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迪厄拉富瓦病

迪厄拉富瓦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过去曾将迪厄拉富瓦病归为动脉,认为出是由于动脉的扩张、破裂所致,但近来病理检查发现迪厄拉富瓦病管有膜、中层和外膜,排除了动脉的可能,也曾认为迪厄拉富瓦病是先天性动静,但研究中未发现动静的存在。正常情况下要来自于动脉,进入壁后分支逐渐变细,最终在黏膜毛细管系统,但迪厄拉富瓦病患者动脉分支进入黏膜层后保持恒......
目录

病因

正常情况下要来自于动脉,进入壁后分支逐渐变细,最终在黏膜毛细管系统,但迪厄拉富瓦病患者动脉分支进入黏膜层后保持恒定的直径,因而称为恒径动脉。一般认为恒径动脉是先天性发育异常,恒径动脉与黏膜之间有着特殊的系,正常情况下黏膜下疏松组织使得动脉表面的黏膜自由移动,而迪厄拉富瓦病患者由于Wanken纤维束将动脉和黏膜固定,成特定的黏膜易损区,Wanken纤维束与动脉和黏膜的系可能为先天性所致。

黏膜易损区在外界因素刺激下,发生黏膜损伤并起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随着年龄增大,动脉管径扩张,黏膜萎缩,这种薄弱的环境更易受到损害。因此,迪厄拉富瓦病灶是由黏膜下恒径动脉和浅表性黏膜糜烂构成。多种因素可促使黏膜糜烂和恒径动脉破裂,如大量饮、吸烟、胆汁反流均可黏膜糜烂;蠕动时恒径动脉受压、拉长,蠕动时产生的切割力或机械性损伤亦可管破裂。恒径动脉并不是突然腐蚀破裂,而是由于管壁逐渐变薄、扩张而致破裂,破裂前常有成。有些研究发现,迪厄拉富瓦病管存在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管的硬化更易发生破裂,这种现象可以解释迪厄拉富瓦病的发病年龄偏大。

发病机制

迪厄拉富瓦病组织病理具有两个典型特征:病灶小,多呈2~5mm卵浅表性糜烂,可深达黏膜层,在膜灶的中央可见直径1~3mm动脉突出于黏膜缺损的部位,表面可有栓附着,病灶周围黏膜无炎症改变,由于病灶小,镜检查时易于忽视;位置特殊,迪厄拉富瓦病灶常位于贲门部小弯侧,Zanten报道82%的病灶位于食管连接的6cm,81%的病灶位于小弯侧,亦有极少数病灶位于十二指肠空肠和结、直肠

迪厄拉富瓦病的病灶在显微镜下的病理特征是:

1.黏膜浅表性局灶性缺损伴有基底部纤维样坏死。

2.在缺损的基底部有较大的动脉动脉壁增厚;黏膜层有扭、增生的动脉

3.与黏膜动脉伴随的静管径增粗。   

高倍镜下可见破裂的动脉壁有轻度炎症反应,管腔纤维成,动脉管壁黏膜下纤维沉着,黏膜层增厚,病灶周围黏膜无炎症反应。采用弹力纤维染色发现破裂动脉壁周围弹力纤维组织松解,动脉壁无样扩张,亦无动脉炎的存在。Miko分析了24例迪厄拉富瓦病动脉与正常动脉组织病理,发现迪厄拉富瓦病动脉有正常的组织结构,即由黏膜、层和外膜构成。黏膜下动脉管径正常,管的增粗要表现在黏膜层,动脉通过Wanken弹力纤维固定于黏膜,动脉处有黏膜缺损,伴随的静亦有破裂。

临床表现

迪厄拉富瓦病要临床表现是反复发作性呕血柏油样大便,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出前无明显上部不适和疼痛,亦无消化道溃疡病史和家族遗传史。由于迪厄拉富瓦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镜、选择性管造影、核素示踪等检查法有助于迪厄拉富瓦病的术前诊断,并为手术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部分患者在剖探查和尸检病理检查时方能获得诊断。   

术中诊断

迪厄拉富瓦病多数是在急诊手术探查时确诊,术中探查体表态正常,未发现消化道溃疡病灶或门静高压性食管张等出病因时,应考虑黏膜病变所致出,沿大弯侧切壁。吸出大量积凝块,仔细检查黏膜有无出性病灶,若未发现黏膜明显病变如等,应注意检查贲门区黏膜。

