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石指甲

垂盆草多年生肉质草本,高10~20厘米。红色纤细,倾斜,匍匐,接近花序处亦易生3枚轮生,倒披针至长,长1.5~2.5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沿下延为半全缘呈平展的2歧聚伞花序萼片5,绿色,宽披针至长,几与花瓣等长;花瓣5,黄色披针至长,长5~8毫米,【异莲(《药镜》),半支(《百草镜》),瓜子草、佛指甲、狗草(《分类草药性》......
目录

形态特征

石指甲配图先端有较长突出的尖头;雄蕊10,药狭卵形,或长丝细长;心皮5,稍张。蓇葖果种子细小,卵,无翅而有细乳头状突起。期6~7月。生于山坡倾斜处或石上。

分布范围

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四川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北、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主要价值

性味

甘淡,凉。

①《纲拾遗》:"性。"

②《四川中药志》:"性凉,味甘淡;无毒。"

功用

石指甲原植物图清热,消肿,解毒。治咽喉肿痛,炎,热淋肿,水烫伤,蛇、虫咬伤

①《纲拾遗》:"消肿。治湿水肿。""治诸毒及汤伤,疗,虫蛇螫咬。"

②《天宝本草》:"利小便,疮肿痛,汤症;退湿热,兼治淋症。"

③《四川中药志》:"治头红肿,消肿,蛇伤及足生鸡眼。"

④《贵州植药调查》:"活,止痛,清热,消肿,接,治痨伤咳嗽。"

用法与用量

服:汤,0.5~1两。外用:捣

【选】①治一切大毒,如发背对口冬瓜、骑马等,初起者消,已成者溃,出腋亦少:半支一两,捣汁,陈和服,渣留头,取汗而愈。(《百草镜》莲饮)

②治水烫伤疮疡毒蛇咬伤:鲜垂盆草一至四两,洗净,捣汁服。外用鲜草适量捣烂患处。(《上海常用草药》)

③治头肿痛:鲜垂盆草捣汁一杯,加烧少许含漱五至十分钟,每日三、四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临床应用

①治疗无黄疸型传染性炎 :用垂盆草据制工艺不同分为低温(每含生药3克)和常温(每含生药2克)。每服低温3~6,常温5~7,每日3次,3个月为一疗程。用低温治疗迁延性炎、慢性炎20例,显效(自觉症状明显好转,转氨酶恢复正常巳达1个月)18例,转氨酶恢复正常大部分在治后2周左右;无效2例。用常温治疗急性炎、慢性炎、迁延性炎共47例,显效(标准同前)27例,好转(症状改善,转氨酶下降或接近正常)5例,无效15例;显效病例转氨酶恢复正常多在2~4周间。低温组随访半年以上,有波动者2例,复发7例;常温组随访1~3个月,有波动者1例,复发5例。部分病例服药后出现饥饿感、部隐痛、肠鸣便溏等症,服33%氢氧化铝后大部分缓解。

②治疗等症 :取鲜地蜈蚣2~4两,洗净捣烂,加干面少许调成糊状外患处(如脓头已破,中间留一小孔,以便排脓),每日或隔日1次;另取鲜草1~2两捣汁冲服。治疗痄腮肿毒、蛇虫咬伤等50例,除3例无效外,均治愈。治愈时间最短1天,最长5天。实践明:地蜈蚣草对皮肤及软组织化脓性感染疾患,早期能消肿止痛,促进吸收;已脓肿者能加速局限,破溃排脓。其中对的疗效最为显著。

化学成分

含甲基异石榴皮碱等生物碱、景天庚糖、蔗糖、果糖。

传说

清代维峰脚下,有一个姓曾的农民,年40岁,子女各一,男耕女织,生活过得很好。有一天男人忽然腹痛里急后重,大便粘液浓,一日二十多次,急请当地医生治疗,诊断为痢疾,服药却无效。一天,女儿拔了一篮猪草回来,中有很多石指甲草,姓曾的想起此草能治猪的泄,便要妻子一碗给自己配粥吃。刚吃二餐就不痛了,连服3天,粘液浓全止,痢疾痊愈。邻里人患同样痢疾者,也用此草配粥吃,全都好了。一传十,十传百,很多人都知道了石指甲草治疗痢疾效。

石指甲草,垂盆草,又佛甲草,属景天科属植物。性甘凉,味微酸,功用清热解毒,利。用于疮疡毒蛇咬伤烫伤喉痹湿热黄疸等病症。民间有如下一些验流传,仅供读者参考。

⒈治疗黄疸炎:鲜垂盆草100g,2次去渣存汁,粳米100g,粥2餐分服,连服7天病痊愈。

⒉治疗急性肠炎:用干垂盆草50g,水3次,去渣存汁,粳米100g,粥2餐分服,连服2天病痊愈。

⒊治疗脂症:用垂盆草300g、半边莲200g、燕麦500g干,共研细末加白糖 500g共制成饼干,干瓶装,每餐50g,连服2次。1个月为1疗程,连服2疗程,治疗31例,有效率为92%。

⒋治疗肺痈垂盆草50g、苡米50g,3次去渣存汁,粳米100g,做成稀粥,2次分服,6天为1疗程,连服6疗程,疗效显著。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