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胰腺假囊肿

囊壁系纤维膜,并无上皮细胞,囊含有棕褐色绿色液体。多见于重症腺炎和损伤后,由于管破裂、外流液聚积而成。随着囊肿逐渐扩大,邻近的十二指肠结肠受推移,产生相应的压迫症状;若继发感染,则成脓肿;一旦溃破将腹膜炎或穿入结肠等导致瘘。中文腺假囊肿 英文:pseudocyst of pancreas :假性囊肿腺假囊肿在临床上并非罕见,多继发于急慢性腺炎......
目录

名称

中文腺假囊肿

英文:pseudocyst of pancreas

 :假性囊肿

概述

腺假囊肿在临床上并非罕见,多继发于急慢性腺炎和腺损伤,由液、液外渗以及腺自身消化导致局部组织坏死崩解物等的聚积,不能吸收而成,囊壁由炎性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囊腺上皮层衬垫,因此称为腺假囊肿

病因

1981年,Grass首先提出把腺假囊肿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急性腺假囊肿是指囊肿容急性聚积而成的囊肿多继发于急性腺炎和腺损伤。急性腺炎的病因随不同国家与地区而异,在国胆石诱发的急性腺炎占40%~50%酗起的较少,而欧美国家急性腺炎占65%,胆石性仅占10%。部损伤包括外伤与手术损伤,由此导致的急性腺炎占7%,Nguyen等报道急性腺炎的病因成的腺假囊肿的归转有影响,胆石腺炎及手术后腺炎成的腺假囊肿自然消退的可能性较小,多需采用各种法处置。急性腺假囊肿的位置多数鶒在邻近腺的网膜,也偶发于远离腺的盆腔或纵隔等部位,囊壁一般不成熟,有时与管相交通,无管狭窄。

慢性腺假囊肿是在慢性腺炎基础上因管梗阻破裂所致慢性腺炎的病因急性腺炎大致相同,要亦为胆石、酗与损伤少见于高脂血症、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高钙血症以及长期应用某些药物如皮质醇、避孕药等慢性腺假囊肿的位置大多在周,囊壁多成熟与总管交通伴管狭窄。

最近,D’Egidio等将腺假囊肿分为3型:①坏死后Ⅰ型,继发于急性腺炎,囊壁成熟或不成熟,囊肿管很少交通,ERCP显示管无异常。②坏死后Ⅱ型,见于慢性腺炎急性发作,囊壁成熟或不成熟,常与管相通,ERCP提示有慢性腺炎征象,但无管梗阻。③潴留性Ⅲ型,伴慢性腺炎,囊壁成熟与管交通,ERCP见管有明显的狭窄。这种分类有助于对治疗时机与法的选择。

病机制:

以往将腺假囊肿作为单一的囊肿采用传统的期待性对策。随着对急性和慢性腺假囊肿的发生、发展及病理变化的深入研究,在处理原则上有了更新。

急性腺假囊肿亦称为急性液潴留,急性腺炎特是急性坏死性腺炎时,液外渗,自身消化致腺本身及组织坏死、液化加上液及炎性渗出等急骤在周聚积潴留损伤后造成管破裂,潴留液中含有大量液,囊容物由于出组织坏死常呈棕黑色,淀粉酶一般较高,其囊壁是由炎症刺激周围器官的脏腹膜网膜所生成的炎性纤维组织增生,而没有腺上皮细胞覆盖无真正意义上的包膜,囊壁实际上是周围腔器及网膜。鉴于以上原因,①囊壁成熟需要一定时间一般6周左右,只有成较牢固的纤维壁时,才能安全囊肿术否则易发生瘘。②手术时不应强分离囊肿壁,以免造成出肠道破裂。含有大量消化酶的囊容物在局部有许多危害:A.继发感染且易破坏肠黏膜屏障,发生源性感染;B.腐蚀邻近脏器造成穿孔;C.胰酶破坏管壁的弹力纤维,造成管破裂,发囊大出;D.巨大囊肿压迫周围脏器,导致阻塞性黄疸肠道梗阻等;E.囊压突然增高加之外力因素,可发生破裂,成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慢性腺假囊肿常发生在慢性腺炎的基础上,导致腺实质逐渐成局限性或弥漫性纤维化和坏死性改变,造成管阻塞,液排泄不畅,最终腺假囊肿。常发生在腺实质周一般较小,囊容物多为液,呈灰白色由于病程较长,囊壁为逐渐增生的纤维组织层,常较厚,多成熟。一旦囊囊肿亦会急速膨胀增大。慢性囊肿常伴有外分泌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出现慢性消化道症状糖尿病。

