顿压升高,量增加,室射分数在疾病早期正常,至疾病晚期下降。周围管阻力下降,环时间缩短,动静氧差减小。

鉴别

1.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 过量的甲状腺激素直接和(或)间接作用于和周围管系统使心脏处于高排量的状态,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导致心脏功能不全,与本病颇为相似。但甲亢性心脏病可有多种律失常,尤以期前收缩、房颤动及房扑动多见。此外,甲亢性心脏第一音亢进,并可扪及甲状腺肿大或甲状腺肿。而本病第一音减弱,且有养缺乏史以及维生素B1试验治疗和实验室检查可予鉴

2.贫血心脏病 严重而长时间的贫血氧供应不足,率代偿性加快,周围环阻力降低,可导致高排量状态,需与本病进。但贫血心脏病患者具有严重贫血史,并存有严重贫血的实验室改变,纠正贫血治疗后,临床表现可获缓解。此外,贫血心脏病患者第一、二音增强,均有助于本病的鉴

西医治疗

已发生力衰竭者可以维生素B6皮下注射,或用葡萄糖液稀释后静注射,每日1次,待力衰竭纠正后改为服。浮肿、胸水腹水明显时可给利尿洋地黄类药物疗效不理想。

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

1.湿浊心悸气喘,面青紫,志恍惚,恶心呕吐,下肢浮肿,麻木不仁,肢体沉重,舌质淡胖,苔白滑,濡。化湿降浊。半夏汤加吴茱萸牛膝等。

2.热毒心悸气喘,面青紫,志恍惚,烦躁不宁,下肢浮肿,麻木不仁,渴汗多,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滑数。清热解毒开窍犀角配服紫雪

预防

1.多食用糙米,或添加硫胺素的大米。

2.避免过量摄入含碳酸盐的饮料,且不宜在夏季从事剧烈活动。

3.避免长期使用利尿药治疗。

4.采用烤或式处理含硫胺素酶的食品,如蟹和类。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珠心

下一篇 假种皮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