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沙果

沙果,正红(Malus asiatica Nakai),又海棠果(河北)、文林郎果(本草纲)、林檎河北习见树木图说),是蔷薇科苹果属的植物,落乔木卵形端骤尖,边缘有极细锯齿。春夏之交,在排列,花梗花萼均有茸毛,蕾时红色后色褪而带红晕果实秋成熟,扁,直径4-5厘米,黄或红色。普遍分布于中国大陆的黄河、长江流域和辽宁一带,生长于海拔50米至1,3......
目录

形态特征

乔木,高4-6米;小 粗壮,,嫩密被柔毛,老暗紫褐色,无毛,有稀疏浅色皮孔; 冬,先端急尖,初时密被柔毛,逐渐落,灰红色叶片卵形,长5-11厘米,宽4-5.5厘米,先端 急尖或 渐尖,基部或宽楔形,边缘有细锐 锯齿,上面有短柔毛,逐渐落,下面密被短柔毛;叶柄长1.5-5厘米,具短柔毛;托叶小,膜质,披针,早落。伞房花序,具4-7朵,集生在小端;花梗长1.5-2厘米,密被柔毛;直径3-4厘米;萼筒钟状,外面密被柔毛; 萼片三角披针,长4-5毫米,先端渐尖, 全缘外两面密被柔毛,萼片比萼筒稍长;花瓣卵形或长卵形,长8-13毫米,宽4-7毫米,基部有短爪,淡粉色;雄蕊17-20,丝长短不等,比花瓣短;花柱4 (-5),基部具长绒毛,比雄蕊较长。果实卵形或近球,直径4-5厘米,黄色红色,先端渐狭,不具隆起,基部陷入,宿存萼肥厚隆起。期4-5月,果期8-9月。

生长习性

根系强健, 萌蘖性强,生长旺盛, 抗逆性强。喜光,耐,耐干旱,亦耐水湿及盐碱。适生范围广,在土壤排水良好的坡地生长尤佳,对土壤肥力要求不严。

分布情况

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湖北、四川贵州云南新疆。适宜生长山坡阳处、平原砂地,海拔50-2800米。

品种分类

原产分布于北京延庆、 昌平及河北怀来县。此品种变种较多,北京有早熟型和晚熟型两类;早熟型的又甜沙红,胎里红沙果;晚熟型的又沙果沙果

早熟型

果实为扁,平均单果重32.5克,最大果重40.1克;果皮光滑,底色淡黄,有鲜红条纹,外观艳丽;果肉淡黄色,肉质细,汁较多,味酸甜,有香;含糖18%,不耐 贮藏;7月中下旬成熟。

晚熟型

果实较早熟型大,平均单果重38.9克,最大果重45.7克,色泽不如早熟型艳丽;味较酸,含糖15.3%;其他果实性状同早熟型。

树冠高大,呈,树姿张;树势强健,早熟型结果晚,不丰产,晚熟型结果早,丰产;济寿命长,可达百年以上;适应性及 抗逆性较强,抗旱,耐 瘠薄,管理容易。

主要价值

食疗作用

1.生津止渴 沙果中的 有机酸、维生素含量非常丰富,食之有生津 止渴,消食除烦和化积滞的作用。

2. 涩止痢沙果味酸涩而收敛,具有良好的涩、上 泻痢的作用,是泄泻下痢、遗精滑泄者的食疗良品。

3.驱虫 沙果服具有 驱虫、 杀虫的作用,可治白虫、 蛔虫等所致疾病。

4.明沙果鲜用或晒干用,皆具有 泻,杀虫 解毒的作用。可治疗眼青盲膜遮眼及小儿疥疮

文献选录

食疗本草》:“止消渴”;“谷痢。泄”。

《 日华子本草》:“下气,治霍乱、肚痛,消痰。”

宝本草》:“不可多食,发热,令人好睡,发冷,生疖疮,。”

《 滇南本草》:“治一切冷积块,中气不足,似疟非疟,化一切气滞。”

医林纂要》:“止渴,除烦,解,去瘀。”

养成分

沙果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物、热量、粗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烟酸、钙、磷、、钾、钠、镁等。

每100克含水分82。克,蛋白质0.3克,脂肪0.8克,碳水化物15.1克,热量69千卡,粗纤维0.9克, 灰分0.2克,钙45毫克,磷9毫克,0.9毫克,胡萝卜素0.05毫克, 硫胺素0.02毫克, 核黄素0.02毫克, 尼克酸0.2毫克,抗坏酸1毫克,钾148毫克,钠0.9毫克,镁7.3毫克。

药用价值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挖,切果实,夏、秋季成熟时采摘;全株,夏、秋季采收,切碎晒干。

【注意事项】沙果涩敛,不宜多食; 气虚者不宜食。

性味】辛;甘;性凉

【功能治】祛 湿;止咳平喘。湿痹病;咳嗽气喘胸膜

【用法用量】服:汤,6-15g;或

保健食谱

1.沙果沙果(半熟者)10枚。将沙果洗净后切,放入锅中,加水1000毫升,取500毫升。每次服1碗,1日2次,连果带汤,空时服下。此汤具有和化滞,止 泻痢的功效。适用于肠炎痢疾起的腹痛腹泻

2.沙果沙果3枚。将沙果洗净后,去核捣烂,绞取其汁。每日2次,每次10 毫升。此汁具有化积滞,止泻痢的功效。适用于小儿泻痢之病症。

3.沙果芡实汤 新鲜沙果50克,芡实30克。将沙果先净切,加入芡实,再加水3碗,共成汤1碗,分2次1日服完。此汤具有涩止遗的功效,适用于男子遗精滑世之病症。

4.沙果沙果5枚,白50克。将沙果洗净切十晾晒,烤干后研为细米,加入白调匀即成。每服1匙, 1日2次。此具有行气止痛,化痰结的功效,适用于小儿瘰病及 羸瘦等病症。