症状

临床表现:

腺假性囊肿的临床表现特点要是据急性或慢性腺炎所处的阶段。急性囊肿时,表现为病情鶒的延续病人处于急性腺炎的情况下而不能很快好转,发热、上部胀痛和压痛肿块腹胀肠道功能障碍等;严重的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后期的病例,假性囊肿壁已成熟,周围的炎症改变已消退,此时临床诊断的要点包括:①急性腺炎发作的病史;②部疼痛不适及肠功能障碍;③上部肿物;④尿淀粉酶可升高或不升高。

慢性腺假性囊肿多发生在慢性复发性腺炎的基础上,当囊肿体积不很大,特是位于腺尾部时,临床上扪不到上部肿块,要表现为慢性腺炎的症状,如上部及部痛脂肪消化功能障碍、糖尿病等。上腹痛慢性腺炎、脾大、上消化道出功能正常是此症的特征。

并发症

腺假囊肿的并发症更多见于急性腺假囊肿

1.囊 周与上部许多较粗的管常构成囊壁的一部分如左动静右动静动静等,管壁被激活的胰酶和感染侵蚀,可突然发生破裂出病人可突然出现剧烈的持续性腹痛部包块急剧增大,且有刺激征,常表现症状,很快进入休克状态,B超可发现囊呈强回声凝块,出后囊压骤增,可造成囊肿肠道瘘,发生消化道大出。若病人一般情况允许,可皮选择性动脉造影找到出部位并进堵塞或急症手术,吸净囊结扎管,并在远离病变部位再结扎2~3道。如病人情况极差为挽救生命,亦可用长纱布条填塞待出停止3~4天后逐渐抽出纱条。

2.囊肿破裂 囊肿破裂后部包块突然消失,囊液如进入腔可发生全持续性剧痛起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应急诊囊肿流术。如穿破肠道,常伴腹泻,少数可发生消化道出,如果出量不大可先非手术治疗,待6周后再决定进一步治疗案。

3.囊感染 囊肿并发感染时通常出现腹痛发热,白细胞增高等征象急性腺假囊肿继发感染与急性重症腺炎坏死并感染较难区,特在2周以,治疗应立即流。对可疑病人B超或CT导下的穿刺涂检查和细菌培养,有助于诊断。感染一旦确定,如囊肿为单腔且囊液鶒不稠时可选择穿刺置管流,如手术则应选择外流术。

4.囊肿对周围的压迫 巨大囊肿压迫十二指肠结肠,可发生肠道梗阻,压迫总管可出现阻塞性黄疸,压迫静成静栓,最常见的是,其次是门静肠系膜上静,可区高压,外型门静高压或十二指肠黏膜下张而发生上消化道大出;压迫下腔静导致两下肢水肿,极少数可伸向食管动脉裂孔,上升至纵隔和胸腔压迫,影响环和呼吸功能。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做流减压手术。

诊断

临床上遇到曾有急慢性腺炎或上损伤,出现上疼痛、饱满、肿块,伴肠道功能障碍的病人,体检时能触到上肿物,边界不清,较固定,呈囊性感有深压痛,就应想到有囊肿的可能,肠道造影、B超检查即可作出诊断鶒。但仅诊断出囊肿是远远不够的为指导治疗,还应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确实是腺假囊肿而非真性囊肿 前者大多数有急慢性腺炎或腺损伤史后者一般没有;B超,特鶒是CT有助于鉴

