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盆底综合征

盆底综征是指盆底结构包括直肠、肛提以及肛门外括约神经肉异常起的几组综征。如大便失会阴下降综征、肛门瘘、出梗阻性便秘、慢性肛门疼痛征等。临床上要表现为排便困难或失以及盆底压迫感、疼痛等。这些功能障碍有时以排便困难,有时则出现大便失,严重者常异常痛苦。虽然对本症一些症状早有认识,但直至近年来才得以阐明。最常见的症状便秘大便失、盆底压迫感、疼痛、里急后重、排便......
目录

症状体征

图片最常见的症状便秘大便失、盆底压迫感、疼痛、里急后重、排便不畅及直肠垂。其中便秘为最含糊的症状,绝大多数病人的便次是3次/d~3次/周,如仔细询问,将会提示排便困难、费力、不畅或无便意、无法发动排便等。如排便中有1/4时间需用力则提示盆底功能障碍。盆底压迫感、大便不能或困难、有阻滞感也提示盆底功能障碍。有50%正常人出现排便不彻底,10%可常出现这种症状。长期用力排便出现便和黏液往往提示直肠垂,同时也有相直肠孤立性溃疡。但要除外肿和炎症性肠病的可能。50%大便失不会动诉说有此症状,除非详细询问。这些病人有长期大便用力史,分娩是造成盆底损伤的一个重要因素,要了解生产情况,会阴或阴部撕伤、牵拉术、产程延长术及分娩超重儿均是重要的危险因素。

疾病病因

盆底功能的异常是由神经和(或)肉异常所致。病理情况下,大便制和(或)排便功能障碍,临床上出现以排便困难或以大便失症状群。患者中病变水平不尽一致,可能位于盆底,也可能在中枢神经系统。有的可能存在局部的解剖异常,例如直肠垂;有的病人在不同的阶段交替出现排便困难大便失。但其共同点是肛门直肠盆底功能障碍。常见的病因如下:

1.出梗阻性便秘(outletobstructedconstipation)这一组病人表现为粪便通过肛管极其困难,排便费力。病因和机制不很清楚,可能是一组多源性功能障碍。

(1)肛门痉挛(spasm):这一组病人的排便困难是由于盆底横纹要是耻直肠和肛门外括约不能松弛。有时在排便时耻直肠的活动反而增强,丧失协调运动,以致会阴下降不全,排便困难、排便不彻底、肛门疼痛。病人常滥用润滑、灌肠,并有粪便泄漏及直肠疼痛。

(2)成人型巨结肠(adultmegacolon):是由于肛门直肠交界处缺乏某些神经细胞,粪便抵达直肠不易起肛门直肠抑制反射,难以发动排便,临床上不易识

(3)肛门直肠感觉障碍(impairedanorectalsensation):由于长期过度用力排便损伤了会阴神经(支配肛门外括约尿道括约和耻直肠),造成在直肠充盈扩张时便意迟钝,感觉阈升高,且多伴肛门外括约直肠直肠充盈扩张的反应障碍,排便困难。有的伴有大便失

(4)会阴下降综征(descendingperineumsyndrome):由盆底力减弱起,可能因衰老神经受损所致。分娩时容易损伤支配耻直肠的骶神经(S3和S4),盆底群一旦减弱,任何用力都可会阴明显下降,致使直肠扩张,过多的直肠黏膜突入直肠,常有排便不畅、常有便意感,排便常用力,肛门静息压和缩窄压均较高;盆底反复快速下降牵拉支配肛门外括约会阴神经,导致神经性损伤,后期可出现大便失

2.直肠膨出(rectocele)系直肠前壁疝入阴道后壁。可无症状,但多数表现为排便困难,也有些肛门疼痛、粪便渗漏、肛门出等,还有阴道垂、尿失等其他症状。体检或排便造影时可发现直肠阴道隔松弛,有低、中、高位3种情况。低位者位于肛提,源于分娩创伤,以肛门括约区松弛为(如呈大便失,应括约术)。高位者多见于会阴下降者,阴道近端膨出,多呈肠膨出、生殖器垂。中位直肠膨出最多见,典型病人于排便时需用手阴道。如出现碎渣状粪便,需手指抠出,或排粪造影示一段不排空的直肠突出,或其长度超过3cm等情况,则为直肠膨出所致。

3.直肠垂(rectalprolapse)可表现为前壁黏膜垂。过度用力可造成直肠套叠。直肠套叠垂的部紧紧套进盆底而受创伤直肠孤立性溃疡。可起出、肛疼痛、排便障碍等。很可能是功能性出受阻在先,由于用力排便,继发直肠垂。直肠垂及会阴下垂都会反复牵拉并损伤阴神经,导致大便失

4.慢性肛门疼痛征(chronicanalpainsyndromes)要有肛提征、痉挛性肛门痛、尾骨痛会阴下降综征、慢性特发性肛门痛。其中,痉挛性肛门痛病因是肛提、尾痉挛,遗传性肛门括约肌病也可能和疼痛有,此外,乙状结肠收缩也可能起作用。尾骨痛是功能性的,病因不清。

