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水龙骨

水龙骨 水龙骨多年生附生草本。生于阴湿石上或树干上。分布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陕西四川贵州、等地,药用部分为水龙骨植物水龙骨治:解硫黄、毒蛇毒,发背,结核,竹、木、刺,黄疸热淋,洗眼疾,阴湿疮。多年生附生草本。肉质,细棒状,横走弯分歧,鲜时青绿色,干后变为黑褐色,表面光滑或被 鳞片,并常被白粉;鳞片通常疏生在叶柄基部或的幼嫩部,易落,深褐色,卵状披针......
目录

形态特征

多年生附生草本。肉质,细棒状,横走弯分歧,鲜时青绿色,干后变为黑褐色,表面光滑或被 鳞片,并常被白粉;鳞片通常疏生在叶柄基部或的幼嫩部,易落,深褐色,卵状披针而先端狭长,网较粗而显著,网眼透明。疏生,直立;叶柄长3~8厘米,鲜时带绿色,干后变为淡褐色,表面光滑无毛,但褐色细点,基部呈关节状;叶片羽状深裂,羽片14~24对,线状至线状披针,先端钝形或短尖,全缘,基部一对羽片通常较短而稍下向,纸质,两面密被褐色短绒毛,叶脉除中肋及外不明显。 孢子囊群,位于附近,无囊群盖孢子囊多数,金黄色。

生长环境

生于阴湿石上或树干上。

分布情况

分布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陕西四川贵州、等地。

药用价值

功用

化湿,清热,祛,通,治痧秽泄泻痢疾淋病白浊风痹痛,火眼,疮肿。

①王安卿《采药志》:"解硫黄、毒蛇毒。治发背,结核,竹、木、刺,黄疸热淋,洗眼疾,阴湿 疮。"

②《纲拾遗》:"治风痹,羊毛痧。"

③《植物实图考》:"治痛,服。"

④《中国药植志》:"止泻。"

⑤《贵州民间药物》:"舒,止痛,止咳。"

⑥《浙江民间草药》:"治五淋白浊,"

⑦《广西药植录》:"接,治痢疾。"

⑧《新疆草药手册》:"清热解毒,平。治尿路感染。

⑨《陕西草药》:"行气消肿瘀。治跌打损伤,劳伤,腿痛,半身不遂,秃疮。"

用法与用量

服:汤,0.5~1两。外用:水洗。

药材

,呈细棒状,稍弯,有分歧,肉质。长6~10厘米,直径3~4毫米。表面黑褐色,光滑,有纵皱纹,并被白粉,一侧有须根痕或残留的须根。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较光滑。无,味微苦。

此外,尚有下列同属植物在少数地区亦同等入药:欧亚水龙骨,使用于新疆中华水龙骨,使用于陕西

①治病后疼痛:新鲜鸡尾一把,水,兑烧少许洗身上(由上至下)数次。(《贵州民间药物》)

②治劳伤: 石龙、石泽兰各五钱,水服。(《陕西草药》)

③治手指疮毒:干石蚕一两,冲黄服,渣滓捣烂患处。(《浙江山药植志》)

④治火眼,红肿疼痛:干石蚕二两,加冰糖,水,每日早晚饭前各服一次。(《浙江山药植志》)

⑤治荨麻疹:鲜水龙骨二至四两,红枣十个。水服。另取全草一斤水,趁热洗。(《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⑥治咳嗽:骟鸡尾、爬地香、 岩莴苣石豇豆、石 玉簪等的生姜各一钱,水服;或将药包在鸡或猪肉,同时熟,每晚睡醒后吃一小碗,分三至四次吃完。(《贵州草药》)

⑦治小儿高热惊:鲜水龙骨一两, 五钱,水服。

⑧治尿路感染:水龙骨二两,芋 麻根一两,水服。

⑨治牙痛:鲜水龙骨三钱, 金银五钱, 中华常春藤三钱,水服。(⑦以下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⑩治急性关节炎:水龙骨四两,冰糖少许,水服。(《新疆草药手册》)

水龙骨图册水龙骨图册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初生纹孔场

下一篇 原生木质部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