2.是急性腺假囊肿,还是慢性腺假囊肿 前者多由急性腺炎或腺损伤诱发,有的正处于急性腺炎阶段,除有急性腺炎的表现外血尿淀粉酶的活性增高,特鶒是尿中淀粉酶持续上升。慢性腺假囊肿多发生在慢性复发性腺炎的基础上,要表现为慢性腺炎症状,如疼痛消化不良,脂性腹泻糖尿病征象

3.腺假囊肿的大小、位置囊有无房隔 通过肠造影B超、CT检查不难做出判断。还应明确囊肿肠道之间的系,确地测出它们之间的离。囊无分隔的囊肿为穿刺置管流的指征。囊肿肠道之间间隙<1cm才适于做镜治疗。

4.囊壁是否成熟 病程长短固然有参考意义,但B超与CT显示囊壁的厚度是选择手术时机的重要依据。

5.囊肿管是否相通,管有无狭窄 通常急性腺假囊肿不一定与管交通,无管狭窄,慢性腺假囊肿总与管交通,且伴管狭窄,ERCP或囊肿造影检查可提供确切据对于与管交通且有狭窄的囊肿,不应选择外流,否则会发生胰瘘

6.严密观察囊肿的变化 当已确定腺假囊肿的诊断并对上述5面有了明确判断后,即可定出初步治疗案。但还应进一步动态观察囊肿的变化包括大小囊壁厚度、囊密度及鶒是否出现囊、感染、囊肿急骤增大、囊肿破裂和对周围脏器产生压迫等并发症,以便及时修正治法。

诊断:

腺假性囊肿须与脓肿和急性蜂窝织炎。伴随脓肿的病人常有感染表现。偶尔,假性囊肿可表现为体重下降、黄疸和触及无痛性肿大的胆囊,常首先考虑为腺癌。CT扫描显示病变为液性,提示为囊肿可做出正确诊断。增生性囊肿,还有腺囊腺瘤或囊腺癌,约占腺囊性病变的5%,术前应与腺假性囊肿。其确切的鉴诊断要依靠术中的肉眼观察和活检来确定。

检查

实验室检查

大约有半数病人出现淀粉酶升高和白细胞增多道梗阻时红素可升高。若急性腺炎患者的淀粉酶持续升高3周以上,其中一半的病人可能并发假性囊肿

其它助检查

(一)B超检查:B超检查是诊断假性囊肿的一项简便而有效的手段,典型者于上可探及一位置明确、范围肯定的液性暗区。B超对鉴包块和囊肿有助,对假性囊肿的诊断正确率可达73%~91%。动态的超声探查可了解囊肿大小的改变。此外,在B超导下,可作囊穿刺,抽取囊液作生化和细胞检查。

(二)血尿淀粉酶测定:囊肿胰酶囊肿壁吸收后可出现于血尿中,清和尿液中淀粉酶呈轻度到中度增高。但有报告约于50%的病例淀粉酶可不升高。一般在急性腺炎所致假性囊肿淀粉酶常持续升高,而慢性腺炎所致者常正常。

(三)CT检查:在CT扫描图上假性囊肿为边缘光滑的或卵密度均匀减低区。如CT检查显示有液平面,说明有感染性脓肿成。

(四)X线检查:X线钡餐检查对腺假性囊肿亦有定位价值,除可排除肠腔病变外,尚可见到囊肿对周围脏器的压迫和移位征象。如在后有大的假性囊肿存在,钡可显示向前推移,小弯亦可受压。头部假性囊肿可使十二指肠增宽,横结肠向上或向下移位。部平偶可发现钙化阴影。