(1)肛提征:与肛提痉挛有,多找不到明显原因。表现为肛门直肠区疼痛,程度多不重,为钝痛或压迫感,坐位时加重,站立位或卧位时消失,故多发生于白天。也可表现为持续性烧灼感,患者常描述为“坐在球上”之感。疼痛可向部放射,肛门指诊可触发疼痛。长途车、女性分娩、泌尿生殖器手术有可能使疼痛加重。部分患者与精神紧张有。查体无阳性发现,有时可能触及肛提紧张感,甚至呈索带状。应注意排除其他器质性原因。

(2)痉挛性肛门疼痛:痉挛性肛门疼痛,也称为一过性肛门疼痛,为肛提征的一种变异型,为肛提痉挛、直肠肛管或直肠痉挛所致。可能还与理因素有,患病以女性居多,多数为职业女性,常伴有焦虑过度或神经质倾向。表现为发作性剧痛,呈绞痛、灼痛、刺痛,可出现于便后或不愉快的性交后,尤以夜间发作多,患者被痛醒。疼痛为持续性,不放射,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不等,发作时行直肠指诊可触及肛提痉挛,或直肠镜检示直-乙状结肠交界处痉挛(难以通过)。

(3)尾骨痛:表现为下部骶会阴肛管、大腿及尾区的疼痛,呈持续性隐痛、烧灼感或痉挛性痛,可伴有骶尾区域压痛,肛提痉挛。常因排便、坐位、尾创伤诱发,发作多在白天。多数病人精神紧张或压抑,理治疗有一定效果。

(4)会阴下降综征: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盆底肉变性、功能障碍,在安静状态下或用力排便时出现会阴下降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盆底疾病。在肥胖、高龄、分娩起外阴神经损伤、肛门手术后狭窄等,盆底群张力减退,由于用力过度排便可使直肠黏膜垂,直肠前壁黏膜陷入肛管而不易复位,并刺激患者产生下坠感,使患者更加用力排便,造成恶性环,使会阴持续下降,而会阴下降综征。患者有排便不尽感肛门坠胀排便困难会阴部疼痛。在排便或走时,肛门有肿物出。查体当病人进模拟排便动作时可见会阴呈球膨出;指肛检查肛门括约张力降低。如用肛门镜检查可见肛门镜远端被直肠黏膜堵塞。

(5)慢性特发性肛门痛:多见女性,要表现为中段肛管持续性跳动烧灼感,似球在肛管,或间断性,可单侧,向部、大腿、骶阴道放射,可伴有盆底或柱手术、柱造影术或会阴下降。多于坐位诱发,可发生在任何时间,常在后半天,取卧位时有时可缓解。

5.特发性大便失:又称为神经源性大便失,其病因是支配盆底横纹及肛外括约神经性损害及括约功能减退。大多数病人肛门静息压及缩窄压下降,肛外括约电异常,提示神经病变为其基础。有的病人直肠压明显增高,超过肛门压而导致粪便泄漏。许多大便失病人的肛门直肠角变钝。如肛静息压及缩窄压无明显下降,还可能不出现大便失;若肛门括约功能不全,但只要肛门直肠角仍正常,通常仍还能制成便。

病理生理

肛门直肠区域和盆底的解剖结构较复杂,既有横纹部分又有平滑部分要有:

1.直肠、肛提、耻直肠及其支配它们的骶神经

2.肛门外括约会阴神经

3.肛门括约(平滑)及源性和自神经等。这些群在制排便和排便中高度协调。中枢神经、外周神经系统以及神经系统参加了调肠道激素也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1)大便制的相因素:大便之所以能制,是由于有肛管高压带、肛门外括约的缩窄压、肛门直肠角的“阀”的作用。此外,直肠壁的顺应性和肛门直肠抑制反射在大便制中也起调作用,成粪便本身也具有制大便的作用。大便制的因素有:

肛管高压带:约4cm长,肛管在静息时呈高压,要由肛门括约的持续收缩产生。肛门括约收缩,防止肠容物泄漏,肛管高压带和直肠压之间的压力差,是较长时间能制大便的重要条件。

②肛门外括约的缩窄压:如不能立即排便,则肛门外括约和盆底的耻持续时间较短,往往不超过1min。因而,如直肠压明显增加,近端肛管的肠容物可能会泄漏。

③肛门直肠角“阀”的作用:静息左侧卧位时,这个角度为102°±18°,坐位时为109°±17°,盆底群收缩时,盆底抬高,角度变小,起了“阀”的作用。

④肛门直肠抑制反射:正常情况下,当粪便进入直肠时,会起肛门直肠抑制反射,即肛门括约松弛,肛门外括约收缩。后者防止直肠容物排出,具有制大便的作用。如不能立刻排便,肛门括约不再松弛。

直肠壁顺应性:直肠容物增加时,直肠能够被动地适应张力,腔的压力依然很低。这种直肠壁松弛能有效地防止腔压力超过肛压,起到大便制的作用。但如果继续增加直肠容物,则会增加直肠压,通常最大耐受容量为200~300ml。

