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腹泻

腹泻 腹泻(diarrhea)是一种常见症状,俗称“拉肚子”,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黏液。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症状。正常人每日大约有9L液体进入肠道,通过肠道对水分的吸收,最终粪便中水分仅约100~200ml。若进入结肠的液体量超过结肠的吸收能力或(和)结肠的吸收容量减少,就会导致粪便中水分排出量增加,便......
目录

形成病因

1.急性腹泻

腹泻(1)感染包括病毒(轮状病毒、诺瓦克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等病毒)、细菌(大肠杆菌、沙门菌、志贺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或寄生虫(溶组织阿米巴原虫、鞭毛虫)起的肠道感染。

(2)中毒食物中毒如进食未熟的扁豆毒蕈中毒河豚中毒重金属中毒农药中毒等。

(3)药物泻药碱能药物、洋地黄类药物等。

(4)其他疾病溃疡结肠炎急性发作、急性坏死性肠炎食物过敏等。

2.慢性腹泻

慢性腹泻病因比急性的更复杂,肠黏膜本身病变、小肠细菌繁殖过多、肠道运输功能缺陷、消化能力不足、肠运动紊乱以及某些分泌疾病和肠道外肿均有可能导致慢性腹泻的发生。可慢性腹泻的疾病包括:。

(1)肠道感染性疾病①慢性阿米巴痢疾;②慢性细菌性疾病;③肠结核;④鞭毛虫病、吸虫病;⑤肠道念珠菌病。

(2)肠道非感染性炎症①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溃疡结肠炎);②放射性肠炎;③结肠炎;④憩室炎;⑤尿毒症性肠炎

(3)肿大肠癌;②结肠腺瘤病(息肉);③小肠恶性淋巴;④胺前体摄取羧细胞泌素类癌、肠管活性肠肽等。

(4)小肠吸收不良①原发性小肠吸收不良;②继发性小肠吸收不良。

(5)肠动力疾病如肠易激综

(6)部和疾病大部分切除-空肠术;②萎缩性胃炎;③慢性炎;④硬化;⑤慢性腺炎;⑥慢性胆囊炎。

(7)全身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②糖尿病;③慢性上腺皮质功能减退;④系统性红斑狼疮;⑤烟酸缺乏病;⑥食物及药物过敏

临床表现

1.急性腹泻

起病急,病程在2~3周之,可分为水样泻和痢疾样泻,前者粪便不含或脓,可不伴里急后重腹痛较轻;后者有便,常伴里急后重部绞痛。感染性腹泻常伴有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小肠感染常为水样泻,大肠感染常含性便。

2.慢性腹泻

大便次数增多,每日排便在3次以上,便稀或不成,粪便含水量大于85%,有时伴黏液、脓,持续两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的复发性腹泻。病变位于直肠和(或)乙状结肠的患者多有里急后重,每次排便量少,有时只排出少量体和黏液,粉色较深,多呈黏冻状,可混液,部不适位于部两侧或下小肠病变腹泻的特点是部不适多位于脐周,并于餐后或便前加剧,无里急后重,粪便不成,可成液状,色较淡,量较多。慢性腺炎和小肠吸收不良者,粪便中可见油滴,多沫,含食物残渣,有恶臭。吸虫病、慢性痢疾直肠癌、溃疡结肠炎等病起的腹泻,粪便常带脓。肠易激综征和肠结核常有腹泻便秘交替现象。因病因不同可伴有腹痛发热消瘦部包块等症状

检查方法

1.常规和生化检查

可了解有无贫血、白细胞计数增多、糖尿病以及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情况。

2.粪便检查

新鲜粪便检查时诊断急、慢性腹泻病因的最重要步骤,可发现红白细胞、吞噬细胞、原虫、虫卵、脂肪滴及未消化食物等,隐试验可检测出。粪培养可发现致病微生物。

3.X线检查

X线钡检查和部平可显示肠道病变、肠道动力状态等。

4.选择性管造影和CT检查

对诊断消化系统肝癌腺癌等尤有价值。

5.镜和活组织病理检查

镜检查对肠道的肿和炎症病变具有重要诊断价值。黏膜活检有助于发现早期恶性肿、癌前病变和某些寄生虫。

6.小肠吸收功能试验

可通过粪脂测定、盐吸收试验、维生素B12吸收试验、右旋木糖醇吸收试验等法了解小肠的吸收功能。

7.清及尿中肠道激素与化物质测定

对各种肠道神经分泌肿的判断有重要诊断价值。

诊断方法

腹泻的诊断键是对原发疾病或病因的诊断,需从起病情况与病程、发病年龄、发病人群、腹泻次数与粪便性质、伴随症状和体征、常规化验特是粪便检验中获得依据。

急性腹泻据病史、发病季、伴随的全身症状等,首先鉴是病毒、细菌、寄生虫等起的感染性腹泻,还是食物中毒、药物或其他疾病起的腹泻。致病菌的明确有赖于粪便培养,一些寄生虫如贾第虫等需肠黏膜活检。

慢性腹泻可通过病史,体检,肛门指检,大便常规培养及找虫卵和寄生虫、大便脂肪测定,消化道镜和活检等来明确诊断。首先应明确腹泻是源于小肠还是结肠

如为小肠腹泻,应进一步作钡餐检查、小肠镜和其他实验室检查,以确定是器质性抑或功能性。如属结肠腹泻,应做结肠镜检查,观察有无肿溃疡结肠炎、克罗恩病等。

治疗方法

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都很重要。在未明确病因之前,要慎重使用止痛药泻药,以免掩盖症状造成误诊,延误病情。

1.病因治疗

(1)抗感染治疗据不同病因,选用相应的抗生素

(2)其他如乳糖不耐受症不宜用乳制品,成人乳糜泻应食麦类制品。慢性腺炎可补充多种消化酶。药物相腹泻应立即停用有药物。

2.对症治疗

(1)一般治疗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和养失衡。酌情补充液体,补充维生素氨基酸脂肪乳养物质。

(2)黏膜保护双八面体石、硫糖铝等。

(3)微生态制如双歧杆菌可以调肠道菌群。

(4)止泻据具体情况选用相应止泻

(5)其他654-2、溴丙胺太林、阿托品等具解痉作用,但青光眼前列腺肥大者、严重炎症性肠病患者慎用。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网状脉

下一篇 腹膜后疝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