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轻瘫综合征
病因
术后诱发胃轻瘫的因素较多,如高龄、精神紧张、恶性肿瘤、吻合口水肿、水电解质与营养失调、迷走神经切除、长期应用影响胃肠动力的药物等,多见于年轻女性,可能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和肠易激综合征等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有着较密切关系。继发性胃轻瘫常见于:①糖尿病;②结缔组织病,如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③胃部手术或迷走神经切断术;④感染或代谢异常;⑤中枢神经系疾病;⑥某些药物的应用等。此外,迷走神经的紧张性降低和肠激素及肽类物质可能也起一定作用。胃轻瘫时胃动素水平及胃动素受体功能可能有异常。
临床表现
多数患者表现为早饱、上腹饱胀、暖气、恶心、呕吐及体重减轻等,也可有腹泻、便秘等症状;少数由药物或代谢等因素引起慢性胃轻瘫患者起病隐匿,症状持续或反复发作达数月至数年不等,极少数患者也可无症状。患者的呕吐多表现为迟发性呕吐,但患者的食欲多不受影响。继发性胃轻瘫患者同时伴有原发病的临床表现。
检查
1.胃排空功能测定
胃排空功能的检查方法很多,目前认为应首选放射性核素胃排空试验。对于任何原因不明的消化不良患者,应常规进行核素标记的固体和液体胃排空试验。该试验对确诊有重要价值。阻抗技术能测定胃液体排空,将来可能广泛采用。
只有胃排空试验异常时才进行该项检查。胃轻瘫患者胃内测压可显示胃运动异常,以餐后胃窦部运动低下为最常见。胃大部切除术后胃轻瘫患者,近端胃静压测量可见基础张力低下。
3.胃电图
诊断
鉴别诊断
并发症
治疗
1.一般治疗
胃轻瘫综合征患者应给予低脂肪、低纤维饮食,少食多餐,流质为主,以利于胃的排空。由于吸烟能减慢胃排空,应予戒烟。应尽量避免使用能延迟胃排空的药物。
2.原发疾病的治疗
糖尿病性胃轻瘫应尽可能控制高血糖。神经性厌食患者补充足量的热卡能改善胃排空,纠正精神障碍对于症状的完全恢复。慢性肠系膜动脉闭塞所致的缺血性胃轻瘫,在血管重建后能完全恢复正常。
3.促动力性药物
应用促动力药物是目前大多数胃轻瘫综合征患者最有效的治疗途径。
(1)目前常用的促动力性药物有胃复安、多潘立酮和西沙比利,胃复安和多潘立酮长期治疗的效果不甚理相,而西沙比利长期应用仍有较好疗效。
(2)另一类较为关注的是红霉素的促动力作用。红霉素作为胃动素受体激动剂改善胃窦十二指肠收缩的协调,促进固体食物的排空。
(3)胃动素,静脉输注后,使胃液体和固体排空均显著加快,将来可能为胃轻瘫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手段。
4.手术治疗
对于少数难治性胃轻瘫患者可采用手术治疗。有报告对某些特发性胃轻瘫患者行胃大部切除和胃空肠吻合术后,症状显著减轻。
5.其他疗法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