一般情况下,迪厄拉富瓦病患者黏膜正常,黏膜表面无张,仅在贲门区小弯侧可见活跃的出点,仔细观察发现黏膜有针尖点样浅表性糜烂或黏膜缺损或红疹样隆起,表面有出汗样渗或喷射样出,病灶周围黏膜正常;若出停止,黏膜表面可有凝块附着,用吸收性明胶海绵擦除凝块即可发现出点;亦有的病灶表现为黏膜浅表性缺损的中央有小动脉突出于腔,且有活动性出;探查一旦发现黏膜浅表性局限性病灶伴有活动性出,即可考虑为迪厄拉富瓦病,只要充分认识迪厄拉富瓦病的特殊位置和病理特征,术中探查即可获得明确诊断。

相关检查

1.大便潜实验可为阳性。

2.常规检查血红蛋白总量下降。

3.镜: 镜的诊断取决于检查者对迪厄拉富瓦病的认识和验。迪厄拉富瓦病镜下的表现不一,要特征是:贲门区黏膜局灶性缺损伴有喷射样出;黏膜浅表性凹陷,缺损中间有走,表面有凝块附着;偶尔可见小管突出正常黏膜的表面,且有搏动性出镜对迪厄拉富瓦病的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有报道确诊率仅为37%。在病灶活动性出大量积凝块掩盖了出点,镜难以发现病灶;即使出停止,较小的病灶也易于忽视。

4.选择性管造影:对迪厄拉富瓦病的确诊率为20%~30%,Burham报道9例术前采用选择性动脉造影的患者,仅3例获得确诊。迪厄拉富瓦病管造影特征为:造影动脉进入近端,迅速从黏膜点状糜烂区进入腔,动脉态正常,没有动脉成或动静分流的存在。但是,选择性动脉造影必须在有活动性出时才能成功地表示出的部位,若出停止,可考虑将导管留置在24h,一旦有出造影可望获得诊断。一般认为,迪厄拉富瓦病患者多次镜检查仍阴性,可采用选择性动脉造影,以明确诊断。   

5.核素检查:采用99Tc-红细胞示踪技术诊断迪厄拉富瓦病已有成功的报道,在镜检查、选择性动脉造影均未发现出点时,99Tc-红细胞检查有助于发现出点。

治疗方法

迪厄拉富瓦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死亡的要原因是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早期诊断并给予有效治疗至重要。可选择镜治疗、选择性动脉栓塞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过去认为手术是治疗迪厄拉富瓦病的首选法。随着镜治疗的进步,手术治疗已趋向先镜治疗,镜治疗无效者则应果断外科手术。手术法包括出点电凝、缝扎止、近端大部切除和局部楔形切除。电凝和缝扎法简单,但术后出易复发,近来更广泛性楔形切除术,因为恒径动脉黏膜程较长,切除后即可去除病因,避免出复发,又可将切除标本病理检查获得最终诊断。手术时应仔细检查黏膜,明确迪厄拉富瓦病病灶的位置,当出点或病灶不能明确时,忌进的Billroth-Ⅱ式大部切除,若进这样的手术,术后一定会再出,预后很差。

其他特殊疗法

1.镜治疗 多数迪厄拉富瓦病患者镜治疗可获得成功。文献报道镜止成功率达96%。镜治疗的法注射疗法,热探头、微波、高频电凝、激光等热治疗和止夹、圈套器等器械治疗。

(1)注射治疗:是最简单的治疗法。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人试用1%乙氧硬化镜下注射。局部注射后黏膜组织水肿,增高出灶周围压力,压迫管,促使成,注射上腺素还可使局部管收缩,从而达到止作用。注射法:常规镜检查,发现出灶并充分暴部位,镜活检孔道送入镜注射针,同时将选用药物先灌注镜注射针管管1~2 mm处,分3~5点注射,深度2~3mm,有效为新鲜液变黑,然后用水冲洗凝块,必要时补充注射。常用药物有:

