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梅毒
概述
梅毒(syphilis)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通过接触传染,临床上可分为初期、二期、三期(晚期)3个阶段。胃梅毒(syphilisofstomach)是由于梅毒螺旋体侵犯胃壁所致,是一种罕见的胃疾病。 流行病学: Andral于1834年首先报道2例有胃症状的晚期梅毒病人。国外学者估计胃梅毒仅占晚期梅毒的0.1%。我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梅毒进行大力防治,梅毒较少见,而胃梅毒则罕见。胃梅毒患者男性较多,大多数发病年龄为30~50岁。初期二期均有传染性早期病变如下疳等均能自行愈合随后数年或数十年病变进展缓慢,胃梅毒为二三期梅毒。
病因
胃梅毒由梅毒螺旋体侵犯而引起。 发病机制: 病变开始在胃黏膜下层。早期梅毒即可使胃壁受累但多数为一过性,第二期梅毒胃黏膜病理变化没有特异性。胃部病变主要是三期梅毒引起,表现为炎性浸润及形成树胶样肿单发或多发,组织学呈肉芽肿改变,可见类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及巨细胞围绕的中心性坏死病变。病原体在暗视野下嗜银染色或荧光素标记抗体染色可看到,也可采用免疫接种而发现。炎性浸润以黏膜下层为主,肌层也可增厚。病变处表面黏膜光滑,色泽较暗。也可在胃壁形成典型的树胶肿、浅表结节以后溃破成溃疡,接触时有硬结感,形成瘢痕或穿破胃壁。
实验室检查
血康瓦反应多为阳性。早期胃梅毒时胃酸无明显变化,晚期可出现胃酸分泌减少。 其它辅助检查: 1.胃X线钡餐造影 可提示:(1)砂钟胃。(2)弥漫性胃壁受累,形成皮革胃鶒。(3)胃充盈缺损。(4)胃容积减少而呈管状狭窄。(5)多为浅溃疡,X线检查不易发现,如为大溃疡,X线检查似癌性溃疡。 2.胃梅毒初期胃镜检查可见胃炎性改变,包括胃黏膜充血糜烂散在出血点,胃窦部可见浅表溃疡。晚期梅毒出现胃窦狭窄,胃壁蠕动减弱以及树胶肿破溃后形成较大不规则的溃疡,外观难与癌性溃疡区别。
临床表现
症状发展较缓慢,但进行性加重,随着胃容积缩小和并发溃疡而明显开始多表现为饭后上腹部疼痛或不适。伴有上腹胀恶心、呕吐和消瘦、乏力等。因胃瘢痕形成及幽门通过受阻,腹痛和呕吐加重有些病人症状类似消化性溃疡少数病例腹部体检可触及肿块。
并发症
诊断
胃梅毒无特异症状,诊断较困难,依据以往疾病史、初期梅毒下疳病史及胃X线检查血清抗原反应,有助于确诊。胃镜所见及活组织检查符合梅毒的病理改变可确定诊断。经抗梅毒治疗后,胃部X线钡餐造影显示病变好转或消失,对诊断亦有帮助。
鉴别诊断
治疗
治疗可采用青霉素200万~400万U,静点,4小时1次,连续10天,如对青霉素过敏可用红霉素或四环素2g/d,分2次静点连续30天。若病变广泛,幽门不全梗阻疼痛持续不好转营养状况很差者可手术治疗 预后: 经充分治疗的患者鶒,应随访2~3年疗后第1年内每3个月复查1次,包括临床与血清(非螺旋体抗原试验),以后每半年复查1次。随访期间严密观察其血清反应滴度下降与临床改变情况,如无复发即可终止观察。
预防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