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石蕨

石蕨:Saxiglossum angustissimum)为水龙骨石蕨属下的一个种。又叫石豇豆、石豆角、石针、石小豆、韦、鳖,是一种蕨类植物。 以全草入药。石附生小型蕨类,高10-12厘米。细长横走,密被鳞片鳞片卵状披针,长渐尖头,边缘具细齿红棕色至淡棕色,盾状着生。远生,相1-2厘米,几无柄,基部以关节着生;叶片线形,长3-9厘米,宽2-3.5厘米,钝尖头,基部......
目录

形态特征

附生小型蕨类,高10-12厘米。细长横走,密被鳞片鳞片卵状披针,长渐尖头,边缘具细齿红棕色至淡棕色,盾状着生。远生,相1-2厘米,几无柄,基部以关节着生;叶片线形,长3-9厘米,宽2-3.5厘米,钝尖头,基部渐狭缩,干后革质,边缘向下强烈反卷,幼时上面疏生星状毛,下面密被黄色星状毛,宿存。明显,上面凹陷,下面隆起,小网状,沿两侧各构成一网眼,无藏小,近边的细脉分离,先端有一膨大的水囊。孢子囊群线形,沿两侧各成一,位于叶缘之间,幼时全被反卷的边覆盖,成熟时张孢子囊外孢子,单裂缝,周壁上面具有分的小,外壁光滑。

石蕨图册石蕨图册

产地生境

台湾 (新竹、苗) 、福建 (三港、崇安) 、浙江 (杭州、临安、淳安、诸暨、东阳、武义、仙居、遂昌、龙泉、庆元、缙云、文成、泰顺、苍南) 、江西 (庐山、瑞昌、武宁、修水、铜鼓、宜丰、靖安、新建、德兴、山、井冈山) 、广东 (乐昌、乳源) 、广西 (凌云、临桂、龙胜、田林、兴安、全县、南) 、湖南 (武岗山) 、贵州 (松、清镇、独山、安顺、德江) 、四川 (城、南川、巫山) 、湖北 (兴山、房县、巴东、均县、丰) 、安徽 (黄山、太平、休宁、祁门) 、河南 (伏牛山、大山、桐柏山) 、陕西 (山阳、略阳、苗坝) 、山西 (运城、云阳、蓝田、利平) 、甘肃 (徽县、天水、文县) 。

生荫湿石上或树干上, 海拔700-2000米。日本也产。

药用相关

石豇豆、石豆角、石针、石小豆、韦、

【来源】 蕨类 水龙骨石蕨植物石蕨Saxiglossum angustissimum (Gies.) Ching[S. taeniodes (C. Chr.) Ching],以全草入药。四季可采,连挖出,洗净晒干。

性味归经】苦,平。

【功能治】清热利湿凉血。用于 目赤咽喉肿痛,小便不利, 白带湿腿痛,咯血吐血,衄崩漏

【用法用量】 0.5~1两。

【摘录】《全国草药汇编》

性味:淡、凉

功能:镇咳消炎,清热退

应用:小儿惊百日咳

用量:15-30克

摘录:浙江金华地区常用草药单方选编 1971-2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肾性失镁

下一篇 细胞质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