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腹膜炎
疾病病因
病原菌:常见的病原菌是肺炎双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也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阴性菌。
感染途径:
(1)血行性感染:多数病例起源于菌血症,如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和扁桃体炎。
(2)淋巴道感染:细菌经淋巴管穿过膈肌而至腹腔,如胸部疾病、肺炎及胸膜炎等。
(3)经生殖道逆行感染:细菌可经阴道、子宫、输卵管到达腹腔而导致感染。
临床表现
症状鉴别
(一)肺炎:
小儿肺炎早期,胸部症状不明显时,如有高热、腹痛、呕吐、腹胀及肌紧张等,酷似原发性腹膜炎的现象,应认真观察,随着病情发展,患儿可出现呼吸急促,鼻翼扇动,胸部X线可明确诊断。
(二)急性坏死性小肠炎:
起病急骤,早期亦可出现中毒性休克,然而其大便多为洗肉水样血便,伴有腥臭味,腹部X线照片有特殊征象,如肠间隙增宽,门静脉积气等。
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生呕吐、腹胀、便秘。腹壁及阴囊常见水肿、腹壁静脉怒张并常见脐下发红。腹部无肠型,可有压痛、肠鸣音消失。X线腹部平片可见到肠麻痹(结肠同时胀气)及多数散在的低张力液平面,同时可见腹水现象。主要用非手术疗法。
诊断依据
实验室检查:
1.化验检查:血常规可见白细胞明显增高,中性多核白细咆在90%以上。
2.腹腔穿刺可抽出无气味的稀薄脓液,应常规作涂片检查和细菌培养。
特殊检查:腹部x线平片显示小肠胀气,双侧腹脂线消失。有时可见积液阴影。
诊断:
4.实验室检查及x线检查。
鉴别诊断:
1.继发性腹膜炎:常见的如阑尾穿孔性腹膜炎初期病情较轻,中毒症状不明显,腹部体征以右下腹较为明显。
2.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发病急骤,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及中毒症状。尤其腹泻大便性状如洗肉水或似赤豆汤样,腹部体征不明显。
治疗原则
用药原则
1.早期轻症病例用“A”抗感染治疗观察。
2.对腹膜炎恢复期或手术后要注意并发症的发生。并发症严重时可选用“C”项药物治疗。
疗效评价
专家提示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