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熟地黄

熟地黄:原地黄,又:怀庆地黄、熟地。拉丁文:Rehmannia glutinosa (Gaetn.) Libosch. ex Fisch. et Mey.玄参科、地黄植物,密被灰白色多细胞长柔毛和腺毛肉质,鲜时黄色,在栽培条件下,直径可达5.5厘米,紫红色。通常在基部集成莲座状,向上则强烈缩小成苞片,或逐渐缩小而在上互生;叶片卵形至长,上面绿色,下面略带紫色或成紫红色......
目录

形态特征

熟地黄体高10-30厘米,密被灰白色多细胞长柔毛和腺毛肉质,鲜时黄色,在栽培条件下,直径可达5.5厘米,紫红色。通常在基部集成莲座状,向上则强烈缩小成苞片,或逐渐缩小而在上互生;叶片卵形至长,上面绿色,下面略带紫色或成紫红色,长2-13厘米,宽1-6厘米,边缘具不规则齿或钝锯齿以至牙齿;基部渐狭成柄,叶脉在上面凹陷,下面隆起。具长0.5-3厘米之梗,梗细弱,弯而后上升,在部略排列成总状花序,或几全部单生腋而分上;萼长1-1.5厘米,密被多细胞长柔毛和白色长毛,具10条隆起的萼齿5枚,披针或卵状披针抑或多少三角,长0.5-0.6厘米,宽0.2-0.3厘米,稀前2枚各又裂而使萼齿总数达7枚之多;花冠长3-4.5厘米;花冠筒多少弓,外面紫红色,被多细胞长柔毛;花冠,5枚,先端钝或微凹,面黄紫色,外面紫红色,两面均被多细胞长柔毛,长5-7毫米,宽4-10毫米;雄蕊4枚;药室,长2.5毫米,宽1.5毫米,基部叉,而使两药室常排成一直线,子房幼时2室,老时因隔膜撕裂而成一室,无毛;花柱部扩大成2枚柱头蒴果卵形至长卵形,长1-1.5厘米。果期4-7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50-1100米之砂质壤土、荒山坡、山脚、墙边、路旁等处。

分布范围

分布于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蒙古、江苏地黄、湖北等省区。

药用价值

各地及国外均有栽培药用。中药材熟中药材 熟地地黄为生地黄炮制加工品,其表面乌黑有光泽,质软而柔韧,味甘,性微温,具有滋阴、益等功效。肾阴虚、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眩晕耳鸣、须发早白等症。

地黄熏蒸至黑润,为熟地黄,该品为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外均是漆黑色,有光泽,外表面皱缩不平。断面滋润,中部可见光亮的油脂状块,粘性大,质柔软,微,味甜。过九九晒,以块根肥大,软润,外乌黑有光泽者为佳。

作用

滋阴,益肾阴虚,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熟地黄补充信息:熟地黄均为统货,一般不分等级。以个大,体重,质柔软油润,断面乌黑,味甜者为佳。尤以河南产怀庆地黄最佳,为四大怀药之一。熟地黄据不同炮制法可分为熟地黄熟地黄、姜熟地黄、砂仁制熟地黄熟地黄炭,炮制后贮干容器,制熟地黄,置阴凉干处,防霉,阴蛀。

人群

该品性质粘腻,有碍消化,凡胃虚弱、气滞多,脘腹胀满及食少便溏者忌服。

食疗作用

甘,微温。归。入分,质柔润降。

熟地黄有强利尿、降糖和升高外周白细胞,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

做法指导

血虚失养,面色萎黄,眩晕,心悸失眠者,宜与当归相须为用;凡肾阴虚,头昏眩,耳聋耳鸣膝酸软,盗汗遗精者,可与山茱萸山药牡丹皮等配伍;若在此基础上,加知母黄柏,可治阴虚旺,骨蒸潮热盗汗梦遗,有力者。

性味归经

味甘;性温。归

功效

滋润;益;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崩不止;肾阴亏;潮热盗汗遗精阳痿不育不孕;月经不调;崩漏膝酸软;耳鸣耳聋;头;须发早白;消渴便秘肾虚喘促。

药用配伍

(1)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症。

熟地黄熟地黄能补滋阴养肝,凡血虚阴亏、不足所致的眩晕,均可应用。补常与当归白芍等同用;补常与山茱萸等同用。此外,如配党参酸枣仁茯苓等品,可用于心悸失眠;配当归白芍、川芍、香附等药,可用治月经不调;配阿胶当归白芍等,可用于崩漏

