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疏松卷柏

疏松卷柏是一种矮小的蕨类植物,其很像柏树,却有着异乎常的生命力。它生在怪石嶙峥的石缝中,旱季里会卷、枯萎成一团,看似毫无生机,但只要一场雨,就会伸展,流出醉人的绿色。人们曾遇到这样的怪事:压制成标本、保藏在橱中的卷柏,几年后再放入水中,竟然又“复活”了。因此,它又有九死还魂草万年青、长生草等美。不过,疏松卷柏只宜生活在远离尘嚣、空清新的大山上,如果周围的自然环境受到工业污......
目录

形态特征

土生或石生,直立,高10-45厘米,无匍匐或游走根托的上部下部均有着生,自分叉处下生出,长3-10厘米,纤细或较直径,长0.3-1毫米,多分叉,被毛。自下部始羽状分枝,不呈“之”或多少“之”,禾秆色,,具沟槽,无毛,维管束1条;侧3-10对,2-3回羽状分枝,小规则,上相邻分枝2-4厘米,分枝无毛,压扁,分枝部分中部连宽0.4-0.7毫米,末回分枝宽3.3-6毫米。全部交互排列,二,膜质,表面光滑,边缘非全缘,不具白边。上的腋分枝上的大,卵,基部钝,分枝上的腋对称,卵状三角到卵,2.0-3.5毫米× 1.2-2.8毫米,边缘具短毛。中叶不对称,上的略大于分枝上的,分枝上的中叶斜卵状,1.5-3.2毫米×0.6-1.0毫米,接近,龙骨状,先端的,先端具长0.8-1.6毫米,基部近心形楔形,非盾状,边缘具毛。侧叶不对称,上的较侧上的大,侧上的侧叶状卵,外展,排列疏或密,2.2-5.0毫米×1.0-2.2毫米,先端近尖,边缘具细齿,下侧基部扩大,强烈覆盖小,上侧边缘基部具毛,先端具细齿,下侧基部下延,具毛,其余部分近全缘孢子穗紧密,压扁,单生于小末端,6.0-12毫米×1.5-3.0毫米;孢子明显二,倒置,不具白边,上侧的孢子,边缘疏具短毛,锐龙骨状,先端急尖。上侧的孢子孢子翼,孢子翼达叶尖,边缘疏具短毛,下侧的孢子卵状披针,边缘具短毛,龙骨状;孢子分布于孢子穗下部的下侧。孢子白色孢子浅黄色。

产地生境

广东 (封、怀集、乐昌、肇庆) 、广西 (大新、桂平、横县、金秀、龙胜、罗城、马山、南宁、容县、融水、上思、武鸣、阳溯) 、贵州 (雷山、三都、贞丰) 、西藏 () 、云南 (贡山、景洪) 。生于荫处石上或林下土生,海拔200-1450米。也分布到越南。模式标本采自广东

药用相关

Selaginella effusa Alston.

【药 】:疏松卷柏

【来 源】:为 卷柏植物疏松卷柏的全草。

【功 效】:燥湿解毒,利湿退黄。

治】:用于黄疸痢疾疖。

性味归经】:微苦,平。入大肠

【用法用量】:服:汤,6一15克。外用:鲜品捣患处。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湖南贵州

【考 】:始载于《中国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

【动植物态】:直立,高约13cm。系狭分枝二型,在两侧及中间各2侧叶卵形,长2-3mm,宽1.5-2mm,两侧不等,先端钝,基部为偏斜心形,边缘近全缘中叶卵状披针,长约2mm,宽约1mm,先端具长,基部为全缘孢子囊穗1或2个生于小端,长3-7mm;孢子同型,披针,有龙骨状突起,先端锐尖,略有齿孢子孢子异型。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微苦,性平。有消炎解毒的功能。用于炎、痢疾疖等症。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营养器官

下一篇 平周分裂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