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种子萌发

种子萌发是指种子从吸胀作用始的一系列有序的生理过程和态发生过程。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种子萌发时,首先是吸水。种子浸水后使种皮膨胀、软化,可以使更多的氧透过种皮进入种子部,同时二氧化碳透过种皮排出,里面的物理状态发生变化;其次是空种子萌发过程中所进的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只有种子不断地进呼吸,得到能量,才能保生命活动的正常进;最后是温度,温度过低,呼......
目录

发育阶段

种子从吸胀始的一系列有序的生理过程和态发生过程,大致可分五个阶段:

吸胀

为物理过程。种子浸于水中或落到潮湿土壤中,其的亲水性物质便吸水分子,使种子体积迅速增大(有时可增大1倍以上)。吸胀始时吸水较快,以后逐渐减慢。种子吸胀时会有很大的力量,甚至可以把玻璃瓶撑碎。吸胀的结果使种皮变软或破裂,种皮体等的通透性增加,萌发始。

与酶的活化

花生种子萌发过程这个阶段吸胀基本结束,种子细胞的细胞壁和原生质发生水,原生质从凝状态转变为溶状态。各种酶始活化,呼吸和代谢作用急剧增强。如大麦种子吸胀后,首先释放赤霉素并转移至糊粉层,在此诱导水解酶(α-淀粉酶、蛋白酶等)的成。水解酶将胚乳中贮存的淀粉、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物质(麦糖、葡萄糖、氨基酸等),并陆续转运到胚轴生长的需要,由此而启动了一系列复杂的幼苗态发生过程。

细胞分裂和增大

细胞分裂和增大时吸水量又迅速增加,生长种子贮存的养物质始大量消耗。

突破种皮

突破种皮生长后体积增大,突破种皮而外。大多数种子先出胚根,接着长出胚芽

长成幼苗

长成幼苗以后长出成幼苗。有的种子的下胚轴不伸长,子叶留在土中,只由上胚轴胚芽长出土面生成幼苗,这类幼苗称为子叶留土幼苗,如豌豆蚕豆等。有些植物棉花、油菜、瓜类、菜豆等的种子萌发时下胚轴伸长,把子叶出土面,子叶出土幼苗。

自身条件

有生命力且完整的

被昆虫咬坏了种子不能萌发种子在离母体后,超过一定时间将丧失生命力而不能萌发,对不同种子而言其寿命时间长短不同。例如:柳种子仅有12小时,生1年,小麦和水稻一般能活3年,白菜和蚕豆的能活5~6年。

有足够的养储备

正常种子子叶胚乳中储存有足够种子萌发所需的养物质,干瘪的种子往往因缺乏充足的养而不能萌发

不处于休眠状态

植物种子萌发多数种子成后,即使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暂时也不能萌发,这种现象被称为休眠成的要原因:一是种皮障碍。有些种子种皮厚而坚硬,或种皮上附着蜡质层或角质层,使之不透水、不透或对具有机械阻碍作用。二是有些果实种子部含有抑制种子萌发的物质。比如某些沙漠植物在长期的生活中,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在种子表面具有水溶性抑制物质,只有在大量降雨后,这些抑制物质被洗掉才能萌发,以保成的幼苗不致因缺水而枯死。对于休眠种子,若需促进萌发,应针对不同原因解除休眠

外界条件

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除了种子本身要具有健全的发力以及解除休眠期以外,也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要是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

充足的水分

休眠种子含水量一般只占干重的10%左右。种子必须吸收足够的水分才能启动一系列酶的活动,萌发。不同种子萌发时吸水量不同。含蛋白质较多的种子如豆科的大豆、生等吸水较多;而禾谷类种子小麦、水稻等以含淀粉为,吸水较少。一般种子吸水有一个临界值,在此以下不能萌发。一般种子要吸收其本身重量的25%~50%或更多的水分才能萌发,例如水稻为40%,小麦为50%、棉花为52%,大豆为120%,豌豆为186%。种子萌发时吸水量的差异,是由种子所含成分不同而起的。为满足种子萌发时对水分的需要,农业生产中要适时播种,耕细作,为种子萌发创造良好的吸水条件。