(2)用于肾阴不足,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等症。

该品滋益阴,适用于肾阴不足所起的各种病症,常与山茱萸皮等配伍应用;如属阴虚旺、骨蒸潮热等症,可与龟知母黄柏等同用。不可少者,则以姜汁拌可也。

(3)《本草正》:熟地黄性平,气味纯静,故能补五脏之真阴,而又于多之脏为最要,得非药那且夫人之所以有生者,阳而动,阴而静,补人参,而芪、术但可为之一卜以熟地为,而芎。归似叮为之。然人蔑、术、芎、归,则又有所当避,而入参、熟地黄,则之必不可无,故凡诸之阳气虚者,非人参不可,诸之明血虚者,非熟地不可。凡诸真阴亏损者,有力发热,为头疼,为焦渴,为喉痹,为嗽,为喘,或逆为呕吐,或虚火,或水泛于皮肤,或阴虚而泄利,或阳浮而狂躁,或阴而仆地,阴虚者,非熟地之守不足以聚之;阴虚升者,非熟地之重不足以降之;阴虚而躁动者,非熟地黄之静不足以镇之;阴虚而刚急者,非熟地之甘不足以缓之;阴虚而水泛滥者,舍熟地何以自制;阴虚真气失者,舍熟地何以归源;阴虚精血俱损,脂膏残薄者,舍熟地何以厚肠,且犹有最玄最妙者,则熟地兼能发汗,何也以汗化于,而无阴不作汗也。熟地兼温始能回阳,何也以阻生于下,而无复不成乾也,然而阳性速,故人参少用,亦可成功,阴性缓,熟地非多,难以奏效。而个人有畏其滞腻者,则崔氏何以用九而治浮:有畏其滑泽者,则仲景何以用八味而医肾泄。又若制用之法,有用姜汁拌者,则必有中寒兼呕而后可;有用砂仁制者,则必有胀满不而后可;有用者,则必有经络壅滞而后可。使无此数者,而必欲强用制法,是不知用熟地者正欲用其静重之妙,而反为动以乱其性,何异画蛇而添足,今之人即欲用之补阴而必兼以渗利,则焉知补阴不利水,利水不补阴,而补之法不宜渗;即有用之补而复疑其滞腻,则焉知血虚土,旱极望云霓,而枯竭之肠极喜滋(润),设不明此,则少用之尚欲兼之以利,又孰敢单用之而任之以多;单用而多且不敢,又孰敢再助以甘而尽其所长,是又何异因噎而废食也!

(4)《药品化义》:熟地黄,藉熟,味苦化甘,性凉变温,专人肝脏。因苦急,用甘缓之,兼,能益心血,更补水。凡内伤不足,苦志劳,忧患伤呶,纵欲耗,调胎产,皆宜用此。安五脏,和血脉,润肤,养冲,宁魂魄,滋补真阴,封填骨髓,为圣药也,取其气味浓厚,为浊中浊品,以补盯,故凡生熟地贪。天冬麦冬当归身、山莱萸、枸杞牛膝皆粘腻儒润之,用滋阴,所谓阴不足者,补之以味也。

(5)《本逢原》:熟地黄,假晒,转苦为甘,为阴中之阳,故能补中元。必须晒多次,若但熟,不加、曝,虽服奚益。脐下,属伤;胫酸,系下元不足;]如无所见,乃水亏不能鉴物,皆之病,非熟地黄不除。

(6)《本草求真》:景岳尚论熟地,最为明确,独中所论逆为呕,可用地黄以治,是亦千虑之一失,夫既肾虚,则已受累,正宜用以辛热,以为扫除,如太阳既至,坚自解,乃复坠以霜雪,投以阴,不更使滋甚乎。虽曰熟地性温,从温,然至上逆为呕,则已甚,岂有熟地之温,而可令平。但或阳盛阴微,阳藉阴化,偶有感冒,用此杂于温之中,或有见效;若真纯阴无厥气。上逆则呕,则此又为深忌。

