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十二指肠炎

十二指肠炎是指十二指肠的炎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者也称非特异性十二指肠炎。本病临床症状缺乏特征性,要表现为部疼痛、恶心呕吐呕血和黑便,有时和十二指肠溃疡不易区,单纯临床症状无法确诊,本病常与慢性胃炎慢性炎、硬化道疾患或慢性腺炎并存。酸因素(25%):炎症始时酸度正常,以后由于炎症进展干扰了十二指肠液分泌的抑制过程,导致高酸产生而溃疡。炎症因素(2......
目录

病因

酸因素(25%):

炎症始时酸度正常,以后由于炎症进展干扰了十二指肠液分泌的抑制过程,导致高酸产生而溃疡

炎症因素(23%):

十二指肠炎时表皮细胞因炎症破坏而丧失,但腺管部细胞增殖可以予以补偿,当腺管细胞因衰竭而不能补偿丧失时,可产生糜烂,继之溃疡

其他疾病因素(30%):

特异性十二指肠炎多由克罗恩病肠结核,寄生虫(如钩虫,兰氏贾第鞭毛虫等)及真菌,嗜酸粒细胞性肠炎等累及十二指肠起特异性炎症。

病机

十二指肠黏膜充水肿,糜烂,出,腺体减少,绒毛萎缩;黏膜层及黏膜下层炎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浸润,其炎症程度和分布,分为浅表性,间质性和萎缩性3种。

1.浅表性

此型最常见,约占50%~80%,炎症仅限于绒毛,绒毛变短,呈钝或畸,上皮细胞常有退化现象,细胞趋于扁平,胞质出现空,核染色质稀疏或固缩,刷状缘变薄至消失,绒毛间区充满炎症细胞,黏膜层与十二指肠腺基本正常。

2.间质性

炎症细胞浸润要见于接近黏膜层的肠腺隐窝,有时涉及整个固有层,伴有淋巴滤增生。

3.萎缩性

黏膜变薄,绒毛显示不同程度的萎缩,常有重度的上皮细胞退性变,并见大落,从而出现糜烂,有时见上皮化生;肠腺减少甚至消失,杯状细胞,黏液细胞及嗜银纤维增生,黏膜层断裂,增生,纤维有退性变;固有层有广泛的炎性细胞浸润要为淋巴细胞,浆细胞,并有淋巴滤增生。

流行病学

男女比例约为4:1,患者年龄以青壮年居多(占80%以上)。在接受上消化道镜检查的病例中,本病的发病率约占2.1%~30.3%,发病多在球部,发病率据国纤维窥镜检查结果,占上部有症状受检病人的10%~16%,其中30%~60%伴有上消化道出

临床表现

要表现为部疼痛、恶心呕吐,常伴有其他消化不良症状,如腹胀、嗳反酸等。有时酷似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呈周期性、律性上疼痛,空腹痛,食物或制酸药可以缓解,少数患者可发生反复黑便或呕吐咖啡样液,但多自动止。也有部分患者可无任何症状

患者体检可发现上部轻度压痛,部分患者可有舌炎贫血消瘦等。

诊断

确诊有赖于镜下所见和镜直视下取黏膜活组织检查。

诊断标准:

要依靠镜检查确诊。

1.临床表现有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胀满不适,嗳、泛酸及隐痛;有时可出现类消化性溃疡症状,如律性上疼痛,进食后可暂时缓解等;糜烂出十二指肠炎可出现黑便或呕血

2.酸分泌量可正常或增高;十二指肠流液中落上皮细胞较多,有白细胞;X线检查有球部激惹,降部一过性痉挛,皱壁粗大,可呈假息肉样;镜检查、活检可确诊。

诊断依据:

1.症状酷似溃疡病,虽不致发生梗阻、穿孔,但可起出

2.X线钡餐检查无龛影,无明显变,粘膜皱壁粗乱,但也可正常。

3.纤维窥镜见到粘膜充水肿、糜烂、出管暴,皱劈粗糙不平,结增殖等,但无溃疡

4.粘毛活检显示绒毛上皮变性、扁平、萎缩,固有膜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淋巴样增殖及上皮化生等。

