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阑尾寄生虫病

阑尾寄生虫病起的急性阑尾炎是常见外科症,很多肠道寄生虫可寄生或进入阑尾。如我国南吸虫流区常见到吸虫性阑尾炎。北地区常见到阑尾蛔虫病,此病是肠蛔虫病的并发症之一。阿米巴肠病好发于盲肠,累及阑尾的机会较多。1.吸虫性阑尾炎 慢性炎症过程可出现白细胞浸润,粘膜小溃疡成,过长期刺激逐步出现纤维化,成或粘膜瘢痕狭窄,管周围病变严重时也可使阑尾运不良,这些病理改变都可成为......
目录

发病机制

  1.吸虫性阑尾

  慢性炎症过程可出现白细胞浸润,粘膜小溃疡成,过长期刺激逐步出现纤维化,成或粘膜瘢痕狭窄,管周围病变严重时也可使阑尾运不良,这些病理改变都可成为急性阑尾炎发病的病理基础。

  2.慢性阿米巴性阑尾

  因阿米巴肠病好发于盲肠,故累及阑尾的机会较多,也是造成阑尾寄生虫病的发病原因。结肠阿米巴病尸检中,发现4.0%~6.2%有阿米巴阑尾炎,有的脓肿或穿孔,单纯阿米巴阑尾炎很少见。

  3.阑尾蛔虫病

  蛔虫通常寄生在人体回肠,如腹泻驱虫妊娠等使肠蠕动异常,肠道环境发生改变,另外蛔虫又具有钻孔癖性,故可窜入盲肠钻进阑尾发生阑尾蛔虫病。

临床表现

疾病症状

  阑尾寄生虫病起的急性阑尾炎是常见外科症,很多肠道寄生虫可寄生或进入阑尾。如我国南吸虫流区常见到吸虫性阑尾炎。北地区常见到阑尾蛔虫病,此病是肠蛔虫病的并发症之一。阿米巴肠病好发于盲肠,累及阑尾的机会较多。

分类介绍

  吸虫性阑尾

  吸虫性阑尾症状和一般急性阑尾炎一样,但病程块,穿孔率高,且术后出现残余脓肿肠瘘机会 也多,这些特点应起临床注意。

  阑尾蛔虫病

  腹痛常为脐周阵发性绞痛,远较一般阑尾腹痛为重。转移性右下腹痛发生快,固定亦快,始阵发性绞痛有症状缓解的间歇期,此期称之为痉挛梗阻期。梗阻不解除,阑尾损伤,继发感染产生急性阑尾炎即炎症期。继之阑尾压力增高,阑尾壁缺、坏死、穿孔、蛔虫可钻入腔,起严重化脓性腹膜炎。

  慢性阿米巴性阑尾

  反复发作的右下压痛,或有髂窝持久不适感,在伴有化脓感染时,可有急性发作。本病的症状和细菌性阑尾炎相似,往往在术中才能发现,病变不仅限于阑尾盲肠壁也表现增厚水肿

诊断鉴别

  阑尾蛔虫病 X线钡透可发现阑尾蛔虫征象,纤维结肠镜检查可确诊并可取虫。

疾病治疗

  1.吸虫性阑尾

  术后出现残余脓肿肠瘘机会多,这些特点应起临床注意。

  2.慢性阿米巴性阑尾

  对疑为阿米巴阑尾炎者,应先抗阿米巴药物治疗,然后再手术。术中处理阑尾残端困难,术后也容易阑尾残端瘘。若冒然手术可使病变扩粪瘘甚至发生死亡。

手术治疗

  阑尾是人体结肠的延续部分,但其末端是封的。在儿童期,阑尾是一种免疫器官,具有抵抗感染的作用,但在成人期则已退化无功能。由于阑尾结肠相通,而结肠是储存大便的场所,所以当结肠有炎症时或粪块被挤入阑尾时,以及其它病理条件下,阑尾都有可能发生炎症,出现充肿胀,严重时出现阑尾化脓穿孔,此时肠大便便会进入腹膜腔,急性腹膜炎。 典型的急性阑尾炎首先起患者上腹痛,常使人误认为是胃炎,在几小时后疼痛逐渐转移到右下,有时伴有恶心呕吐腹胀发热等等表现。压迫右下可有压痛、同时有局部肉紧张感。出现上述症状后,您最好立即到医院就诊。在诊断阑尾炎之前,应检查尿常规和部超声,排除泌尿系结石;对女性患者还要请妇科会诊,排除妇科疾病。到为止,对于阑尾炎尚没有某一项检查可以确诊,大多是靠医师的临床验。诊断阑尾炎后,医师将据当时情况决定是进科保守治疗还是外科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包括:食、静输液、抗生素治疗(消炎)。治疗将持续到患者症状消失,常规恢复正常。手术治疗的的是切除炎症的阑尾阑尾切除术是外科中最常见的手术之一,一般情况下使用连续硬膜外麻醉,类似通常所说的“麻”,但两者有一定差。手术一般情况下比较顺利,但有时也会遇到非常困难的情况。

  一般情况下,切除阑尾对于全身并不会产生不良影响,但对于急性阑尾炎还是应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术后护理