熟地黄(7)《本草读》:张景岳以百病之俱从治,误以《衣本草上品服食之地黄,认为治病之药,滋润粘,反邪气敛藏于少阴而无出路。

(8)《本草正义》:地黄,为补中补而良,古恒用其生而干者,故曰千地黄,即今之所谓原生地也。然《本》独于此味用一千,而又曰生者尤良,则指鲜者言之,可知干地、鲜地,六朝以前,本已分为两类,但辨治,犹未甚严,至《录》,则更出生地黄一条,显与地黄,其治则干者补益阴,鲜者凉血,功力治疗,不复相混。然究属凉之品,惟虚而有热者为宜,若真阴不充,而无热,则用于地,犹嫌阴柔性质,不利于虚弱之。于是唐、宋以来,有制为熟地黄之法,以砂仁和拌之,晒多次,至中纯黑,极熟为度,则借太阳之真阳,以变化其阴柔性质,俾中虚者服之,不患其凝滞难化,所以熟地黄且有微温之称,乃能补益真阴,并不虞其凉滑泄,是以清心者,一变而为滋养肝,性情功效,已非昔比,而质愈厚重,力愈充足,故能直达下焦,滋津液,益精血。凡津枯少,脱汗,及大后。产后血虚未复等,大频投,其功甚伟。然粘腻浊滞,如大虚之体服之,亦碍运化,故必纳尚佳,未萎者,能任受,不然则窒滞中州,必致胀闷,虽有砂仁拌,亦属无济,则中气大弱,运动无权之弊也。熟地之补阴补,功效固不可诬,然亦惟病后元虚,及真阴素薄者,可以为服食补养之用。今人多以人之滋补膏中,正是恰到好处,苟其人纳素薄,及虚弱成瘵者,得此亦必中满访食,甚且作胀,其为害亦颇不浅,而痰饮弥漫,或兼挟外感者,固无论矣。

(9)《珍珠囊》:大补血虚不足,通血脉,益力。

(10)王好古:坐而欲起,无所见。

(11)《纲》:填骨髓,长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黑须发,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候不调,胎产百病。

(12)《本草从新》:滋水,封填骨髓,利血脉,补益真阴聪,黑发乌须。又能补肺阴,上久泻,治劳伤风痹,阴亏发热,千咳痰嗽,气短喘促,中空虚觉馁,痘心虚无脓,病后胫酸痛,产后脐急疼,感阴亏,无汗使,诸种动权,一切肾阴亏,虚损百病,为壮水之药。

熟地黄熟地黄和生地黄成综征作用的药效比较表明:中国产的猪胆状的粗熟地黄能够强烈抑制肝脏性坏死灶及单纯性坏死。而熟地黄酶的作用较弱。应用纤维蛋白平法通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作用探讨对纤溶系统的活化作用,发现熟地具有活化作用,而生地黄无此作用。亦有报告认为,地黄炭前后均有止作用,且地黄制炭后止作用并未增强。对生地黄熟地黄、生地炭、熟地炭的水液止效果进分析,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实验发现: 怀庆熟地黄灌服,能使甲亢型阴虚体重减轻得以缓解,24小时饮水量及尿量明显减少,浆T3、T4浓度水平有显著改善(即T3降低、T4升高)及AD(浆中醛固酮)水平明显升高。明其确有较强的滋阴作用。并初步认为,熟地滋阴的作用与改善体AD水平有

(13)《本草纲》:“填骨髓,长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黑须发”。又云:“虞搏《医正传》云:生地黄,而弱者服之恐妨食;熟地黄,而痰饮多者服之恐泥。或云:生地黄则不妨熟地黄姜汁则不泥,此皆得用地黄微者也。

熟地黄给小灌服,可明显增高动物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降低清中过氧化脂质的含量。可使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但无统计的意义。对过氧化氢酶活性无影响。

熟地黄对大部分脏器蛋白质代谢有一定作用。熟地黄服具有抑制上皮细胞有丝分裂的作用。

实验表明:以熟地黄药的六味地黄汤对正常小除可增加体重、延长游泳时间外、增强体力外,还能降低N-亚硝基氨酸乙酯起的小鳞癌的诱发率, 使接受化致癌物的动物脾脏淋巴小结生发中增生活跃,在接种移植性肿的初期可增强单核巨噬系统的吞噬活性, 提高荷动物中白蛋白和球蛋白的比例,似可延长荷动物的存活时间。

熟地黄延缓小衰老的作用

熟地黄20%水液每日灌0.3ml共45天,处死取,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和过氧化脂质(LPO)的含量。结果熟地黄可增强GSH-Px活性和降低清中LPO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较分为P<0.05和P<0.01。

⑵ 对甲亢型阴虚的影响

用三碘甲腺原氨酸(T3)给予大造成阴虚模型并给于熟地黄液3ml(70%浓度),共6天,然后测定各数据。结果正常对照组与给药组相比,用药前后无论是体征、体重改变、24小时饮水量与尿量以及各相激素:T3、甲状腺素(T4)和醛固酮(AD)的浆浓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造模以后,阴虚组和正常组相比,则有非常显著变化,如兴奋好斗,体重减轻,24小时饮水量及饮量增加,T3浓度升高,T4、AD浓度降低等。而阴虚给以熟地黄后上述症状及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趋于正常(和阴虚组相比)。如阴虚熟地黄组和阴虚组相比,浆AD浓度显著升高(P<0.05),24小时尿量显著减少(P<0.01),提示熟地黄具有滋补肾阴的作用与改善体AD水平有阴虚给药组浆中T3、T4浓度明显改善(T3浓度降低,T4浓度升高),并趋于正常。表明熟地黄不仅能通过对全身性的调作用,改善阴虚症状,并能对异常的甲状腺素状态起调作用。另外阴虚给药组和正常组相比,在体重改变、24小时饮水量、浆T3、T4浓度等面,仍显著未达到正常水平,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这表明,虽然阴虚给药组和阴虚组相比,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并趋于正常,但未完全恢复到正常。说明熟地黄的作用还是有局限性。