结肠粪便成的作用:排出成便要比水样便难度大,这也是粪便制机制之一。而水样便可大量进入直肠,克服大便的制机制,易起失。在正常情况下,以上控制机制完善,不至发生大便失现象。

(2)排便的相因素:与发动排便的相因素要有:

结肠蠕动:能推送肠容物至远段结肠,当乙状结肠容物达到一定量时,则出现收缩,粪便进入直肠直肠扩张,直肠肛门抑制反射。由于肛门括约松弛,局部扩张,直肠容物得以进入肛管的近端,使局部黏膜的感受器感知肠容物是液体、固体或体。如条件许可,进入排便状态。

②排便时,肛门外括约及耻直肠均松弛,盆底下降,成一个漏斗,肛门直肠角变大,增加的压直接作用于粪便,将其排出,整个左半结肠收缩排空粪便。排便结束,肛外括约及耻直肠交替性收缩,为结束反射,这个反射能促进肛括约张力恢复并封肛管

③进餐后,直肠容量降低,而直肠壁的张力增加,这种反射有利于直肠排空。

诊断检查

图片

诊断:

1.临床表现。

2.体征查体见会阴部瘢痕,肛门指诊提示肛门松弛及缩窄无力部用力模拟排便时会阴向下移动超过2cm以上。排便时见直肠垂于肛门外或于肛门触及垂之直肠

3.助检查。

4.实验室检查:应用测压器械检测直肠压力对盆底综征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一般包括肛门长度、肛管静息压、直肠缩窄压及排便压力的测定。但应注意尽管肠道压力测定对诊断食管小肠及Oddi括约动力障碍性疾病及成人型巨结肠十分重要,但某些情况下直肠测压结果与盆底综征患者的临床情况尚有不小的差,故应谨慎对待直肠压力测定的结果。

5.其他助检查:85%的排便致肛门疼痛患者用力排便过程中,肛管超声可检测到肛门括约变短变厚(耻直肠变短变厚更为显著),而同样的变化仅见于35%的正常人群。肛管超声检查对诊断盆底肉协调障碍及肛门痉挛有一定意义。应用排粪造影技术测定患者的肛直角、肛上、肠耻及耻直肠压迹长度和深度,如用力排时发现耻直肠不松弛和(或)挛缩,直角不增大或缩小,可见耻直肠压迹及压迹加深加宽,直肠部狭小时可诊断盆底综征。

治疗方案

由于盆底综征的病因病理生理尚不十分清楚,对该病的处理法尚有许多不足之处。

1.排出阻滞性便秘受过不幸事件的便秘患者的理状态应进。一些患者需要应用缓泻。给予高纤维素无效的患者应对足量纤维素饮食情况下的结肠通过时间重新予以测定,以明确患者是否适宜应用高纤维素膳食。对肛门痉挛患者可采用肉毒梭菌毒素(Botulinumtoxin,Botox)注射治疗,为每一侧耻直肠各注射Botox各10U或于每一侧耻直肠的后部各注射Botox各20U,均对肛门痉挛有较好的疗效,且该疗法副作用及并发症较少,至今尚未发现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并发症。

2.直肠垂对直肠垂的处理法比较多。于结肠镜直视下应用注射针抽取药物(如灵注射液等)对高位直肠黏膜进注射,通过使直肠黏膜与层或直肠高位部分与周围组织产生无菌性炎症、纤维化,致直肠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

此外,直肠垂是手术的适应之一。前对直肠垂所采取的手术式有:直肠瘢痕固定术、肠管切除术、括约折叠术、直肠悬吊固定术及肛门环缩术。上述术式各有其优缺点,应依患者的临床情况及术者的技术水平进选择。隐性直肠垂是否进手术治疗前仍有争论,由于生物反馈疗法对一部分病人尚有不错的疗效,似以先功能锻炼为佳。

3.大便失(encopresis)如于分娩直肠肛管外伤过程中发生肛门外括约损伤致大便失,则括约术及会阴体重建术常有较好疗效。先天性脊髓发育不良所致神经源性大便失,可采取双侧转移盆底加强替代术,术后结盆底的协调共济与毗邻诱导训练,直肠反射诱导训练及排便反射的康复训练常能取得良好疗效。

预后及预防

预后:在考虑对盆底综征患者进手术之前,应先进生物反馈疗法。这是一种需用在生理治疗家的详细指导下能进的训练活动,通过有针对性地对盆底进锻炼,对便秘肛门疼痛均有一定的疗效。对过上述治疗失败的患者,仍应十分慎重地选取择期手术治疗,即使便秘患者并有严重的肛门疼痛,也不能把消除疼痛作为手术治疗的终极标。前所做的直肠分裂术及肛门括约切除术的疗效也不十分确切。

预防:对盆底综征的病因性疾病进预防和有效的治疗。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四强雄蕊

下一篇 深山酢浆草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