1.无水乙醇:每点宜0.1~0.2ml,总量1~2ml。

2.硬化:5%鱼肝油酸钠或1%乙氧硬化醇,每点注0.2~0.5ml,总量2~4ml。

3.高张钠-上腺素液(HSE):每点0.5ml,总量不超过10ml。注射硬化和无水乙醇的不良反应有溃疡成,注意掌握量和深度。

(2)热探头凝固治疗:热探头凝固止是将特制的热探头,镜活检孔道插入,在直视下接触出灶,使蛋白质凝固而止,在镜直视下,热探头对准出灶,注水冲洗病变表面的凝块。然后将热探头轻压于出灶,并热凝固。病变组织色变苍白后,注水使探头冷却并与凝固组织分离。如仍有出,可反复几次,直到出停止。止后,观察数分钟,确定再无出时,即可退出镜。热探头凝固止法简单,疗效确实、安全,仪器价格远较激光器低

(3)微波凝固治疗:镜微波凝固治疗是集中微波能量于一小的区域,使组织蛋白凝固而达到止的的一种治疗法。一般使用输出波长12cm,频率2450 MHz,功率100w的微波。在镜直视下,微波探头对准并轻压出灶,微波凝固。功率调整在40~50w(50~60mA),凝固时间在10~20s,致病变组织色变苍白、出停止即可。应用微波凝固止后,组织修复多在2~4周完成。镜下微波凝固止操作简便,设备造价低。   

(4)利用高频电流在局部组织产生热效应,使蛋白质凝固,管栓塞达到止的。电凝治疗对组织损伤少,只有在明确出时方能应用,大量出影响电凝的止效果。镜检查发现出病灶后,即连接高频电源,并在病人小腿部放电极,试验确定通电正常。凝固电流强度通常选用2或3,时间1~2s。选用适探头,在镜直视下将电凝头压在出部位,接通凝固电流,可反复数次,直至组织发白出停止。止后,观察数分钟,确无再出,可退出电凝头及镜。电凝后电极与灼焦组织黏附在一起,若用力牵拉探头易带下焦痂组织起再出。因而在去除电凝头时,必须先停止通电,以防止继发性出。高频电凝止操作简单,适用于喷射状出、活动性渗、有半球型管显在的出点等各种出情况。

(5)激光治疗:利用激光照射组织表面被吸收后可转变为热能的原理,被照射局部组织吸收光能后即产生高温,使蛋白凝固,水分汽化,达到光凝止的。镜检查找到出病灶后,自活检孔道送入石英纤维电极,对准出病灶,离0.5~1.0cm,每次1~3s,重复照射,至出灶黏膜发白或呈深棕色表示出停止。镜下激光照射止效果可靠,凡是镜能到达的肠道部位均可使用。但激光光凝治疗仪器价格昂贵,移动不便是其缺点。此外,激光止治疗可起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肠道穿孔、出肠胀等。造成肠穿孔要原因为选择功率过大,或1次照射时间过长。穿孔的发生率为1%。

(6)注射联热治疗:注射治疗并使用上述热治疗的一种,可以提高止效果,药物注入后暂时性止,提高出点的可见性,使得热治疗止更为确和有效。

(7)止夹治疗:止夹子原理类似活检钳,但钳瓣呈夹子状,夹住小管后夹子可与操作部解体而仍钳住管。数天后落时有凝块成,从而达到止的。止夹子要适用于管显性病变出,1次不成功,可重复数次,直至止满意。

(8)套扎治疗:该法与其他镜治疗法比较操作相对容易,特食管部和上部体后壁的病变。直径1cm以的病变可以套扎,病变可以吸进端的透明帽,视野清晰,止效果肯定。但是套扎器的安装费时间。对于注射治疗后无效或复发出者可以选择。术后结扎部位黏膜表面溃疡,不成复发出。  

2.栓塞治疗 选择性动脉造影和栓塞治疗迪厄拉富瓦病报道较少。对于镜治疗失败而又不能耐受外科手术者应作为特有用的治疗手段。文献报道4例患者在选择性动脉造影的同时进动脉栓塞,3例治疗后出停止,另1例治疗失败而做手术治疗。选用栓塞治疗必须具备3个条件:

(1)插管超选择性进入动脉

(2)管造影明确病灶和出点而无侧支管。  

(3)生命体征平稳,有足够时间从容地进栓塞治疗。

疾病预防

早发现,早期诊断并给予有效治疗至重要。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伸长区

下一篇 成熟区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