治疗

随着对腺假囊肿概念的更新,传统的期待性处理原则已不太完全,新的治疗法应腺假囊肿的分类,亦即急性或慢性腺假囊肿的发生、发展及其与管的系,采用灵活的治疗法。

部分腺假囊肿可自然消退,消退原因:①急性腺炎缓解后不再外渗,如囊容物与管相通,随着处梗阻的解除,囊容得以流;②腹膜网膜的吸收作用;③周围脏器的挤压。影响消退的因素与病因、病程、大小数钙化管是否交通管有无狭窄囊壁的厚度有。凡有以下情况囊肿不易自然消退:①囊肿存在6周以上;②慢性腺炎诱发的慢性腺假囊肿;③管异常;④囊壁厚

Warren依据著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提出腺假囊肿应等候6周以上才适应手术因为:①6周后囊肿告成熟,尚未成熟的囊肿流易发生瘘;②非手术治疗6周后部分囊肿可自然消退。

1.非手术治疗 临床上对早期发现的腺假囊肿应先采用中西医结法治疗。

(1)科治疗:如伴急性腺炎,应使腺处于休息状态减少液的外渗控制囊肿进一步发展。法包括严格食3周左右,肠减压应用H2受体拮抗药及生长抑素以减少泌素和缩素-促胰酶素的分泌,使腺分泌功能处于静止状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进养支持后者既可补充机体消耗,又能使腺休息,早期应用能通过屏障的抗生素,如喹诺酮类和氯、林可霉素(洁霉素)等抗生素,以预防和治疗腺感染。中晚期选用广谱抗生素如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氨基糖苷类,兼顾周、全身和源性感染。

(2)中医治疗:要采用活化瘀,理气开郁的中药促使囊肿积液吸收消通里攻下清热解毒,疏通管。

①茵陈、山栀、沙参麦冬各 15 g , 淡豆豉香附、象贝、生地、白芨石菖蒲、生大黄各 10 g , 砂仁 3 g , 郁 金 12 g , 龙牡各20 g 。每日1 。另于腺分泌药物一起治疗腺假囊肿

②苗岭肿汤,含三七黄芪党参活血丹等纯天然药材。将中饮及药粉包置于砂锅,加水1500~2000毫升,浸泡5分钟后,直接用大至水沸,再以小药30分钟即可服用。每日一付,分三次服用,十五付为一疗程。

藿香、佩兰、茯苓、大子皮、山楂、建各 15 g , 陈皮半夏壳、金各10 g , 广郁金 12 g , 高良姜3 g , 生大黄 后入 、川朴各6 g , 赤芍60 g 。以局部微波照射,腺管走渐进性按摩

(3)单纯细针抽吸:复发率高达50%~98%,反复穿刺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且易导致逆感染,已不被人推崇

(4)皮置管流:①适应:凡急性腺假囊肿B超CT实为单房性,出现以下情况:A.囊肿快速增大有破裂可能;B.囊肿并感染;C.囊肿巨大压迫周围脏器造成功能障碍者。②法:通常在B超或CT导下进,一般用>8号FJ型管,流液送革兰染色细菌培养和淀粉酶测定,每天用抗生素盐水冲洗1~2次,置管7~10天后可囊腔造影,以观察囊肿大小变化,囊有无房隔,囊腔与管是否相通,有无消化道瘘,置管时间囊肿缩小,囊容减少,有无感染以及囊肿管或消化道是否交通而定③拔管指征:A.囊肿塌陷;B.24h流液<10ml;C.囊肿造影导管通畅,囊肿管或消化道不交通。由于长期置管可压迫消化道易致瘘,并可发生逆感染导管折断等并发症因此对于即使囊肿管或消化道相通或囊分隔多流不畅历时6周不愈者,应放弃置管,改手术流治疗