  1、据不同麻醉,选择适当卧位,如椎麻醉病人应去枕平卧6~12小时,防止液外漏而头痛。连续硬膜外麻醉病人可低枕平卧。

  2、饮食:手术当天食,术后第一天流质,第二天进软食,在正常情况下,第3~4天可进普食。

  3、观察生命体征,每一小时测量压、搏一次,连续测量三次,至平稳。如搏加快或压下降,则考虑有出,应及时观察伤,采取必要措施。

  4、单纯性阑尾炎切除术后12小时,或坏性或穿孔性阑尾炎切除术后,如置有流管,待压平稳后应改为半卧或低姿半卧位,以利于流和防止炎性渗出液流入腔。

  5、术后3~5天用强泻和刺激性强的肥皂水灌肠,以免增加肠蠕动,而使阑尾残端结扎线落或缝,如术后便秘服轻泻

  6、术后24小时可起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发生,同时可增进环,加速伤

  7、老年病人术后注意保暖,常拍帮助咳嗽,预防坠积性肺炎

  

其他疗法

  体针(之一)

  (一)取

  阑尾、足三里、阿是

  配恶心呕吐加上脘、发热池、泽;腹胀大肠俞、次

  阑尾穴位置:足三里下约2处。

  阿是位置:系右下压痛最明显点(麦氏点)(下同)。(二)治法

  一般仅取,每次取2~3。如某些症状明显,酌加1~2个配。操作上,除泽以三棱针刺外,余均以大幅度捻转结提插之泻法,强刺激1~2分钟,留针30分钟~1小时,隔5~10分钟运针1次。亦可接通G6805电针仪,用疏密波,电流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每日针1~2次。

  (三)疗效评价

  据近年来各地报道,针灸治疗阑尾寄生虫病,平均有效率在85%~90%左右。还有人曾对461例患者的远期疗效进随访(随访19~21年)。结果,未手术率为38.9%,未复发率为31.4%[5]。表明,针灸治疗的远期疗效也较巩固。

  体针(之二)

  (一)取

  :膝四、大横。

  膝四穴位置:右膑外缘上4

  (二)治法

  均取。令患者仰卧屈膝,以28号2毫针直刺膝四,快速进针,深度以得气为度,采用拇指向后、食指向前捻转手法,使其针感沿大腿向上传导,以过沟到小为佳。大横,可沿向下呈45度角斜刺,以拇指向前,食指向后捻转之法,促使针感向下传道至沟,使两侧针感相接。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捻转1次。每日1~2次。

  (三)疗效评价

  以本法共治急性阑尾炎患者750例,短期治愈735例,占98.0%。余15例中,6例阑尾寄生虫病急性发作者,局部成肿块,另9例系急性穿孔,予以手术治疗[7]。

  穴位注射

  (一)取

  阑尾

  (二)治法

  药液:注射用水。

  阑尾双侧均取。体质强壮、针感迟纯者,针尖向上斜刺与皮肤呈45度角,注射速度稍快,每10毫升,5分钟注射完毕;体质弱或针感强者,针尖直刺或向下斜刺,每5毫升,缓慢推入。每日1次,3~4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97例,均在一疗程治愈。随访1~5年未见复发[10]。

  耳针

  (一)取

  :新阑尾点。

  配发热加皮质下、耳轮呕吐加迷

  新阑尾点位置:位于对耳轮腔缘,在椎之间。

  (二)治法

  ,每侧注入注射用水0.2毫升左右,每日2次,症情缓解后每日1次。依据症情酌配配1~2。用毫针刺法,探得敏感点以后,速刺入快速捻转,刺激宜强,持续捻转2~3分钟后,留针30分钟~1小时,其间可间断刺激。每日1~4次。耳轮用刺法,每日1次。

  (三)疗效评价

  疗效标准:[1]痊愈:自觉腹痛消失,部压痛和反跳痛消失,象恢复正常;[2]有效:一般情况改善,腹痛缓解,部压痛及反跳痛减轻或消失;[3]无效:治疗前后未见改善,甚至恶化者。

  共治疗80例,结果痊愈74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5%[6]。

  电针

  (一)取

  阑尾阿是、右天枢、元、中脘、气海俞、海、大肠俞。

  配池、谷、、支沟、阳陵泉、大肠俞。

  (二)治法

  阑尾每次必取,另选4~5个,交替使用。配症状酌情选用。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取1.5毫针针刺进针5分至1,手法以捻转提插为得气后接G6805电针治疗仪,选择波型为连续波,输出频率为80~120次/分,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同时用立式TDP灯照射部压痛点,留针40分钟,一般一次治疗,疼痛即可减轻。每日1~2次,7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上法共治疗36例,痊愈30例,显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11]。

饮食注意

  阑尾寄生虫病是可以消退的,但消退后约有四分之一的病人会复发。

  手术法比较安全,绝大多数手术效果是良好的。非手术疗法要是抗感染(即消炎)。但应当做好随时住院治疗的准备工作,以免延误治疗使病情发展到严重程度造成治疗困难。

  1.家用药:用药要早,最好在炎症未发展成腹膜炎时能控制住。可选用以下药物:

  (1)青霉素,每次80万单位,6小时1次肉注射。用前必须先做过敏试验。

  (2)链霉素,每次0.5克,12小时1次肉注射。应与青霉素同时应用。

  (3)庆大霉素,每次8万单位,8小时1次肉注射。

  (4)先锋四号,每次0.5克,每日4次服。

  (5)螺旋霉素,每次0.2克,每日4~6次服。

  2.中药及偏

  (1)银、公英各50克,皮25克,大黄15克,赤芍12克,川楝子桃仁甘草各9克,每天l~2,水后分2、4次服。

  (2)鸡血藤100克,地丁50克,川楝子25克,每日1,水两次混后分2次服。

  (3)针刺足三里、阑尾阿是呕吐者加

  (4)薏米50克,冬瓜籽25克,皮、桃仁地丁各15克加水300毫升(6两),到100毫升。2次混后分两次服,每日1

  (5)红藤、忍冬藤各100克,生大黄15克,水后加黄1小杯分两次服,每日l。[1]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蒸腾作用

下一篇 不完全叶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