宜忌人群

沙果果味酸涩而收敛,具有良好的摄、止泻痢的作用,是泄泻下痢、遗精滑泄者的食疗佳品。此外,对于白虫、蛔虫等所致疾病及眼青盲膜遮眼和小儿疥疮等症患者更适宜食用。沙果涩敛,忌多食;此外,气虚者也要忌食。

栽培技术

栽植

地块选择

1、交通便,有灌溉条件。

2、建在平缓坡、土层深厚、土壤较肥沃,轻微盐碱地。

3、向阳的地块(不能建在次岗处)。

4、据果园面积大小理规划,做到林(防风林)、果、渠、路配套。

5、果园面积:因地势而确定面积不限。

苗木选择

1、苗木高在80-120厘米。

2、苗木根系侧根4条以上,每条长度15厘米以上,并且分布均匀,小侧根较多。根系发达,无损伤无病虫害的优质壮苗,并具有检疫明,否则不宜购买。

3、苗木粗度:地径在1厘米以上。

4、苗木质量:苗木定干部位上必须有8个以上壮,在定干下40-80厘米之间,以便定干后能发出好条,砧桩愈较好,才能保嫁接成活。

5、看有无秋梢。选表面光滑、茸毛少、不带秋梢的果树苗,才能提高越冬抗能力。

6、看皮有无皱皮脱水。应选皮色新鲜的果树苗,苗木失水干枯的即便栽植也难成活。

栽植密度

高大树冠一般采用3×5米株,即每亩栽植株数为44株,果树与农作物间种可采用宽窄株即2×8-9和2.5×6-7米;矮小树冠也可采用2×4米株;每亩栽植株数为83株,果粮间作可采用2×6-8米,也可采用3×2米的株,每亩 栽植111株.可采用3×4米株,即每亩栽植株数为56株。

授粉树的配置

1、一般每隔3-4栽品种配置一授粉树。

2、授粉树的栽植比例:2:1或3:1。

3、授粉树种选择的原则

①适当地的环境条件。

②品种好。

③与栽品种同时进入期。

结实率高。

⑤具有一定的济价值。

整地与栽植

坑的规格:挖直径80-100厘米的坑,坑底压秸杆与表土拌肥回填。粪肥每坑为50-100公斤(熟粪),过磷酸钙1公斤,黑矾0.1公斤。

1、有浓药残留地块不宜栽植果树,过药效期可栽植。

2、春季栽植在每年的4月25日—5月15日栽完,踩实并灌足水。

3、秋栽挖坑在9月以前做完,秋栽栽植在土壤封冻之前完成踩实并灌足水。

4、栽植: 栽植后定干在60—80厘米或80—100厘米。栽植深度: 砧木嫁接与地面平

5、整修剪:据不同栽植密度选用不同树,3×5米的采用“小冠疏层”;2×4米的采用“自由纺锤”;2×8-9米、2.5×6-7米和2×6-8米的采用“基部三中干”。第一年果树定干后在20厘米上留出定带,其余抹掉。

管理

1、土壤管理:从栽植起,隔年进一次放树窝子(在树周围挖坑),压入 秸秆、 绿肥,增施农家肥和换土(做法同挖定植坑)。深度在80—100厘米,时间春夏秋均可。

2、盘树覆草于5月中下旬灌足水后进,厚度20厘米。

3、施肥:果园秋季增施一次优质农家肥作基肥,2-3年生每株施30公斤,4-5年生每株施50公斤,每株施肥最好混入2公斤过磷酸钙。

法:在树冠外缘挖深40-60厘米、宽30-50厘米的环状沟或结果园深翻施入,于6月份结灌水每株追施尿素0.2公斤。

施肥量:土壤肥力、树龄的大小酌情增减,法有 浅沟施肥或 施。

喷施肥:在 新梢叶片全部展后,面喷施一次0.3%的尿素水溶液,7-8月份各喷一次0.2% 磷酸二氢钾溶液,喷肥一般在上午10点前和下午4点后进,以防止肥害。

4、灌水:果园土壤持水量低于50%时及时灌水,一般每年必保5次水,其中3月至6月4次,封冻前灌水1次,7、8、9月份据降雨决定灌水(沙地果园灌水次数适当增加)法:做树盘灌水。雨季 排水,盐碱地应注意雨后及时 松土。

病虫防治

常见病害

前4-5月份喷5度石硫合剂(生石灰加硫磺)一次,果园全面消毒做好测报工作,及时防治 天幕 毛虫、 黄刺蛾、 苹果巢蛾、 浮尘子等,9-10月严防浮尘子在干上产卵。

防治

(1)秋季在成虫产卵前幼树上涂白可有效防止其产卵,防止冻害。

(2)早春幼虫在未孵化前可用木棒挤压卵痕,杀死越冬卵。

(3)初孵幼虫常喜群居取食,成、若虫早晨水未时均不活跃,可 人工网捕。

(4)成虫趋光性强,有条件的果园用灯光诱杀,可消灭大量的成虫。

(5)成、幼虫均喜在矮小的植物上取食,果园可养鸡防治该虫也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

(6)在越冬卵孵化,幼龄幼虫转移到矮小植物上取食时用化防治,可用40%氧化 乐果乳油1000—15000倍液,90%敌百虫,90%敌敌畏1000倍液,或敌杀死1000—1500倍液。

(7)加强果园的管理,消除果园的杂草,幼龄果园慎选适的间作物,提高抗虫能力。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沙枣

下一篇 输入袢综合征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