(5)镜治疗:1984年有人发现自然发生的囊肿十二指肠瘘,用十二指肠瘘插管囊肿,拉镜治疗的序幕。可以通过囊肿术和囊肿十二指肠术。对于有肠道压迫症状,直径>6cm以上的特是位置在十二指肠旁的头部囊肿又不适宜手术者,选择镜治疗是较安全的。镜治疗的前提条件是:囊肿肠道之间紧密粘连,其间没有空隙,因此应先通过CT或超声镜检查确定囊肿大小、部位囊壁的厚度。必要时做穿刺囊肿造影囊肿突向十二指肠,有明显压迹,囊肿后壁或十二指肠紧贴,离不超过1cm为指征。法:是在镜下十二指肠后壁穿刺入囊抽出囊液后入导丝,然后置入直径为7~8F的撑管对与十二指肠紧贴面积较广的囊肿穿刺抽出囊液后,亦可用电灼或激光直接切,然后再置流管。如囊肿管相通可乳头置管流用庆大霉素甲硝唑溶液每天冲洗1或2次鶒,约1周左右再将流管交换为假体管,本法特适用于年龄较大,不能耐受手术者。并发症有切肠穿孔与逆感染等。皮置管及镜治疗均需在CT或超声导下进,有一定险,一旦出现并发症鶒则需立即手术,且处理极度困难因此在条件较差的基层医院,对于6周以无并发症的腺假囊肿还是采用传统的期待处理原则为佳。

2.手术治疗

(1)手术切除:腺假囊肿囊壁由炎症纤维结缔组织构成,与周围脏器紧密粘连,勉强分离易导致出和周围脏器损伤因此切不可贸然施切除指征仅限于:①慢性腺炎诱发的交通性且伴管梗阻的慢性腺假囊肿。此类囊肿流往往无效流复发率又高;②尾部多房性腺假囊肿流均效果不佳;③鶒不能排除肿囊肿者。对于头部的囊肿,如不能排除肿囊肿或同时考虑治疗慢性腺炎因素时,十二指肠切除;尾部腺假囊肿尾部切除如囊肿脾脏粘连紧密强分离易导致大出,特是30岁以上的成年人可考虑囊肿尾、一并切除。

(2)流术:

①适应:A.凡直径>6cm,囊壁成熟的囊肿。一般将时间定为6周因为6周以上囊壁已坚厚,且不易自然消退,但囊肿成的确切日期,常不能确定,通常首次发现之日计算,CT扫描对判断囊壁是否成熟有重要价值。如测定囊壁厚度在1cm以上者,即有流指征有人将清中“陈”淀粉酶存在作为腺假囊肿成熟的标记;B.慢性腺假囊肿管相通且伴管狭窄者鶒。

流治疗应遵守的原则:A.采用何种术式应囊肿的位置及其与周围粘连情况而定,离十二指肠壁1cm以头部囊肿可采用囊肿十二指肠术。型与后型应选用囊肿术,结肠型与结肠系膜型宜应用囊肿空肠术。B.要认真探查囊肿有无房隔,应彻底分并清除囊坏死组织C.如术中疑为肿囊肿时应吸取囊液做液体黏度、癌抗原CAl2-5、酶及细胞检查,并多点切取可疑部位做冷冻切。D.对于一般囊肿亦应常规切一块囊壁送病检,E.囊肿周围尽量少分离,避免出与损伤F.囊肿应尽量取在囊肿的最低部。G.旁放置流管。

式:

A.囊肿十二指肠法有两种:a.分离结肠韧带,切腹膜,找到囊肿鶒,适当游离后在囊肿贴近十二指肠处最低部位先悬吊两针,与十二指肠囊肿壁3cm,然后将十二指肠相等长度做间断全层缝,前壁加间断浆层缝。b.在十二指肠后的囊肿毋需过多分离囊肿,避免损伤管及腺,可先游离十二指肠十二指肠壁用细针穿进囊,确定部位后,切十二指肠前壁,在十二指肠后壁打洞进入囊肿大小约2~3cm,边缘做连续全层,然后十二指肠前壁。囊肿十二指肠易出现出瘘、胰瘘等严重并发症,因此选择要慎重,操作需仔细。

