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

窦房折返性动过速(sinoatrial reentry tachycardia,SART)亦称窦房结折返性动过速(sinus nodis reentrant tachycardia,SNRT),是指折返激动发生在窦房结及其毗邻的组织之间,特窦房结有病变的患者。(一)发病原因大多发生在年老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常见于病态窦房结征及冠病患者,也可见于肌病湿心脏病,压性......
目录

病因

(一)发病原因

大多发生在年老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常见于病态窦房结征及冠病患者,也可见于肌病湿心脏病,压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病等,单次或两次窦房结折返也多发生在上述疾病时。

(二)发病机

窦房结的P细胞是慢反应细胞,除极速度慢,幅度低,激动传导缓慢,在正常情况下各群P细胞之间就存在起搏频率和传导性能差异,这种窦房结细胞群之间存在着功能上的差异,可导致细胞群之间发生不同的不应期,使窦房结在功能上成几条传导径路,而有利于折返成,此外,在窦房结周围尚有一个生理上介于窦房结(慢反应)和(快反应)之间的区域即窦房结结周区,结周区的结周纤维存在着功能性纵向分离的双径路,即传导性和不应期的不均一性,可成为折返的发生处,构成折返的病理基础。

在病变条件下,窦房结及结周区细胞的不应期长短差增大,激动在这些细胞中的传导速度也会显著减慢,在动周期的早期,这些情况可更加明显,所以适时的房性期前收缩进入窦房结后,激动缓慢地传至窦房结原先的阻滞区,如果这时该区及原先激动过的房已离了不应期,便可再次激动起窦性回波,反复环折返即窦房折返性动过速,临床表现及心脏程序刺激可以重复地诱发和终止等特点都表明这种突发突止的动过速发生机制为折返,也可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症状

此病可见于任何年龄,好发年龄在40~60岁,常见于老年人,男性较多,约占60%。

动过速发作呈阵发性,即突然发生,突然终止,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不等,为几秒到几小时,发作时率为100~200次/min,多数为100~130次/min,平均为130次/min,发作时的症状决定于发作时的率,持续时间及伴有的基础心脏病的情况,多数伴有心悸气短胸闷头昏,仅少数可伴有流动力障碍,常因情绪激动,紧张,运动等诱发动过速,部分病例无明显诱因,发作频度可逐年增加,发作的持续时间随病程有逐渐延长的趋势。

检查

1.电图检查

(1)典型电图表现:

①由连续3个以上的窦性期前收缩组成的动过速:频率为100~160次/min,平均为130次/min。

②P′波态与正常窦性P波相同或相似。

③P′-R间期的长短与动过速的频率有,但通常大于0.12s,小于0.20s。

④R-P′间期>P′-R间期

动过速终止前P′-P′间期可突然延长。

室率规则也可不规则:在动过速始时,其室率常不规则,以后趋于整齐,短阵发作时常不规则。

动过速呈阵发性:突然发作,突然终止,发作持续时间一般较短,一次阵发可仅10~20次搏,终止时停搏时限一般长于对照窦性周期。

房性期前收缩可诱发及终止动过速。

(2)对典型电图特点的详细描述:

①P′波态,时限及P′-R间期均与动过速发生前的窦性P波基本一致,此为诊断的重要依据,但有时可稍异,这取决于房性期前收缩传入窦房结的途径是否影响窦性回波除极房的顺序,如传出途径与正常窦性相同,房除极变化不大,则窦性回波态和正常窦性一致,不然即会稍异。

②常伴温醒现象,即在前3~5个动周期中率可不规则,常逐渐增快而趋稳定,在动过速终止时有冷却现象,即在最后3~5个动周期中率逐渐减慢后动过速终止。

③诱发窦房折返性动过速的房性期前收缩其联律间期窦性期前收缩联律间期相等,无代偿间歇,可被窦性期前收缩偶尔也可被室性期前收缩诱发和终止。

④兴奋和刺激迷走神经时,可使率减慢或使动过速突然终止。

⑤由于房室结室并非折返径路中,故同时可房室传导阻滞房室分离或束支传导阻滞,它们并不终止动过速,也不影响动过速的频率。

⑥有部分窦房折返性动过速依靠电图诊断有一定的困难,如下所述:

A.当窦性回波与P波态略有差异时,很难与房折返性动过速鉴

B.伴窦性律显著不齐时的窦房折返。

C.窦性P波及窦性回波的振幅较低时。

D.窦性回波重叠在前一动周期的T波时,其态常难以辨认。

上述情况时需进电生理检查,以获可靠诊断。

2.电生理检查特点

(1)适时的房刺激可诱发和终止动过速。

(2)可有明显的,较宽的诱发窗

(3)可反复重复诱发和终止动过速。

(4)迷走刺激可终止动过速。

(5)动过速的诱发与房室传导延缓或房传导延缓无

窦房折返性动过速的诊断程序如下:

①若有突发突止的发作特点:结发作时的典型电图表现,则可确诊,但由于动过速的发作持续时间常短暂,体表电图不易捕捉到,可依靠动态电图去捕捉而确诊,

②可做食管电生理检查:可S1S2或RS2程序刺激诱发和终止动过速,可能遇到P波态变异或不好辨认,需电生理检查。

电生理检查有确定诊断的价值,要观察和测定动过速诱发后房激动的顺序,当顺序符由上向下,由右向左,并与窦性律的房激动顺序完全一致时,则可确诊。

诊断

1.P′波的态,激动顺序与窦性律相同,频率为100~160次/min,律可整齐也可不整齐,动过速为突发突止。

2.适时的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可诱发或终止发作。

3.出现房室阻滞时,不影响窦房折返性动过速的存在。

4.动过速发作终止后的间歇等于或略长于窦性周期。

5.迷走神经刺激可终止发作。

鉴别

1.与自律性增高的窦性动过速的鉴

(1)SNRT通常是窦房结有病变,而窦性动过速是一种生理反应.也可能是某些病理状态的反映,但窦房结是正常的。

(2)SNRT是突然发作,突然终止的,发作持续时间大多很短,而窦性动过速常逐渐发生,逐渐停止,无突发突止的特点,持续时间也长,可达几小时,几天或更长。

(3)SNRT食管房调搏程序刺激可被诱发也可被终止,而窦性动过速者不能被诱发和终止。

(4)SNRT经刺激迷走神经可被终止或频率明显减慢,而对窦性动过速者仅能使其频率暂时减慢,而不能使其突然终止。

2.与非阵发性窦性动过速的鉴 非阵发性窦性动过速可看成是严重而顽固的窦性动过速,其特点是率常更快(白天多>140次/min),持续时间长(几个月或几年),药物反应差,常可导致动过速性肌病,鉴法与上述相同。

3.与折返性动过速(IART)的鉴

(1)IART时房相对不应期导致房传导缓慢,而SNRT的窦房折返时无房传导延迟的其他所见。

(2)IART时房回波与窦性P波明显不同。

(3)电图记录时可见房激动顺序与窦性P波不同。

(4)IART时改变房刺激部位常不能重复,而不同房部位的刺激可重复诱发窦房折返。

4.与自律性房性动过速(AAT)的鉴 自律性房性动过速有突发突止的特点,但发作时频率较快,房P波态与窦性P波相比变异明显,其他与上述窦性动过速的鉴法相同。

5.与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动过速的鉴 后者发作时R-P间期>P--R间期,但其P′波是从逆传房,故动过速发作前后的P-波相反,Ⅱ,Ⅲ,aVF导联P′波倒置可与SNRT相区

治疗

中医治疗法   

气虚

临床表现:心悸气短,乏力,活动后加重,疲咳喘,面色苍白舌质淡或边有齿痕,沉细或虚数。   

方药汤加减(炙甘草10克,地龙15克,肉桂五味子各5克,丹参泽泻黄芪各20克,茯苓当归太子参各30克)。   

用法:水服,每日1。   

功效:温阳益,活化淤,健脾利水。   

加减:气虚自汗者,加白术15克以益固表;兼淤者加桃仁赤芍各10克以淤。   

阴两虚   

临床表现:心悸气短,疲乏,动则汗出,自汗盗汗头晕心烦口干,面色暗红舌红少苔,细数无力。  

方药:加味饮(熟地20克,人参麦冬各15克,白术五味子各10克,黄芪丹参茯苓各30克)。   

用法:水服,每日1。   

功效:益养阴,补。   

加减:口干心烦热者,加知母15克以养阴清热;胸痹胸闷者加川芎薤白各10克,瓜蒌20克;胁下有块者,加三棱莪术各10克。 中药材查询 Breakline 窦房折返性动过速西医治疗法   

西医治疗  

1.药物治疗   

(1)β受体阻滞药:通常选用服制即可。例如:普萘洛尔(得安)10~20mg/次,3次/d,服;阿替洛尔(氨酰安)12.5~25mg, 2~3次/d;美托洛尔(倍他乐克)12.5~25mg,2~3次/d。β受体阻滞药对一部分病人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服用后能够预防发作,但治疗一段时间后需增加药物量才能维持原来疗效。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药者,不能突然停药,应逐渐减量维持才能停药。   

(2)钙拮抗药(维拉帕米)、洋地黄胺碘酮等药物对多数患者有稳定的疗效:①维拉帕米(异搏定)40~80mg/次,3次/d;②地高辛0.125~0.25mg/次,1次/d;③胺碘酮200mg,3次/d,服,动过速控制后减至200mg,1~2次/d,3天后每周服5天,1次/d,每次200mg。   

(3)腺苷:腺苷6mg或ATP 10mg迅速静推注,若用药2~3min无效,可再前述量迅速静注。ATP单量不宜超过30mg。腺苷对其他类型的房性动过速终止无效。其机制不清楚。   

对基础性心脏病进治疗。   

2.非药物治疗 射频消融术可治SNRT。先在X线或超声动图的指导下,将一支多极导管沿房终末嵴放置,即放在上腔静房前侧壁的交接区域,窦房结则位于此区域中,此后诱发动过速进局部电位标测,当标测到局部房电位领先体表电图P波起始点35ms以上时,可作为放电的靶点。较好的靶点区常可记录到碎裂电位、慢电位,提示消融电极已位于窦房折返环路的缓慢传导区。靶点确定后则可低能量(10~15W)试放电,有效时可加大能量(20~30W)继续放电。   

窦房区域的消融靶点常接近神经,放电时最好给予电刺激起搏,观察有无膈肌抽动,避免消融过程中损伤神经膈肌痉挛。  

预后

通常预后良好。

预防

1.避免精神紧张和过度劳累,做到生活规律、起居有常、精神乐观、情绪稳定,均可减少本病的复发。

2.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咖啡;食宜清淡。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乔木

下一篇 水泽兰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