熟地黄作用的实验观察

生、熟怀地黄制成1:1水给于小观察对失贫血、造干细胞和骨髓红系造祖细胞CFU-E生成的影响。结果:生、熟怀地黄对失性小有明显的作用,给药8天后,特熟地黄组恢复较快,已基本恢复,RBC和Hb计数与对照组比较P值分为0.001和0.01。生、熟地黄对造干细胞亦有一定的增殖、分化作用,似可说明地黄作用与造干细胞促进细胞的产生有。对小骨髓红系造组细胞的生成:生理盐水组红系集落(个数)为52.4±18.41,生地和熟地组分为60.2±19.44与125±20.45(P<0.05)。提示地黄作用与骨髓系统亦有密切相的作用。

地黄炭后对止作用的影响

对生地黄、生地炭、熟地黄、熟地炭,分制成每100ml液含生药100g或含炭药33g制。各样品0.8ml/20g量灌给于小,从左眼内眦、球后静丛取,统计凝时间并与生理盐水组进比较。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地黄用于止似不需要炮制

栽培技术

种植

选地整地

宜选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于头年冬季或早春深翻土壤25厘米以上,每亩同时施入腐熟的堆肥2000-3000千克,过磷酸钙25千克作基肥。然后,整平耙细作畦,一般畦宽1.3米。特注意的是熟地不宜重茬,这也是选地上应注意的键措施。

选种种植

一般栽培熟地以作为繁殖材料,生产上称“栽子”。熟地的“栽子”一般选用上一年7-8月栽培的“倒栽”“栽子”,这是因为“倒栽”“栽子”作种用时,熟地产量高、质量好、且能防止品种退化。在栽前,将“栽子”去头斩尾,取其中间段。然后成3-6厘米长的小段,每段要留二至三个眼,切沾以草木灰,稍晾干后下种,一般种植密度30-40厘米,株25-30厘米,在整好的畦面上挖深3-5厘米的小,每横放“栽子”1-2段,覆盖拌有粪水的土灰1把,再用细土盖与畦齐。每亩需“栽子”40-60千克。注意选种时要尽量使用“倒栽”“栽子”,避免使用小商品,同时“栽子”要摘除掉“老母子”。即上旬栽的种栽。

田间管理

(1)及时间苗补苗。当苗高10-12厘米时,始间苗,每留壮苗1株。遇有缺株,应于阴天及时补栽,补栽时应带土起苗,这样成活率较高;

(2)中耕除草。熟地入土较浅,中耕宜浅,避免伤,幼苗周围的杂草要用手拔除,植株后,停止中耕;

(3)追肥。熟地喜肥,除施足基肥外,在间苗后每亩施入过磷酸钙100千克、腐熟饼肥30千克,以促进发育膨大,封时,于间撒施1次土灰,促植株健壮生长

(4)灌溉。熟地前期需水量大,应勤浇水,后期为地下膨大期,应约用水。雨季应注意及时排水,防止腐病的发生;

(5)除熟地黄主根外,还能沿地表长出细长地下,称,这些损失较多的养,应及时铲除。

(6)熟地黄的病害要有斑枯病、轮纹病、枯萎病,这些病一般于5月上旬始发生,6-7月发生严重,应注意及时防治;虫害有红蜘蛛、地老虎、蛴螬等,这些常规法除治,注意选择药时应避免使用高毒农药。

采收加工

春栽熟地黄于当年11月前后地上枯黄时应及时采挖。采挖时应在畦的一端35厘米的深沟,顺次小心摘取;加工熟地利用专门的烤炉将其加工为熟地,即成商品。

主要品类

地黄地黄可分为生地黄熟地黄两种,《本草纲》载:“地黄生则大,而凉血热者需用之,熟则微温,而补衰者需用之。男子多阴虚,宜用熟地黄,女子多热,宜用生地黄。”尤其是熟地黄,药用“填骨髓,长肉。生精血,补五脏,利、黑须发、通血脉”,确系祛病延年之佳品。

地黄

甘、苦、,,归。功用:清热滋阴凉血,养阴生津

熟地黄

甘、微苦、微温,归。功用:补滋阴熟地黄是生地黄用黄拌闷,晒的复制品,所以功效有,生的多用于清热滋阴,熟的多用于养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耐阴植物

下一篇 营养繁殖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