本病需与慢性胃炎十二指肠腺增生,泌素肠结核和crohn病等起的十二指肠病变鉴

鉴别

1.与十二指肠溃疡相鉴

十二指肠炎与十二指肠溃疡有时在症状上有相似之处,二者均可与饮食有的上腹痛、不适感、可为碱性药物所缓解。单凭临床症状较难鉴要依靠镜检查明确诊断。

2.与慢性胃炎相鉴

慢性胃炎症状,如上部不适或疼痛、消化不良、饱胀、嗳等与十二指肠炎相似,且两者常同时存在。镜检查是鉴二者的法。

3.与神经官能症相鉴

神经官能症与十二指肠炎均可见部疼痛、嗳反酸恶心呕吐等症。神经官能症患者以中年女性为多见,多有精神创伤史,要表现为间歇性上腹痛灼热或不适感、泛酸、嗳、呢逆等,问或有呕吐。服用抗酸药能使症状减轻,但不能完全缓解。查体上部压痛较广泛,且不固定。患者一般情况良好,但常伴有头痛头昏、乏力、失眠、抑郁或焦虑神经精神症状。各种器械与生化检查均无异常。

4.与十二指肠慈室相鉴

单纯性十二指肠慈室多其他原因作肠钡餐X线造影检查而偶尔发现,患者常无症状。但当想室发炎或有溃疡成时,则可出现中上腹痛。疼痛常出现于食后,查体中上部有固定压痛,有时易与十二指肠炎相混淆。可X线钡餐检查及窥镜检查加以鉴

5.与慢性道疾病相鉴

道运动功能障碍可起发作性痉挛性右上疼痛,患者以中年女性较多,疼痛多发生于饱餐之后(尤以脂肪餐),应用碱性药物不能缓解。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可消化不良症状及上腹痛,有时易误诊为十二指肠炎。“B”型超声波及X线道造影检查可明确诊断。

检查

实验室检查:

(一)液分析:酸或液量分泌正常或较高,部分病例的酸水平与十二指肠溃疡相似。

(二)十二指肠液分析:十二指肠液可呈混浊,有粘液,镜检可见有较多的上皮细胞,酸低者可见较多的细菌。

(三)液分析及泌素测定:正常或较高,部分患者与十二指肠溃疡相似,但无诊断价值。

1.X线钡餐检查

十二指肠球部有激惹痉挛,运动增快,皱襞增粗及紊乱等表现,但不能据此而确立诊断。

2.镜检查可分4型

(1)浅表型:黏膜充水肿,反光增强,红白相间,以红为

(2)出糜烂型:黏膜发红,可见点状,状糜烂灶或出灶。

(3)萎缩型:黏膜变薄,苍白,以白为,可见黏膜下管显

(4)增生型:黏膜粗糙不平或细颗粒结状改变。

体征

要表现为部疼痛、恶心呕吐,常伴有其他消化不良症状,如腹胀、嗳反酸等。有时酷似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呈周期性、律性上疼痛,空痛,食物或制酸药可以缓解,并反复有黑便或呕吐咖啡样液,但多自动止。也有部分患者可无任何症状

1.消化不良症状可有上饱胀,反酸,嗳恶心呕吐症状,部分患者可无症状及体征。

2.上腹痛:类似于十二指肠溃疡,多为饥饿痛,夜间痛,进食后缓解。

3.上消化道出:是糜烂性十二指肠炎的一种并发症,可有黑便或呕血

4.常见的体征:有上部轻度压痛,部分患者可有舌炎贫血消瘦等。

并发症

消化道出并不少见,国报告发生率在3.4%~35.5%范围,多为黑粪或柏油样便,也有呕血者,有的出为首发症状

治疗

积极消除病因,忌烟,避免服用刺激性药物,适当予以制酸及黏膜保护

注意事项

1、避免精神紧张,保持情舒畅,生活环境要相对稳定,对本病的恢复有积极作用。

2、注意保暖,避风寒,适当参加体育活动,增强抗病能力,促进病情恢复。

3、理安排饮食,尽量少食多餐,细嚼慢,定时定量;避免辛辣刺激,油腻、生冷及不易消化食物。

4、忌饮食无律无度。宜少吃多餐,避免饥饿痛,疼痛时可吃一两块苏打饼干。

5、忌冻和过热饮食。饮食温度适中,饮、汤不宜过热。

四大危害

1、危害一:溃疡穿孔,临床分急性穿孔与慢性穿孔两种,急性穿孔死亡率高,是溃疡病致死的要原因。

2、危害二:溃疡,一般指一次出量在60~100毫升以上的有明显消化道症状的,若出过多过快,甚至可危及生命。它约占溃疡病的25%。

3、危害三:幽门梗阻,到了晚期,代偿机能不足,肉萎缩,蠕动极度微弱,成扩张状态。

4、危害四:溃疡癌变,约占溃疡病的2%一5%,多见于年龄较大有慢性溃疡病史的患者,青年患者也可能出现。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无限花序

下一篇 总状花序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