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水菖蒲

水菖蒲 水菖蒲(拉丁:Acorus calamus L.),臭草、大菖蒲、剑菖蒲等,菖蒲科菖蒲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横走,稍扁,分枝黄褐色,芳香。叶基生,向上渐窄,落。花序梗二棱状佛焰苞剑状线形黄绿色。浆果,成熟时红色。中国各省区均产,生于海拔2600米以下的水边、沼泽湿地或湖泊浮岛上,南北两半球的温带、亚热带都有分布,期2到9月,变种有细菖蒲。菖蒲味辛,苦,性温,能开窍......
目录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横走,稍扁,分枝,直径5-10毫米,外皮黄褐色,芳香,肉质多数,长5-6厘米,具毛发状须根叶基生,基部两侧膜质叶鞘宽4-5毫米,向上渐狭,至长1/3处渐消失、落。叶片剑状线形,长90-150厘米,中部宽1-3厘米,基部宽、对褶,中部以上渐狭,草质,绿色,光亮;中肋在两面均明显隆起,侧脉3-5对,平,纤弱,大都伸延至叶尖

花序三棱,长15-50厘米;状佛焰苞剑状线形,长30-40厘米;肉穗花序斜向上或近直立,狭锥状,长4.5-8厘米,直径6-12毫米。黄绿色,花被长约2.5毫米,宽约1毫米;丝长2.5毫米,宽约1毫米;子房长,长3毫米,粗1.25毫米。浆果红色期2-9月。

生长习性

全国各省区均产。生于海拔2600米以下的水边、沼泽湿地或湖泊浮岛上,也常有栽培。南北两半球的温带、亚热带都有分布。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少有分枝;长10-24cm,直径l-1.5cm。表面类白色棕红色,有细纵纹;节间长0.2-1.5cm,上侧有较大的类三角叶痕,下侧有凹陷的点状痕,上残留棕色毛须。质硬,折断面海绵样,类白色或淡棕色;横切面皮层环明显,有多数小空洞及维管束小点;较浓烈而特异,味苦辛。

入药部位

性味

味辛、苦,性温。

归经

功效

化痰开窍,除湿,杀虫止痒。

用于痰厥昏迷,中癫痫,惊悸健忘耳鸣耳聋,食积腹痛痢疾泄泻湿疼痛,湿疹疥疮

配伍

1.治健忘、惊悸、志不清:菖蒲9g,远志9g,茯苓9g,龟版15g,龙骨9g。共研细末,每次4.5g,每日3次。(《山东草药手册》)

2.治中不语,眼歪斜:鲜(菖蒲)15g,冰糖15g。服。(《江西草药手册》)

3.治窍,志不清:菖蒲、远志、天竺黄各9g。水服。(《宁夏草药手册》)

4.治头风眩晕耳鸣或伴有恶心:菖蒲、菊花蔓荆子各9g,蝉蜕6g,赭石龙骨各15g。水服。(《宁夏草药手册》)

用法用量

服:汤3-6g;或入。外用:水洗或研末调

阴虚阳亢,汗多、滑者慎服。

炮制

一、采集加工

栽种2年后即可采收。全年均可采收,但以8-9月采挖者良。挖取后,洗净泥沙,去除须根,晒干。

二、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用清水浸泡2-4小时,捞出闷润至透,切,晒干或干,筛去灰屑。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叶轴

下一篇 胰腺损伤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