适宜的温度

种子萌发和种子的休眠各类种子萌发一般都有最低、最适和最高三个基点温度。温带植物种子萌发,要求的温度范围比热带的低。如温带起源植物小麦萌发的三个基点温度分为:0~5℃, 25~31℃, 31~37℃;而热带起源的植物水稻的三基点则分为10~13℃,25~35℃,38~40℃。还有许多植物种子在昼夜变动的温度下比在恒温条件下更易于萌发。例如小糠草种子在21℃下萌发率为53%,在28℃下也只有72%,但在昼夜温度交替变动于28℃和21℃之间的情况下发率可达95%。种子萌发所要求的温度还常因其他环境条件(如水分)不同而有差异,幼和幼生长的最适温度也不相同。

不同植物种子萌发都有一定的最适温度。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萌发都受影响。超过最适温度到一定限度时,只有一部分种子萌发,这一时期的温度叫最高温度;低于最适温度时,种子萌发逐渐缓慢,到一定限度时只有一小部分勉强发,这一时期的温度叫最低温度。了解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以后,可以结植物体的生长发育特性,选择适当季播种。

足够的氧

种子吸水后呼吸作用增强,需氧量加大。一般作物种子要求其周围空中含氧量在10%以上才能正常萌发。也叫含油种子,如大豆、生等的种子萌发时需氧更多。空含氧量在5%以下时大多数种子不能萌发土壤水分过多或土面结使土壤空隙减少,通气不良,均会降低土壤的氧含量,影响种子萌发

充足的阳光

(少数植物)

一般种子萌发和光线系不大,无论在黑暗或光照条件下都能正常进,但有少数植物种子,需要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萌发良好,如黄榕、烟草和莴苣的种子在无光条件下不能萌发。这类种子叫需光种子。有些植物如早熟禾、月见草属的Oenothera bicnusis和毛蕊等的种子在有光条件下萌发得好些。还有一些百合植物洋葱番茄、曼陀罗的种子萌发则为光所抑制,这类种子称为嫌光种子。需光种子一般很小,贮藏物很少,只有在土面有光条件下萌发,才能保幼苗很快出土作用,不致因养料耗尽而死亡。嫌光种子相反,因为不能在土表有光处萌发,避免了幼苗因表土水分不足而干死。此外还有些植物如莴苣的种子萌发光周期现象

方法

(1)冷水或温水浸种。较易发种子可在播种前用冷水或温水(35-40℃)浸种处理,待种皮变软后即取出播种。

(2)挫伤种皮荷花美人蕉种子种皮坚硬,不易吸水,可用挫刀磨破或刻伤种皮,再用温水(35~40℃)浸种处理,待种皮变软后即取出播种。

(3)酸、碱处理。采用酸、碱处理种子,腐蚀种皮,处理后用清水洗净药

(4)药处理。大牵牛种子在播种前用10-250毫克/升的赤霉素溶液浸种,可代替低温的作用,促进其发

(5)超声波处理。

(6)冻或低温层积法。对要求在低温与湿润条件下完成休眠期的种子,有明显的促进发效果。

研究意义

了解作物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掌握土壤湿度和播种深度,对于播种后早出苗、出全苗极为重要,是获得高产的第一步。有些作物如早稻的某些品种,种子没有休眠期,收获时如遇雨水和高温,就会在农田或打谷场上的植株萌发,这种现象称为胎萌。种子在贮藏时如果湿而热也会萌发。有些杂草种子由于休眠期的个体差异,或在土层分布深度不同,在若干年陆续萌发

力量

人的头盖得非常致密,坚固。生理家和解剖家用尽了一切的法,要把它完整地分来,都没有成功。后来忽然有人发明了一个法,就是把一些植物种子放在要剖析的头盖里,给与温度和湿度,使种子。一发,这些种子便以可怕的力量,将一切机械力所不能分骼,完整地分了。植物种子力量之大如此。 这也许特殊了一点,常人不容易理解。那么,你见过被压在瓦砾和石块下面的一棵小草的生成吗?它为着向往阳光,为着达成它的生之意志,不管上面的石块如何重,石块与石块之间如何狭,它总要折折地,但是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它的往土里钻,它的往上面挺,这是一种不可抗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结果也被它掀翻。一粒种子的力量如此之大。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继发性腹膜炎

下一篇 瘦风轮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