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糖根
异名
来源
植物形态
单叶对生,卵状椭圆形或披针形,长6~10厘米,宽1.5~3厘米,先端尖,基部圆,全缘,上面深绿色,下面棕色,膜质,叶脉3~5对;叶柄长3~5毫米;托叶长3~4毫米。
蒴果小。
种子多数,很小。
花、果期3~11月。
生于山野疏林灌木丛中。
采集
夏、秋采,洗净切碎,鲜用或晒干。
性味
淡,温。
功用主治
选方
《中华本草》:沙糖根
【拼音】 Shā Tánɡ Gēn
【英语】 wood or root of Pedunculate Acronychia
【别名】荞花黄连、节节乌、黑节草、中参、小伸筋草、接骨丹、梵兰花、小兰花、土红参、小头凉喉草、头花耳草、聚花藤
【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茜草科植物小头凉喉茶的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dyotis capitellata Wall. Ex G. Don [Oldenlandia capitellata (Wall.ex G. Don) O.Kuntae]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原形态】小头凉喉茶,亚灌木状攀援藤本,长1-3m。单叶对生;叶柄长3-5mm;托叶长3-4mm;叶片膜质,卵状椭圆形或披针形,长6-10cm,宽1.5-3cm,先端尖,基部圆,全缘,上面深绿色,下面棕色,叶脉3-5对。头状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淡绿色。蒴果小。种子多数,很小。花,果期3-11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野疏林灌木丛中。
【性味】淡;温
【功能主治】散寒通络;养血;截疟。主疟疾;外感风寒;妇女月经不调;产后乳汁不通;干咳;漆疮;骨折伤损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水洗。
【摘录】《 中华本草》
"hasImageCarousel":null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