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放射性肠炎

放射性肠炎是盆腔、腔、腹膜后恶性肿放射治疗起的肠道并发症。可分累及小肠结肠直肠,故又称为放射性直肠结肠小肠炎。据肠道遭受辐射量的大小、时间的长短、发病的缓急,一般将放射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又据射线来源放置的体外位置的不同将其分为外照射放射病照射放射病。在早期肠黏膜细胞更新受到抑制,以后小动脉肿胀塞,起肠壁缺,黏膜糜烂。晚期肠壁纤维化,肠腔狭窄或穿孔,......
目录

病因

1.照射量、时间

盆腔区放疗4~4.5周照射量低于4200~4500rad时,发病率逐步上升;如再加大照射量,发病率迅速增加。一般估计,在5周照射量超过5000rad时,发病率约为8℅。

2.肠道的不同部位对照射的敏感性不同

其耐受性依次为:直肠>小肠结肠>

3.肠道的不同部位活动度不同

由于末端回肠和远端结肠比较固定,较易受照射的损害。炎症或术后粘连使肠半固定,限制了肠段的活动,使该肠段单位面积的照射量增加,发病率增高。

4.子宫切除

子宫全切后,直肠所受的照射量高于未切除者。

5.其他基础病变

动脉硬化糖尿病及压等患者原先已有管病变,照射后更易肠道损害。

临床表现

一般照射总量在3000rad以下者很少发病。放疗总量超过4000rad时发生症状,若达7000rad以上则发病率高达36%。症状可出现在治疗早期,疗程结束后不久或治疗后数月至数年。

1.早期症状

由于神经系统对放射线的反应,早期即可出现肠道的症状。一般多出现在放疗始后1~2周恶心呕吐腹泻、排出黏液或样便。累及直肠者伴有里急后重。持久便血贫血便秘少见。偶有低热。痉挛性腹痛则提示小肠受累,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黏膜水肿、充,严重者可有糜烂或溃疡

2.晚期症状

急性期的症状迁延不愈或直至放疗结束6个月至数年后始有显著症状者,均提示病变延续,终将发展纤维化或狭窄。此期症状,早的可在放疗后半年,晚的可在10年后甚至30年后才发生,多与肠壁管炎以及后续病变有

(1)结肠直肠炎常出现于照射后6~18个月。症状腹泻便血黏液便里急后重、大便变细和进便秘或出现腹痛者提示肠道发生狭窄。严重的病损与邻近脏器成瘘管,如直肠阴道瘘,粪便从阴道排出;直肠小肠瘘可出现食糜混于粪便中排出,也可因肠穿孔腹膜炎,腔或盆腔脓肿。由于肠道的狭窄和肠袢缠绕可发生肠梗阻

(2)小肠小肠受到放射线严重损伤时出现剧烈腹痛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但晚期表现以消化吸收不良为,伴有间歇性腹痛脂肪泻消瘦、乏力、贫血等。

检查

1.直肠指诊

放射性肠炎的早期或损伤较轻者指诊可无特殊发现。也可只有肛门括约痉挛和触痛。有的直肠前壁可有水肿、增厚、变硬、指套染。有时可触及溃疡、狭窄或瘘道,有3%严重直肠损害者直肠阴道瘘。同时做阴道检查可助于诊断。

2.镜检查

始的数周可见肠黏膜充水肿、颗粒样改变和脆性增加,触及易出直肠前壁为甚。以后有增厚、变硬及特征性的毛细管扩张、溃疡和肠腔狭窄。溃疡可呈斑状或钻孔样,其成大小不等,常位于宫颈水平面的直肠前壁。直肠的狭窄多位于肛缘上8~12cm处。有些结肠病变酷似溃疡结肠炎。增厚变硬的黏膜和环状狭窄的肠段或边缘坚硬的钻孔样溃疡,如周围管扩张不显,均可被误为癌肿。做组织活检可有助诊断,但慎防穿破。

3.X线检查

肠道钡检查有助于病损范围与性质的确定。但征象无特异性。钡灌肠示结肠黏膜呈细小的锯齿样边缘,皱襞不规则,肠壁僵硬或痉挛。有时可见肠段狭窄、溃疡和瘘管成。少数溃疡边缘的黏膜可隆起,其X线征酷似癌肿,其鉴点是病变段与正常肠段间逐渐移而无然的分界线,与癌肿不同。乙状结肠位置较低并折叠成角。钡检查小肠,可见病变常以回肠末端为。充钡时,可见管腔不规则狭窄,并因粘连而牵拉成角,刺样阴影,肠壁增厚、肠增宽。也可见肠腔结样充盈缺损,与炎性肠病相似。排空时小肠正常羽毛状黏膜纹消失。

小肠吸收功能的测定:包括粪便脂肪测定、维生素B12及D-木糖吸收试验。

诊断

本病的诊断一般不困难。有放疗史结临床表现和有检查,可以确定病变的性质和部位,即可明确诊断。放射性肠炎的晚期表现和癌肿的复发与转移需做X线钡检查、肠系膜管造影、镜检查、活组织检查以资鉴。在鉴诊断时应考虑其他疾病,如非特异性溃疡结肠炎、Crohn病、肠结核、肠道脂代谢障碍综征(Whipple综征)等。

治疗

1.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饮食以无刺激、易消化、养丰富、多次少餐为原则。限制纤维素摄入。腹泻严重者可采用静养疗法。

2.科治疗

(1)收敛解痉阿司匹林可有效地控制放射性肠炎的早期腹泻,可能与抑制前列腺素的成有

(2)局部镇痛和粪便软化有显著里急后和疼痛者,可用2%苯唑卡因棉籽油保留灌肠。用温石蜡油保留灌肠或温水坐

(3)激素灌肠琥珀氢化可的松加温盐水保留灌肠,特里急后重者有效。

(4)骶前封疗法。

(5)止低位肠出可在镜直视下压迫止或使用止或出点做“8”。但不能做烧灼止。部位较高的出点可用去甲上腺素g或新福林稀释于200ml温盐水中保留灌肠,或用酶加入200ml温盐水中保留灌肠,一般在1~3分钟即可止。大量难以控制的高位出需做外科处理。

(6)抗感染有继发性感染时,需用抗生素

(7)α2巨球蛋白国已试用α2巨球蛋白治疗放射性肠炎,效果良好。用药后黏膜出和疼痛明显好转。溃疡趋向愈

3.手术治疗

肠狭窄、梗阻、瘘道等后期病变多需外科手术治疗。

4.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早期的肠反应是放射线照射后致津液耗损,肠蕴热。症见恶心呕吐、食纳减少。治宜养阴和。药用旋覆花赭石降逆止呕;沙参玉竹芦根养阴清热;橘皮竹茹、薏苡仁化痰。另外还可配针刺、足三里等穴位

放射性小肠炎的预后较放射性结肠直肠炎为差。2/3轻症患者可在4~18个月好转或痊愈。有人认为广泛的盆腔手术如再放疗则病变组织供更中不良,其预后常较差。

预防

应避免进食纤维素多或对肠壁有刺激的食物,宜食用少渣、低脂及产少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等,既润肠又补充维生素。还应注意保持肛门及会阴部清洁,穿宽松裤。症状严重者,可暂停放疗,并大量应用维生素、输液补充各种静养及应用上腺皮质激素抗生素,以减轻局部炎症反应,促进恢复。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气生根

下一篇 支柱根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