B.囊肿术:优点是强有力的蠕动,有助于囊肿排空,加速囊壁的塌陷,同时容进入囊腔可抑制腺各种酶的活动,防止酶对囊壁的腐蚀缺点是未消化的容进入囊腔,造成囊腔继发感染碱性胰酶进入刺激窦导致泌素大量分泌,可诱发溃疡病的发生。法有两种:a.如囊肿后壁严重粘连无法显囊肿者,则切前后壁,从后壁探查囊肿大小和边界,在囊肿最低位先穿刺,一并切后壁和囊肿前壁,剪去一块4cm直径组织送病检处理囊腔后,切缘做全层连续缝,然后前壁。b.切结肠韧带,显囊肿鶒,将囊肿分离至后壁,沿囊肿后壁交界处将囊肿剪去长4cm,宽1.5cm一块囊壁送病检处理囊腔,贴近交界处将后壁切4cm囊肿全层连续缝

C.囊肿空肠法有两种:a.囊肿空肠Roux-en-Y术,其法是提起横结肠,于无管区纵横结肠系膜4~5cm,找到囊肿。离屈氏韧带15~20cm处分离空肠系膜,切断空肠将远侧段提到囊肿部位于囊肿最低位切去4cm×2cm一块囊壁送病检,清理囊容然后做囊肿空肠间断全层缝,最后,近端空肠30cm的长空肠端侧这是前较为理想的流术,既能达到囊肿容鶒的作用又可有效地预防肠容物反流至囊腔为有效地防止反流,近年来不少者设计了各种术式:如将空肠近端与远端端侧缝囊肿空肠离从30cm延长至50~60cm;人工空肠套叠在长段用碘酊烧灼5cm一段浆层,然后用4号线间断缝该浆层1周,将烧灼面包埋,成2.5cm的肠套叠,肠腔的乳头应指向远端;由曾宪九教授创导的真正意义上的Roux-en-Y,将长空肠改为横切从系膜与肠管交界处始至肠管对系膜缘空肠横切半周,再与短空肠做端侧,最后将两段空肠并拢并间断缝层8~10cm。使两段空肠蠕动向一致;黏膜瓣由张金哲教授首创,上法完成Roux-en-Y后,将贴近的长空肠层8cm,然后钝性将浆层向两侧推,显8cm×4cm的黏膜面,再将短空肠并拢,与长空肠剥离边缘的浆层做间断缝,构成一黏膜瓣当短空肠蠕动到来食物通过的同时,黏膜瓣受压塌陷,空肠,使之无法反流b.囊肿空肠肠襻术。显囊肿,取4cm×2cm鶒一块囊壁送病检,处理囊屈氏韧带45cm空肠对系膜缘切相应切,做囊肿空肠30cm处将两空肠襻分3~4cm侧侧(Braun),本法虽不切断空肠但反流难以避免,前已很少有人使用。

(3)外流术: 有众多缺点易腐蚀皮肤,会丢失大量水、电解质,蛋白质及液,术后处理较为困难,囊肿复发率21%~28%,胰瘘发生率为19%~28%,总并发症高达57.7%,总病死率为11.3%。鉴于上述对全身和局部损害故现已较少采用。临床上对于腺假囊肿,需保守治疗6周以上期望囊肿自然消退,或等候囊壁成熟后做流术。但此期间若发生囊肿急性继发感染、囊大出囊肿增长过速有破裂可能囊肿压迫周围脏器、囊肿破裂致泛发性腹膜炎则应被迫急症手术。鉴于6周囊壁尚不成熟,特增长速度较快的囊肿,囊壁极为薄弱,加之感染因素,如做流,易发生瘘;严重感染时的囊容不宜流入肠道以及无法继续观察和处理囊继续出,因此急症手术只能采用外流术。

