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白喉性心肌炎

白喉炎是一种由白喉棒状杆菌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体炎和(或)喉炎咽喉部典型灰白色假膜成及其外毒素所致中毒症状要特征,严重者可炎,称为白喉炎,系白喉最严重的并症和要死亡原因。白喉是一种由白喉棒状杆菌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体炎和(或)喉炎咽喉部典型灰白色假膜成及其外毒素所致中毒症状要特征,严重者可炎,称为白喉炎,系白......
目录

疾病概述

白喉是一种由白喉棒状杆菌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体炎和(或)喉炎咽喉部典型灰白色假膜成及其外毒素所致中毒症状要特征,严重者可炎,称为白喉炎,系白喉最严重的并症和要死亡原因。本病多见于儿童,冬春为多发季要由沫传染,亦可玩具,衣服和用具间接传播。白喉病的征象 包括发热恶心呕吐,在,偶尔在皮肤及其他部位有白喉假膜成,局部淋巴结肿大,可出现“牛颈”等。

病因

(一)发病原因

该病由白喉杆菌起的急性传染病,系与病人或带菌者接触而感染,常限于上呼吸道,成坚韧的假膜,紧附于其下的组织,用力撕即出,假膜始出现一侧扁体的区,严重病例可延及另侧扁体及悬雍垂,软壁并可延伸到气管气管起支气管阻塞,最后缺氧而死,白喉也可表现为皮肤型,偶尔侵害眼,中耳,颊黏膜,生殖器,常为继发性,全身影响要是炎,周围神经炎,系白喉外毒素起。

(二)发病机

白喉受损的机制是由于白喉杆菌释放毒素,干扰氨基酸从可溶性核糖核酸转换到多肽类结构,从而抑制蛋白质的成。

白喉杆菌侵袭力弱,仅在其损伤处的皮肤和黏膜局部生长繁殖,但所产生的外毒素毒性极强,机体吸收后可产生毒血症状,并导致全身性病理变化,以上腺和末梢神经为著,白喉要累及细胞和心脏传导系统,其病理改变早期可见心脏明显扩大,细胞呈混浊肿胀和脂肪变性,继之出现多发性灶性玻璃样变性,颗粒样变性以及细胞坏死,附近伴有多核白细胞浸润;晚期可有结缔组织增生,心脏传导系统可发生变性,坏死及瘢痕成,导致传导系统功能异常。

白喉杆菌的外毒素可心脏传导系统导致变性,坏死和瘢痕成,常见于白喉病的第1周末和第2周之初,第2周末可出现恢复性改变,包括肉组织成,肌病变恢复,组织及成纤维细胞增生,至病程第3,第4周可有瘢痕组织成。

症状体征

本病多见于儿童,冬春为多发季要由沫传染,亦可玩具,衣服和用具间接传播,有以下临床表现特点:

1.白喉病的征象 包括发热恶心呕吐,在,偶尔在皮肤及其他部位有白喉假膜成,局部淋巴结肿大,可出现“牛颈”等,白喉尚可出现呼吸道阻塞症状时有蝉鸣音或出现“三凹征”。

2.环系统受累表现 包括乏力,面色苍白发绀呼吸困难症状,体检有心脏轻至中度扩大,音低钝,可呈胎样音,动过速或过缓(多为房室传导阻滞现象),尖区可出现收缩期吹样杂音和舒张期奔马律,广泛肌病变可造成源性休克,多在起病后第2周发生,常先有皮肤苍白恶心呕吐腹痛症状,继之出现四肢冷,搏细弱,压下降等征象,此外,白喉杆菌外毒素对周围小管及管舒缩中枢的毒性作用,也可能是导致本病休克的原因,亦可有力衰竭的征象,包括环淤症状,体征。

检查

1.常规 可有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严重者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中可见中毒颗粒。

2.细菌检查 在假膜和黏膜交界处涂抹,进检查和培养,常可找到革兰阳性杆菌或白喉杆菌,细菌培养亦可获阳性,必要时可做细菌毒素试验和毒力试验。

3.其他 以2%亚酸钾溶液涂抹采集的假膜,可见假膜变为黑色

4.电图 早期即可见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窦性动过速常见,其次为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发生完全性传导阻滞者预后凶险,多在急性期死亡,其他可有束支传导阻滞窦性动过缓,室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动过速,房扑动或颤动等电图异常。