法:①造袋术,找到囊肿,先扎进粗针头,抽尽囊容,切囊壁5~6cm囊填塞长凡士林纱条,另一端留在体外以使囊腔与腹膜前,囊容不渗至腔里。囊壁切缘1cm处将囊壁与腔和皮肤做鶒一层缝一周,再缝上下壁切。此法除了具有外流的所有缺点外需每天换药易逆感染,切困难,且极易胰瘘,因此仅用于全身情况极差,囊壁与壁很贴近,且囊壁甚薄的患者。②囊肿蘑菇管或T管流术。找到囊肿鶒,切且处理囊容后,安置T管或蘑菇流管,间断全层囊肿流管穿过网膜,另戳孔出体外。本法可避免对皮肤的腐蚀且毋需每天换药,可减少逆感染,亦不会影响切

(4)近年来,采用囊肿外一期流术和囊肿空肠Roux-en-Y外一期流术,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此法既有流和外流各自的优点又可摒弃两者的缺点,现将手术法介绍如下

囊肿空肠Roux-en-Y外一期流术:切囊肿,处理囊容,剪去4cm×2cm囊壁送病检;将径1cm软皮管一端剪3或4个侧孔,插入囊,将另一端置于长空肠囊肿空肠做两层缝,离30cm处将皮管从长空肠侧拉出,并出体外。离50~60cm处短空肠与长空肠端侧Roux-en-Y,术后可皮管负压吸脓汁,也可注入酶或正盐水止,还能置入道镜至囊做检查与治疗待囊感染控制、出停止,有缩小趋势,确无瘘可能时,可拔管。此后囊容可流入空肠避免水电解质蛋白质及液的丢失。

囊肿外一期流术:分离结肠韧带,如能显囊肿则在贴近后壁处切囊肿,剪去一块送病检,并处理囊容。将径1cm的软管一端剪3或4个侧孔,用管钳从囊戳穿后壁和前壁,将皮管从前壁后壁入囊腔,将侧孔置入囊导管进出前后壁处分做两层荷包,造成翻,最后缝囊壁囊腔缝处安放流皮管出体外如无法显囊肿,则先切前壁,后壁切囊肿,处理囊容后前后壁将软皮管插入囊,将后壁黏膜翻入腔后在腔做两层荷包,鶒在前壁腔外做两层荷包翻缝亦造成翻,术后皮管可做前述相同的检查和治疗。

本法的优点:A.对囊肿并发急性感染者,皮管可将囊脓汁与坏死组织排到体外,还可用抗生素糜蛋白酶溶液冲洗囊腔。B.对囊肿并发大量出的病人,可及时判断囊有无继续出,并可皮管清除积,还可注入酶或正盐水溶液止。C.对于薄弱的不成熟囊肿,由于皮管流减压较好,利于囊肿空肠囊肿破裂的愈,可减少瘘的发生。D.随囊肿缩小可逐步退出皮管由于皮管的支撑作用可有效地防止狭窄,从而减少囊肿复发机会。E.如囊肿缩小速度慢,可皮管做碘油造影了解有无房隔或与管相通及管狭窄必要时可从皮管中插入道镜分离房隔与清除坏死组织。F.对囊肿一期术者,一来可及时清除进入囊容,减少囊肿继发感染,加速囊肿缩小,二则可及时流部分囊容,减少碱性液进入腔,避免溃疡病的发生G.一旦囊感染控制,出停止囊壁成熟,可拔除皮管,停止外流,囊容物则可囊肿空肠流入肠道,从而避免水、电解质,蛋白质与胰酶的丢失,即使囊肿管相通伴管狭窄,也不会导致囊肿复发与胰瘘发生。

预防

预后:

腺假性囊肿的复发率为10%,外流术的复发相对高一些。严重的术后出较少见,要见于囊肿术总之,假性囊肿外科手术疗效快并发症少。许多病人后期出现慢性疼痛表现要源于慢性腺炎

预防:

正确有效地治疗原发病(急、慢性腺炎、外伤腺肿寄生虫等),防止腺实质或管破裂而起的液和坏死组织等包裹囊肿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水茄冬果

下一篇 水茄冬子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