5.X线及超声动图检查 心脏呈轻度至中度增大,搏普遍性减弱,功能测定常有量,射分数降低等改变。

诊断

临床上有感染中毒症状咽喉部有假膜成的病人,若出现受累的各种表现,包括电图异常,环衰竭或力衰竭等可考虑存在白喉炎,细菌检查阳性有助于确诊。

鉴别

本病应与湿炎,化脓性扁体炎及β受体功能亢进综征等做鉴

1.湿湿炎常有扁体炎或峡炎等链球菌感染史,抗“O”增高,沉降多明显增快,C反应蛋白(CRP)阳性,电图改变以P-R间期延长较常见,拭物培养常有链球菌生长,且多有大关节炎,鉴于湿炎常有膜炎,因此二尖瓣反流性收缩期杂音多较明显,且可因瓣膜水肿,炎症出现舒张期杂音(Carey Coombs杂音),若心脏扩大不明显,而杂音较响亮,则湿性可能性更大,白喉炎虽有炎的表现,但多有典型的白喉病表现,心脏无舒张期杂音,电图可有ST-T改变,P-R间期延长及T波改变等,取假膜和黏膜交界处的细胞染色,常可见白喉杆菌,注意从以上几点进

2.化脓性扁体炎 该病起病急,发热咽痛部红肿,扁体上有点状或小状黄白色渗出物,但较疏松且易抹掉,抹掉后不出,以此特点与白喉病鉴

3.β受体功能亢进综征 本征多见于年轻女性,常有一定精神因素为诱因,诉多易变,而客观体征较少,无发热沉增高等炎症据,要表现为电图ST段,T波改变及窦性动过速,普萘洛尔20~30mg后半小时即可使ST段,T波改变恢复正常,白喉电图上有ST-T改变系损害所致,普萘洛尔后短期不能恢复正常,此外,β受体功能亢进综征无心脏扩大,功能不全等器质性心脏病的据。

并发症

1.律失常 白喉炎易出现律失常的表现,其中有窦性动过速,窦性动过缓,室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动过速,房扑动或颤动,房室及束支传导阻滞等,严重者可发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2.力衰竭 重症白喉炎由于损害广泛而严重,可出现心脏扩大,力衰竭的临床表现。

3.源性休克白喉损害严重而且范围广泛时,可因心脏量减少出现周围环衰竭的表现,可有压下降及周围组织灌注不足等表现,严重出现源性休克

治疗

药物治疗:   

1.积极治疗原发病 如给予白喉抗毒素4万~10万U注射或稀释后静滴注。抗生素首选青霉素40万~80万U注射,1次/d,疗程7~10天。青霉素过敏者改用红霉素40mg/(kgd),分4次服,疗程同上。此外,利福平克林霉素(氯林可霉素)也有效。   

2.绝对卧床休息 一般卧床休息时间不少于2个月,直至心脏完全恢复,因为有时极轻度的体力活动,如在床上坐起,去厕所大小便,即可能猝死

3.适当应用的药物 如ARP、CTP、辅酶A、泛癸利酮(辅酶Ql0)、维生素B1、维生素C、肌苷及1,6-二磷酸果糖等。   

4.纠正衰及周围环衰竭 衰者应给予低钠饮食和限制水分摄入,慎用洋地黄类制,一般可先给予毒毛苷K(毒毛旋花子苷K),成人每次0.125~0.25mg,儿童每次0.007mg/kg加50%葡萄糖20ml,缓慢静注射,视病情可应用利尿药和管扩张药。洋地黄用量应控制在常规量的1/2~2/3,以免发生中毒(此时病人对洋地黄类药物敏感,易致过量中毒,应用时量宜小,但效果多不明显)。如并发周围环衰竭时可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间羟胺等。

5.纠正律失常 对于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排出量减少者,可应用阿托品山莨菪碱或异丙上腺素0.5~1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缓慢静滴注,必要时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如出现动过速,尤其是室性动过速,应用利多卡因、溴苄铵或普鲁卡因胺等治疗,但量应比常规用量小,以免过度抑制。此外,尚需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加强护理及支持疗法等,均不容忽视。

预后

在应用抗毒素前,白喉炎的病死率较高,尤其是儿童可超过50%,成人约25%。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普遍使用,已很少能见到该病。白喉的病死率在应用抗毒素前可高达30%~45%,在应用抗毒素后,显著降低。据我国部分地区统计,20 世纪50 年代,60 年代和70 年代的病死率分为10.3%、5.6%和3.3%。此病治疗的早晚、临床类型等均与预后密切相,死亡的要原因为炎。白喉肌病的病死率很高,要是出现完全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休克力衰竭者预后恶劣,急性期病死率甚至高达90%。

预防

1.保护易感人群,控制传染源 隔离治疗患者至症状消失后2 次鼻咽部培养阴性。2.切断传播途径。3.提高机体免疫力 可用白、百、破混菌苗或吸附白喉类毒素注射。4.对卧床休息6 周以上者,静注葡萄糖和维生素C,严重者可用激素,可注或静输注三磷腺苷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水田七叶

下一篇 变异型心绞痛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